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关中记忆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中记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关中记忆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4

《关中记忆》:本文是一篇关于关中记忆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蔫 伯

“年年蔫、蔫年年,走路要比长虫慢,压死蚂蚁一长串,早饭吃到日头端,庄家乱成一胡片等”孩子们的童谣,都唱我这位邻居.

村里人叫着叫着,就把他的大名“年年”,叫成了“蔫蔫”.见了他,我叫他“大伯”,和别人谈起来,我还得称他“年伯”.“伯”辈人太多,不加名根本分不清,小孩的嘴里,“年”和“蔫”发音也分不清.

叫“蔫伯”也是有道理的.村里人每天急急忙忙,风风火火,除了那几个走不稳的小孩儿,除了那几个每天只能排成一长溜,或蹲或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汉,除了那俩见人就笑、没人也“嘿嘿”着的后生,下来就是“蔫伯”.“蔫伯”也配得上村里给他的这个专门称呼.他是在一个冬天从部队复员回来的.走路时两手抄在肚上,两袖口紧紧挤在一起,看不见里面任何衣物.棉军帽没有帽徽,帽的一翅直直指向天空,一翅又如秋后的庄稼,耷拉下来.绿色的军装,不戴领花肩章,裹在棉衣外面,整个人成了一个球体.不紧不慢地走在街上,就像村边那池塘上飘着的枯荷叶,被风吹着动了一下.

农闲时慢悠悠的“蔫伯”,农忙时依旧这样.五黄六月,父亲就带着我们三兄弟下地拾掇,路边遇见他,一声“年哥”,一声“伯”,二声“伯”,三声“伯”称过,他嘿嘿一笑,笑容还挂在黑里透红的脸上,我们已经走出了老远一截.别人家如织布的梭子在路上跑来跑去收割时,“蔫伯”带着他的老婆,一人一个板凳,坐在地里一把一把地收割.村里的人就开始笑话他.那种笑话,还不似笑不会种庄稼的那些教书先生,是把他和见人就笑不见人也笑的后生相比的那种笑话.他老婆被人耍笑得急了,偶尔在人群面前骂他几句蔫得跟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村民们便故意大声问蔫哥,那带把的娃是咋来的,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一定是我的,你看长相就知道.他的话没说完,别人重复他的话已经传出去十几个人.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蜗牛般的节奏不曾快半分,依旧和他老婆推着架子车慢慢地走.

玉米长一人高时,大家都抢着能在玉米扬花前给地浇上一水,时常有人为争个先打得头破血流.“蔫伯”却不急,没人抢了他才浇.水泵一开,水道改到自家地里,自己坐到地的那一头的大路上等着.等一天也罢,见脚下有水了,水泵一关,慢慢回家.然后任那地邻家笑问他,把两邻的地都给浇了,要不要电钱水钱?

“蔫伯”吃饭还总在院子里.日头老高了,早上下地的人回来时他在吃早饭.人们吃完饭又下地时,他还在吃早饭.下地的勤谨人嘻嘻笑着看着他吃饭,他嘿嘿地笑着看街上人来人往.

我的父母每天依旧那么急急火火,却不曾讲“蔫伯”的慢慢腾腾.

一个夏夜,“蔫伯”串门到我家,不紧不慢地给父亲母亲讲他在青海晒盐,盐场白白的一片看不到沿,讲青海湖蓝蓝的湖面像镜子望不到头,讲青海湖边云在头顶,白格生生一层,地里黄格灿灿的油菜花也看不见边边,远处的白云就和黄花融成了一团团.他讲得太慢,虽是好奇,也不知他讲到哪里我就睡着了.梦中我变成青海湖上的鱼鸥,不紧不慢地飞着.我躺下休息时,朦胧中又听他讲.他知道村里人笑他慢,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他自己心里有杆秤他自己清楚,他掂量得出生命的斤两.说比起前年赶夜路掉河里的邻村人,他不急是对的,比起去年拔草在玉米地里热死的老婆婆,他浇地坐在地头等也不要紧,比起刚盖好房子就累得去世的二叔,他住破房子也不赖,比起为争浇地先后打伤住院的邻居,他舍一溜庄稼也是值的等

我又接着睡去.

后来我回家少了,知道的都是村里的大事,如那个叔当上了村长,此人多年抬头看天,总觉自己本事很大,终于当上了村长,大宴亲朋,结果当晚没再起来.那个哥为赌牌的几块钱,拍了别人一砖 ,结果进了监狱.那个同学跟邻家为地里犁沟不正,提上杀猪刀对着邻家攮了一下等

可每次回村,见到的他,还是那样笑着,笑得就像青海的牦牛,任你在公路上怎样着急赶路,它尾巴随风晃动,从你面前走过,不偷看你一眼.

有一天,想起了他的话,他掂量生命重量的话.和生命相比,官啦,权啦,钱啦,财啦,争啦,比啦,面子啦,别人的看法啦,都算个啥!

我把这个观点转述给着急孙子成长的我母亲时,她问我这事真有,你那会儿多大?

吃 饭

老家在古都边边,官名“户县”,民间却叫“银户县”.所谓“金周至,银户县”.

向南十里,拔地而起的终南山高高耸立.终南山下,老子曾讲《道德经》,全真道教也曾叱咤风云,终南山中,至今还有几千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向北十里地,渭河静默,宽阔的河床,容纳着混合黄土的河水几千年不变地缓缓流淌着.终南山和渭河中间,夹一长溜的黄土地,咋也走不到头,那才叫一马平川.这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性格中,同时兼有山的粗犷,水的细腻.

这地方不富,但土地肥沃,加上风调雨顺,老百姓吃喝无忧,所以有“姑娘不对外”这个在外地人看来颇有点怪的现象.不过这也好理解,关中百姓,自认为生活在天下第一福地,地球之上,没有比关中平原更好的地方,谁家也见不得自家女子离开这片好地方去饿肚子.这块土地上的百姓也厚道.出远门的男人天明要走,媳妇半夜就悄悄从炕上爬起,在屋外的锅灶低下煨几把麦秸柴火,又在案板上和一盆面,轻轻擀成几个大圆,烙几个锅盖大小的“锅盔”.待将出门的男人醒来,嗅得满屋锅盔香味,却未听见风坎(风箱)的呼哧声响.等男人下了地,女人已将锅盔切成许多三角的块块,装进他的褡裢里.她知道,背几块锅盔馍,在关中平原,走十天半个月不饿肚子.到了吃饭点,男人到哪家饭馆一坐,从柜台取一个大老碗,边取出锅盔掰成指头肚儿大小,边吆喝掌柜的给煮一碗汤.掌柜的也好,总能提供一碗牛油汤汤,加上几段香葱,让出门人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馍,还不收分文.渴了,到谁家的门口,都会给碗开水喝.锅盔吃完,出门人叫一声哥嫂都能换盆饭吃:吃饭碗大,碗盆分不开成了当地的“八大怪”之一.出门不容易,关中人,日子稍微过得去,谁也不出个远门.因久不和外界交流,也显得有些封闭.困难时期,穷人家借富裕邻居斗麦子,还能换个逃难过来的四川或者河南女子当媳妇.外地来的媳妇,也很快能融入这片土地,除了难以改变的口音这一点,吃饭的习惯,也会入乡随俗.

关中记忆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中记忆为适合关中记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关中记忆主题餐厅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