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京派论文范文资料 与试谈京派的文化性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京派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9

《试谈京派的文化性格》:关于免费京派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京派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文学流派的气质特点被视为流派的文化“性格”,不仅受时代风气影响,还体现在各个作家其人的风度气韵上,并且通过作品论述及与其他流派的交流摩擦中体现出来.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其文化“性格”的形成深受京城地域文化与作家出身背景的影响,不仅通过作品呈现出来,也反映在与海派的论争中.分析京派的起源与发展、京派作家的内在气质秉性和京派作品风格,并梳理京派与海派的论争过程始末,能够充分了解京派在文化层面上体现出的“性格”.京派在审美和文化心理上表现为贴近乡土生活,艺术上讲究纯粹审美,主张艺术的非功利性,努力使文学保持独立并健康发展.京派作家群而不党,各自书写着乡土家园、探讨着民俗人性,并以恬淡优雅的文学创作、宽厚平和的处事风格,在现代文坛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性格”,从而成为现当代文学中重要一部分.

[关键词]京派;文化性格;海派;论争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5-0051-05

一、、 京派的起源与发展

新文学中的京派是从京剧中的京派说法借鉴引用过来的,这一称谓的由来显而易见地具有地域文化渊源,在20世纪30年代与海派相映相别,其作品也透着浓浓的“京味”.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并不像文学研究会那样具有严谨的规章制度和正式的出版刊物,只是出于共同的文学理想与审美倾向而自发聚集,形成较松散的“一派”.它虽然被后论界认定为一个文学流派,但并非是界限鲜明的固定团体,而是一个较自由的文人聚集体.

京派最初的群体结合不是建立在同乡同窗情谊基础上的,与作家出身地域无关;也并不因作品题材相似或多写北京人文风情而被归为一类,因为这些作家们所观照的作品主题并不仅限于北京城中的人文风物,他们的视野往往远在乡村故土、边境山区,等等.京派的活动范围是在相对独立的自由知识分子文化圈之内,京派作家之间的交际往来可以说是通过高校教授中较为普遍的私人聚会交流发展起来的.这种家庭化规模的文学圈子,仍然是京派成员们聚集交往的主要形式.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林徽因家中文学家、艺术家们定期聚会讨论的“太太的客厅”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北大后门朱光潜家中定时举办的“读书会”也持续着未曾中断.京派就是这样由知识分子之间私人交往自然而然形成发展起来,并在个人家庭小环境中孕育成流派的,每一场聚会都是自发自然的精神层面上的交流碰撞.

从京派这一文学流派的组成人员来看,今天所谈论的京派文学人物,大多是未曾南下留守北平的文学研究会同人.他们中大部分人是从欧美或者日本留学回来的,原本就私交密切,回国后仍保持着热络的联系.而且他们这种定期聚会的沙龙、俱乐部形式就是来源于欧美国家上层知识分子交往的习惯.这些主要人物们并不曾刻意以京派自居,甚至没有想要组合成为派别的意识,他们的创作完全是自由的,只是在后来被评论家们归结到了一起,其共性渐渐被发掘出来.

直到1934年2月鲁迅的《京派与海派》一文发表,正式提出了在当时论争中相互对立的两方分别为京派和海派,才把京派这一名称明确了下来,这一群人从此便在读者、评论者的心目中得到这个共同的固定而响亮的名号.京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30年代中期时最为活跃,到了40年代因战争原因而消散流落,成员们各寻出路并分成了正统京派与谪京派,从不同方面引领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二、京派作家与作品风格

(一)京派作家个性分析

京派作家以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芦焚、周作人、林徽因等人为代表,理论批评家则包括朱光潜、梁宗岱等,这些人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疏离于政治、单纯致力于艺术文学的自由主义文学家群体.他们大多出身或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中文系、外文系等,文风带着雍容尔雅的气度,从容不迫,节制而圆融.虽然京派作家生活在一个自由思潮、个性思潮和主义思潮迭起的自由时代中,但他们仍与传统文化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精神牵连,这当然与他们的出身背景和生活道路有直接的关系.

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学兴起发展的文学活跃阶段,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中国本土文化各种层面、不同体系的互相浸染渗透的过程中,出身于传统书香门第、自小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一方面走在时代潮流前线批判旧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明经验(特别是那些留学国外,在西方文明中开阔了视野的留学生们);一方面又无形中透露出潜意识里存在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为人处事甚至写作著书时本能地保留着传统文化气息,抗拒着对异族文明的全盘接受,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情结.在新文学的文坛上,即使像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突出的激进的反传统文化者,也都或多或少地在心灵深处为传统文化留了一席之地;综观京派成员群体,他们身上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更加明显,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及人生理想在京派作家的创作中得以显现,他们虽然对传统旧文化有着深切严肃的思考,但大多数都有意地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与认同.这种共性便成为京派的标签,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性格”.

京派作家大都出身名门大家,从小深受正统的传统教育熏染,例如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从小就受到儒家礼教正统“桐城派”文化的严格教育.至于女性作家则都是望族名媛,即使在她们长大后也接受了西方科学文明式教育,也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典雅矜持的气质以及高雅的生活品味和文学气度.沈从文是个出身贫寒并有过军旅经历的特例,不过尽管沈从文不像其他京派作家那样拥有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背景,也没有系统完整地接受过相应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一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学天赋,一方面后来依靠顽强自学,对传统文化具备了较高的欣赏吸收能力.这些都决定了京派作家们在心灵深处都拥有一种与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依恋倾向.

(二)京派作品风格

1.京派作品的创作背景.京派的背景城市自然是北京.北京作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帝都,具有皇家高贵雍容的气派,其建筑结构对称,宫殿街道方正稳重,横平竖直的街道、规整严实的平民建筑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弥漫着规范、厚重、尊贵的古典主义气息.高宅大院里的贵族们品味把玩着古奇书画、遛鸟养马,胡同四合院里的平民百姓们也都个个心高气傲地带着与生俱来的“皇城根儿下人”的自豪感安居乐业.就像老舍在《离婚》中借张大哥的心态说出的“世界的中心是北平”.北京是明清科举考试学子们心目中的“圣地”,只有最优秀渊博的精英才能留在北京做官入世,在民国时候北京也汇集了全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这里便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京派作家们大多是高等学府中博古通今的教授,做起学术来自然严谨踏实,对浮躁时髦的文风嗤之以鼻.北京文化也具有宽厚的包容性,从其他地方外来的人在北京待得久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染上了古都的闲适沉稳的风格,正如一群来自不同地域的作家们就在北京城里慢慢被北京的地域文化所感染而形成了京派.

京派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试谈京派的文化性格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京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京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