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开远论文范文资料 与铁轨上的开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开远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14

《铁轨上的开远》:本论文可用于开远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开远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从云南昆明通往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通车已逾百年,是中国最早的国际铁路之一.这条铁路中的一个小小的二级站——开远——的命运,在相当意义上,折射了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影像:既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华掠夺的铁证,也是云南在被迫“开放”中,社会、文化、风俗处于“西风”冲击下急剧变化的缩影.

关键词:滇越铁路;开远车站;二重*

2010年,是滇越铁路正式通车整整100年.这条迤逦于数千年来以“笮桥、马帮、栈道”著称的边远的云南的铁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险峻艰辛的铁路.有人与之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上的第三大工程奇迹.也有人将之列为世界三大高原铁路之冠.因为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海拔1400-2200米,长度仅为滇越铁路十分之一不到即78公里;秘鲁安第斯山铁路总长也不过329公里,其较高海拔地段全长只有144公里,大大短于滇越铁路.滇越铁路是中国至今仍在使用的米轨铁路,在世界上“准轨”已经通行的铁路大家庭中,具有一种苍老的历史韵味.

但是,如果从“文化全息律”的角度来审视,854公里长的滇越铁路,云南境内465公里的昆河(昆明到河口)路段,可以说折射了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影象.铁路连缀的滇中、滇南各重要城镇:从昆明、宜良、开远到河口,每一个连接点,都刻录了百年云南历史的苍桑变化.今天的开远市,作为昆河铁路的中间点.也有常被人们忽略却又不该被忽略的风痕云迹,却又总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

在长期的政治词汇中,近代百余年的历史总貌,我们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社会形态的总括.“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的不完整,即帝国主义列强间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半封建”是指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西方工业文明以排闼直人之势对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造成轰击与改变,使中国自给自足、封闭隔绝的自然经济日渐解体,即中国封建的经济运作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世风民俗在“西风东渐”的冲击中半存半坍的状态.“半殖半封”是政治上的苦难深重与经济文化上的喜忧掺半的混合,是一杯主味苦涩而滋味复杂的鸡尾酒.

滇越铁路与曾作为二级站的开远的命运也是如此.

海外扩张与殖民地掠夺是资本帝国主义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法帝国主义对殖民中国其用心是由来已久.19世纪40年代的“中法黄埔条约”,50年代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及中法“天津条约”,60年代的中法“北京条约”,尤其是80年代的中法战争与“中法新约”,迫使中国清政府保证法国日后在中国有修筑铁路的特权.铁路到哪里,势力范围就到哪里.法国要想同已经殖民印度的英国争夺对滇、桂的控制,在云南修筑铁路并使之与法国控制下的越南相连接,是其殖民逻辑与势力范围扩张欲的必然选择.1899年,法国迫使清王朝签定“越南条约”,确定铁道线路勘测与修筑滇越铁路.滇越铁路的修筑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云南成为法国势力范围渐成现实.1903年筑路动工的滇越铁路.1910年即正式通车,仅仅七年不到的时间便告修成.原因何在?正如法国人有一篇《滇越铁路》的文章所说:“云南铁路是长期目的的实现与法国政府坚决努力的成就,具有巨大的目前尚未大部分开采的自然资源的中国,对像欧洲的工业和商业来说,是无可比拟的敞开的销售场所和向最勤勉的人提供的巨大财源等云南这个巨大而沉睡的地区,需要铁路来使它振奋等”当时法国驻西贡总督杜白蕾认为:“根据我个人意见,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法国人的经济与政治目的十分昭然.

滇越铁路的出现,对云南来说,当时绝非福音书.但开远,这座古老却又僻小的城镇.自此被裹挟进时代风雨的冲刷中.

滇越铁路昆河路段地形复杂,山高菁深,坡陡壑险,465公里的路段中,桥梁涵洞和隧道竟达3628个.172个隧道其总长逾20公里,最长的隧道长657米.加之气温高,瘴疠流行,毫无施工安全设施,工伤死亡频频.凌空施工的险绝,命悬一线的操作,比之滇南攀崖贴壁采燕窝的危险更胜一筹.有人统计,滇越铁路昆河段先后招募的外地与本地筑路民工约30万左右,而据当时亲临滇越铁路巡访的湖南候补道沈祖燕给朝廷的奏章所言:“此次滇越路工所毙人数,其死于瘴、于病、于饿毙、于者,实不止以六七万计.”几乎是20%的路工死亡率.正如民谣所言,是“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其中,来自阿迷县(今开远)的民工,当有相当的数量.老一辈开远人中有这样的俗谚:出门三般死,背塃(采矿当砂丁)、铺轨(修筑滇越铁路)、打摆子(患虐疾).这是半殖民地的云南,在帝国主义者压榨、掠夺下民生状况的小小侧写.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后的一、二十年,开远一带还常常可见残疾佝缩、踽踽乞讨的乞丐,大多是当初筑路致残的外地路工,他们是开远路工命运的另一种显现.

然而,正如列宁所说的:本来想进这道门,结果却打开了另一道门.蒸汽机作为十九世纪“现代化”的最高标志,火车也挟带着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轰鸣沿着铁路震撼着昆河沿线,震撼着昔日的阿迷县.1909年5月1日,火车从滇越边境开到了开远,比火车到达省会昆明早了11个月.古老的毋掇县、阿迷州,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改名开远,寄寓着永历帝带“开拓远疆”之意.清代复置阿迷州.但在滇越铁路通车20余年后,又正式改称“开远县”,有“四面伸开,连接广远”之意.这个再次重称的地名中分明可以嗅做到出火车与铁轨的味道.

开远,在《阿迷洲志》的记载中是:“以醇朴称”,“敦朴素.守俭约”,“服食不务文饰,盖习尚然也.”换一种语码表达就是:寒素贫困、生活简陋朴拙,是长期沿续的风习.在滇越铁路通车前,这种贫淡宁静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陈陈相因中,几乎是千百年一以贯之.铁路轨道犹如登天之梯,一下子打开了阿迷人的眼界,并以应接不暇之势突兀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东西.火车的速度、力度,使毗邻开远的个旧以“锡都”之名迅速蜚声世界,开远人于是清晰知道,身边竟伴着个物产之都.知道个旧大锡在铁路运力之下,出口量不断超过以往年出口6000吨的水准,1917年竟突破1.1万吨的空前限度.赞叹之余,有识之士也不免忧心忡忡:如此资源掠夺,国何以堪!在火车“机械能”的对比下,陡然感到祖祖辈辈数千年以来的人挑肩扛、牛驮马运的“筋肉能”是那样软弱,而火车带来的“洋”字号商品,又大大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洋铁、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碱(肥皂)、洋灰(水泥)、洋房(西式建筑)、安南面包(法式硬皮面包)、洋纱和洋布(机器纺织品)日渐充斥,显然洋装比之长袍马褂其精神气质又大有不同.生活事象的迥异,其实是文化理念的冲击,日用商品的替代,意味着自然经济的分解.

火车将僻塞的开远促向商品经济大潮.

由铁轨连缀的河口、开远、宜良、昆明等地,居然不同于中国大多数城市的以“斤”计量而用“公斤”(千克)计量,这正是云南当年“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带来的影响.西式医院在开远落

开远论文参考资料:

宪法离我们有多远论文

结论:铁轨上的开远为关于开远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开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