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到灯塔去论文范文资料 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诗人气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到灯塔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5

《到灯塔去看伍尔夫诗人气质》:本论文可用于到灯塔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到灯塔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和传统小说不同,《到灯塔去》通过简单的情节,再现了记忆中逝去的幸福,描绘了童年强烈的憧憬和欢乐.作品中对人物“内”的关照以及语言中透露的诗意性,都可以反映出伍尔夫对人生理想的独特思考和非比寻常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以及她独特的“诗人气质”.

关键词: 诗人气质 间接性内心独白 象征 抒情 比喻

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创作摒弃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传统,不再着重描写客观世界,而转向对人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到灯塔去》体现了伍尔夫新颖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本文试图通过人物内心的构造、诗意性的语言等方面分析这部作品中蕴含的伍尔夫的“诗人气质”.

一、对人物“内”的关照

1.间接性内心独白

伍尔夫曾指出,未来的小说将成为一种诗歌化小说.小说注重“外在事件”,而诗歌注重“心理事件”,这意味着对人心灵的表现将占据很高的位置.文中拉姆齐夫人的一段话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她说,“我们的影像,你们借以认识我们的东西,都是浮浅可笑的.在这些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我们只不过偶尔浮到表面,你们就是依靠这个认识了我们.”①但是这部小说又不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那样只有回忆,没有中心情节,《到灯塔去》仍然有一个事件的框架:主要情节是到灯塔去,人物之间也通过一些生活场景串联在一起.就局部而言,她把人物所有的精神活动都放在这一事件框架内,然后精心挑选一些细节,让它们不断触发人物的内省和思考,从而形成人物一个个精神的瞬间.

那应该如何来写人物的“内”呢?如何在一个较为松散的情节内展现出人物最底层的内心世界?这似乎只是批评者为了研究而不断思考的问题,对于很快就完成这部小说的伍尔夫而言,人物“内”的揭示是那么顺随本心,一泻千里,这里着重介绍间接性内心独白这一手法,来体会伍尔夫非比寻常的内心体验和表达瞬间感受的能力.

伍尔夫本人非常喜欢普鲁斯特,在小说的实验上受到他很多启发,和普鲁斯特惯用回忆表现人物内心有所不同的是,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大量运用间接内心独白表现人物思想.内心独白本来是戏剧术语,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内心的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世界.直接内心独白,是用第一人称把人物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于读者眼前,而间接内心独白是指,不用第一人称而以第三人称来写人物的内心.于是人物的意识活动经过作者的加工和解释更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便于读者理解.由此作者也就不是退居幕后,而是充当“桥梁”作用,自始至终指导着读者的阅读.首先,小说通过对不同人物“内”的描写,引导 读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帮助作者塑造人物.例如莉莉首次亮相,是在拉姆齐夫妇人的内心独白里:“她高兴地发现只有莉莉·布里斯科一个人;她是不碍事的.但是看到那个姑娘站在草坪边缘作画,倒是提醒了她;她应该保持不动以便莉莉作画的.莉莉的画!拉姆齐夫人笑了.她有那么一双中国式的小眼睛,那么一张皱巴巴的脸蛋,看来是永远嫁不出去了;她的画是不能认真当回事的;她倒是个很有主见的家伙.”②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莉莉的一些基本情况.

接下来伍尔夫又借班克斯的内心独白进一步丰富莉莉的形象,“他注意到她的生活多么有规律,总是早饭前就起床出门作画,而且他相信,她是一个人去的:她大概很贫穷,而且显然没有多伊尔小姐的姿色和魅力,不过她悟性很强,因而在他眼里比那位年轻女子更出色.”③这里为我们展示的莉莉比上一步更深了一层,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莉莉性格层面的东西:她是一个生活十分规律的人,她很穷,外貌虽然不出众但很有气质等等.

而班克之后的另一段内心独白则更深一步启示我们去思考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他热切地希望莉莉·布里斯科不要鄙视拉姆齐(他是一个有自己风格的伟人),而应该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一切.”④读到这里时,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为什么莉莉可能会鄙视拉姆齐先生?这是不是跟莉莉的某种性格有关呢?那么又是什么性格呢?

当然伍尔夫并没有像A+B等于C一样告诉我们最深层次问题的答案,她想做的,就是借助间接内心独白的方式,一步一个铺垫,最后把我们丢到一个终极问题上,引起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建构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伍尔夫把不同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活动联络起来,不同人物的“内”以及“内”的不同层面,在她笔下都打成一片,我们从中体会到伍尔夫细腻的心理感受能力和娴熟的表达能力.

2.视角的多样化

和传统小说往往采用某一固定视角不同,作品里多重叙述视角不断交织,在同一场景下多重视角不断切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比如在拉姆齐先生断定明天不可能去灯塔,夫人却继续为灯塔人的儿子织袜子这件事,伍尔夫先写拉姆齐先生的视角:“她公然违背事实,让他的孩子抱着完全渺茫的希望,这实际上是在说谎.”⑤紧接着转换到拉姆齐夫人的视角:“为了追求事實而决然不顾他人的感情,如此粗暴、如此野蛮地撕下文明的薄薄的面纱,她觉得这实在大大有损做人的风度”.⑥然后笔锋一转,又回到第三人称的视角,说:“她尊敬他超过尊敬任何人.”⑦这种同一场景下视角的自由转换让我们对小说场景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把不同人物放在同一平面观察他们的不同心理,对于读者理解人物形象有很强的启发性,同时这种转换也构成了整个作品连绵不断的意识流动.

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构造也不同于传统小说形式,往往将人物放在不同视角下*.对于拉姆齐夫人,坦斯利说:“他就在这一刻顿悟了:是的;是的——她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人.”⑧“是的,他感到她身上的那种韵味.他感觉到很多东西,不同寻常的东西,令他感到兴奋,同时又为了他不能明白的原因感到困惑.”⑨在班克斯那里,拉姆齐夫人的“生活多么有规律,等她大概很贫穷,而且没有多伊尔小姐的姿色和魅力,不过她悟性很强”.⑩拉姆齐夫人在异性眼中几乎是完美的女性化身,她是美丽的,她善解人意,对人充满柔情和关怀.而在同性的莉莉眼中,夫人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她也有缺点.同样的,对于拉姆齐先生,莉莉认为他“追求超凡脱俗;对鸡毛蒜皮的琐事从不计较;他喜欢狗和他的孩子们.”{11}班克斯希望莉莉不要鄙视他,希望她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所以作品不像传统小说那样用固定的视角一泄到底,而是通过不同人物视角的转换,不同的角度相互补充:一方面为我们塑造了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不同视角的不同观点所构成的矛盾,例如对拉姆齐夫妇的不同看法,不断引起读者对于生命的意义、对于人生本质的思考.她不局限于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为了真实地描写意识而在叙事角度上采用多视角及视角的频繁转换的更新和探索也是她向长期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的一次成功的挑战.

到灯塔去论文参考资料:

找论文去哪个网站好

去哪里找论文

发表文章去哪里投稿

结论:到灯塔去看伍尔夫诗人气质为关于对写作到灯塔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到灯塔去的英文总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