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聚落论文范文资料 与聚落在台南影像教育基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聚落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14

《聚落在台南影像教育基地》:这篇聚落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在台湾众多画廊中,无论名气还是规模,海马回光画馆似乎都不能引人注目,但是这个由工科男李旭彬7年前在台南创办的画廊,吸引了一批有志摄影的年轻人.这个非商业性的画廊,除了展示作品外,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摄影的教育和推广,俨然成为一个民间摄影教育基地.如今,从这里走出的年轻摄影家成绩斐然.

可以先介绍一下您个人的艺术教育养成,以及为什么要开这个画廊吗?

最早,父母希望我念个能赚钱的学科,所以我本来念的是土木工程,毕业后也做过相关的工作,包括台湾的一些公共工程项目.但我在那个环境中,觉得看到的世界有点狭隘,大概是在30岁前后,我开始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时候就开始跟遇到的摄影家学习.学了一阵子后,发现台湾没有正式的摄影科系,就先去意大利学,后来到了美国,最后我在旧金山拿了一个摄影的艺术硕士学位.2004年我回到台湾,在台北我一直都在想摄影可以做什么,直到2007年我回到台南,我觉得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创一个新的东西.我先做了一个的工作室,教暗房等,觉得似乎可以做下去,所以,在2009年我开办了海马回光画馆.

在当初起名字的时候,“海马回”的用意在什么?

“海马回”是掌管人类长期记忆形成的器官,蜷缩在我们的大脑里,和影像会产生一些联接,但是这些联接是很短暂的,如何把影像短暂的记忆变成长久的影像,负责这个器官的,就是海马回.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的生命里面没有影像的话,我们对历史就只是文字的、理性的想象,那么摄影就肩负了某种本质上的东西.因此,我就起了“海马回”这个名字.

画廊的主要定位是什么?

其实,我们没有把它当成是一个商业画廊,希望它是一个摄影艺术教育的推广组织.我们设置了一些摄影课程,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在教育推广.也是因为台湾没有一个摄影教育的机构或大学科系,我们希望有一个空间可以推广摄影可以是什么,摄影可以作为什么,所以,我们强调这是一个艺廊空间.我们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区块,一个是传统工艺,教传统暗房、灯光、数码摄影、数码后期制作等;另一个是创作引导,我们称之为“影像书写”,意思是摄影作为一种表达,其实有很多语法结构在里面,无论是符号学、语言学等,我们的引导还包括从想法、思考,到发展,如象征的运用、符号的运用等,还有作品的呈现、布展等相关内容.

台南艺术家群体的聚落在你的画廊聚拢形成,这已成了海马回的特色,这个群体是怎么形成的,聚落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过去几十年,摄影似乎一直在艺术的边缘,我觉得这很诡异.我们一直将摄影称为艺术,但又不跟从事其他艺术创作的人来往,我觉得这样不太对.在一两年之后,我们发现要打开视野,开始跟非摄影的艺术家来往,也在画廊展出他们的作品.我们画廊一半展出摄影,一半是其他艺术家的创作,因为这样,有一群艺术家觉得这里很有趣,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只是摄影艺廊.后来,这群艺术家开始固定来画廊,对于摄影、策展、艺术活动等都进行共同的讨论,渐渐地我们就成了一个聚落(指艺术家有意而为之创造出的一个相互共生的环境),虽然没有明确的团体名字,但就有一群人在这里.随着大家之间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开始想要成立一个“交工”的平台,当代艺术家中,其实有很多人在使用摄影这一媒材,这样,我们之间就有了相互进行脑力交换的现象.我们还跟不同的艺术空间进行联合,台南有一些跟海马回性情差不多的艺术空间,他们大多都是以非营利为主的“替代空间”.渐渐地,我们从艺术家之间的联合,到了理想性比较高的艺术空间之间的联合.因为这一群人,这些艺术空间,人力和经验都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接一些比较大的策展的案子.

各个艺术空间会有自己的档期在进行,我们会就有趣的主题来一起做.如果是大案子,我们大概一年有一两次以上的联合.此外,我们还联合做刊物,这个活动频率大概一两个月一次.

你们会常常举行“批斗大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

我之前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的课一半是理论,一半是评论,评论课其实是同学之间互相对作品进行猛烈的批评,但下课后大家还是会一起去喝啤酒、吃饭,因为那都是为作品进行的真切讨论.回台湾后,我发现在华人的世界里,因为见面三分情,大家不好说实话.所以,我就故意起了一个很恐怖的名字“批斗大会”,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在这个地方,互相评论.我们不希望一个所谓的老师来指导所有人,如果那样的话,这群人做出来的东西就是老师的复制生产,没有风格.我们鼓励每个来参加的人都发言,没有不好的评论,不评论才是最糟糕的.刚开始是有很多的抵抗,可是久了,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大家知道,来这边就是要知道作品有什么缺点,别人有什么想法,大家知道在大会上的交火,是为了你的作品好.我们已经做了三四十届了,“批斗”完,大家依旧可以一起吃饭喝酒,这是我们形成的文化.

参加会议的群体大概是怎样的构成?

大部分是在校的学生,或毕业不久的艺术家,大约都在20-30岁之间.我们上次的“批斗大会”,有十几个是从台北来的,因为已经形成惯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大概也是两个月办一次.

你们还有一个“月读展”,这是一个什么活动?

很多过去的作品,或许现在不太容易被理解,我们就开始以脉络的形式,来理解其在当时情况下的艺术创作.我们会请艺术家本人来讲他在当时情况下的创作,并跟大家进行交流.我们上次就以台湾的“物件装置”来做了一个脉络梳理,我们把它交给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做策展.我希望这个活动能长期办下来,之后梳理成一个档案.

这些“批斗大会”、“月读展”、“聚落讨论”等,效果明显吗?

大概台湾的很多奖项,我们这个聚落的艺术家都有得到,如台北奖、高雄奖、国美奖、台新奖等,大概有十几人次获得,还有一些人获得去国外比较好的艺术研究所去继续进修的机会.

这样看来,你们的群体很注重对年轻视觉艺术家的培养?

我们不想把摄影做窄,如果这个想法适合用摄影,我们会就摄影来讨论,但如果用多媒材更好,我们这边也会有不同的艺术家提供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越开放,路才会越宽.

(采访/傅尔得)

聚落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聚落在台南影像教育基地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聚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聚落空间形态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