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陈伯希论文范文资料 与陈伯希的若蝉人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陈伯希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3

《陈伯希的若蝉人生》:本论文可用于陈伯希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陈伯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有人说,陈伯希算做到上是一个胜利者——时间的胜利者.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活了95岁.更在于其晚年阶段开启的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之道的新转折——主攻花鸟画创作.这被视为是陈伯希式的“衰年变法”.

陈伯希一生始终坚定自己是一个革命的艺术家.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专攻美术创作,其艺术生涯是在笔与、血与墨的共生共存里开启的.在革命的熔炉里,他怀揣革命理想,并在战争岁月里熔铸着自己的艺术品格和艺术追求.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的一生都是为群众作画,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更是如此.”

他还是甘肃当代美术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数十年来,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坎坷和人生际遇,他都矢志于甘肃的艺术事业.不仅为甘肃美术创作奉献了一大批载入甘肃美术史册的优秀作品,更在发现与培养新人、建设甘肃美术队伍、举办美术活动、开展美术交流等许多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他是甘肃美术的一个精神品牌.

最后的绝唱

没有比在睡梦中离世更幸运的人生结局了.2016年5月30日,95岁的陈伯希平静地在家中离开人世.

到2016年,陈伯希从事革命美术工作已整整77周年,原本计划好了要在7月1日举办一场个展,展览主题、作品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时间了.

陈伯希的老友、国家一级作家雒青之说,迷信的说法是“(在睡梦中离世)这个人修做到好!”接近期颐之年而终,在坊间属喜丧,然而个体死亡对一个家庭终是莫大的悲剧.“说实话,在他80多岁后我们就有心理准备,但真不是那么回事,一旦面临现实,还是难以接受.”一年的时间还没法减轻陈一珀对父亲的思念,他是陈伯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

2017年6月28日,一场名为“人生画卷——陈伯希作品回顾展”的展览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亮相于画展的《林下》《荷美》《雪霁》《花颂》四幅作品最为引人关注,它们被称为陈伯希“最后的绝唱”.“这几张大画是我父亲专门为去年那场个展创作的,他从2015年10月开始,一直画到第二年的开春,这期间他为此还住过一次院,《花颂》就是6米的,其他三幅也都有丈六大.”陈一珀说当时很多人都让他劝说他父亲,90多岁的人了还画那么大的作品,身体吃不消.但他没有做任何的劝阻,“我知道他的脾气”.

陈伯希离休前,他单位的一个年轻下属曾向陈一珀“抱怨”领导一上班就骂人,随后,陈一珀婉转地劝过父亲,说公家的事,你干嘛(那么较真).可陈伯希坚持自己是对的,“安排的工作不完成就要收拾你”.

20世纪60年代初,陈伯希被允许上班了,但属于限制使用.此前,因为所谓的“”帽子,他一两年没工作,在家呆着.陈一珀记做到那段时间,陈伯希的脾气变做到暴躁不少,“我们一家人都让着他.一次他就埋怨我母亲,说自己受了连累.”陈一珀的母亲娘家姓吴,是兰州的,他母亲的爷爷是满清的公务员,亲历过不平等条约《伊犁条约》的签订过程,其父亲解放前长期经商,且经营有道,家产颇丰.

“对于我父亲这样的画家而言,限制使用就是‘他那一类人’的作品不能展览、不能发表,更不能上北京.这样一来,他的人还有作品就被捆死在这个地方了,你要走向全国是不可能的了.等到他完全‘自由’了,已经是60岁的人了.”一直以来,这是陈一珀最为父亲感到痛心的地方.

无端浪费三十年,所幸心宽身未残,

我有牢骚发不做到,每临江水愧屈原.

老诗人高平曾送陈伯希一幅斗方,后来高平从老友雒青之口中听到那幅字就挂在陈家客厅的墙上.

1957年,陈伯希为了发展美术事业,尽快给甘肃培养一支美术创作队伍,提出了及早成立中国美术协会甘肃分会和甘肃画院,使美术创作人员专业化的意见,并在如何鉴别美术作品是“香花”还是“毒草”的问题上,在贯彻美术创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政策上都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可是受极“左”路线的影响,他在政治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60年代又受“十年动乱”干扰,到1981年平反摘掉“”帽子,前后20多年,他在政治上和艺术上均受严重的挫折.

如今自己也是花甲之人的陈一珀每每回望父亲的一生,会生发出年轻气盛时所没有的平静.青春年少时,站在大街上的人群中,盯着贴在墙上的揭发父亲的大字报,陈一珀会气愤地捏着拳头,恨不做到把那些纸撕个稀巴烂.现在,他理解了父亲,也能理解父亲的信念.“每个人都离不开他的历史背景.我父亲这一辈子至死就认一个理:跟着党走,听党的话.”

多年前,陈一珀面临一个选择:是离开单位“下海”,还是继续坚守岗位,守着那一份只能糊口但日渐失传的手艺.最后,他选择了后者.“曾以为我是不同于我父亲的,现实却是他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

从喜欢绘画到考入鲁艺美术系

1922年,陈伯希出生于山东潍坊县城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高祖曾是进士,在福建做过知府.他的祖父是个举人,虽然中举之后并没有做官,但一直在青岛和烟台当报社的主编,是潍坊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陈一珀说,他父亲不写回忆录,但他会讲述小时候的事.

应该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陈伯希父亲那一代的兄弟们,以及与他们相交的亲朋好友,都对琴棋书画、诗词文章有一定的造诣.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多其他雅好,比如养鸟、养鱼等,最让陈伯希记忆深刻的是扎风筝.即使到了90多岁,他对那段往事仍是记忆犹新.

他曾回忆,父辈们总是自己扎风筝的,而扎之前就必然要先画风筝.于是他们就亲自动手画软翅的风筝,有老鹰、仙鹤、蜻蜓,画做到非常写实,风筝的骨架却又是比较抽象的,但潍坊的风筝就是能将这二者完美地结合.陈伯希一直觉做到长辈们每年都从事这样的活动,这对他喜欢绘画进而走上绘画道路有一定的影响.

童年记忆往往消散做到快,但个中场景却会在回忆中不断加固.在陈伯希的记忆中,家中长辈的那些亲朋好友时常来家中,一来就写字绘画,这很像新时期的笔会.每逢过年过节,他们还要写对联,人多,写的对联也多,墨汁很快就没了,磨出来的墨供不应求.这个时候的办法是把墨砸碎了放在罐子里边,再放上一些磁片子、玻璃渣子,倒上水加热,然后就一直摇晃,待一个礼拜左右便成了自家做的墨汁了.以陈伯希为首的家中的几个小孩子,就是替长辈们做这活儿的.

陈伯希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陈伯希的若蝉人生为关于陈伯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陈伯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