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自然观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与当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然观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2

《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与当代》:关于免费自然观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自然观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以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自然观为理论来源,却又超越了以往一切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研究主题的根本转换,使实践具有了哲学本体的地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内涵更深更广,不仅将物质生产活动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作现存世界的基础,而且认识到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种“为我而存在”的矛盾关系,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原则与实践原则的内在一致性.对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系统分析,对于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发展困境和生态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实践自然观;理论渊源;本质把握;内涵理解;当代启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04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020-05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等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1].其实,笔者认为,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出发认识自然所形成的 “实践自然观”具有更本原的认识论价值,甚至可以说,没有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方法论思想基础,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就不可能出现.由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将劳动这一物质生产方式作为出发点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历史运行看作是人通过劳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同时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成为人的实践即人与自然互相作用这一过程在时间中的展开,这样就克服了将历史看作抽象的人的意志或神创论等历史观的缺陷,第一次在历史研究领域确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就剩余价值论而言,尽管这一理论的科学表述和系统研究是在《资本论》中,但是理论形成的思维起点却是在《资本论手稿》中,具体说来,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中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的观点,显然其逻辑起点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由于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异化关系,因此,实践自然观也是剩余价值论的方法论基础.

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理论渊源

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整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其表征之一就是思想意识的承继性,越是成熟的思想就越是具有丰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就是如此,他不放过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任何一种相对于当时来说是进步的理论,并且在读书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笔记,为实践自然观的产生做了知识储备,从古希腊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神创自然观一直到近代机械自然观无不对该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其中,直接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自然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自然观和黑格尔的实践唯心论.

自然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自然界包括人都是体现这一特性的物质实体,“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在这种自然观中,作为区别于其他物质与生物的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的人显然无应有的立足之地;费尔巴哈的人本自然观在对待人的态度上进了一步,他承认人是“感性对象”,把人看作是思维和自然相统一的基础,并且试图用“现实的人”为基础解释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费尔巴哈依然没有突破旧唯物主义 “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的局限;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思想的集大成者,自然被他看作绝对理念自我实现过程一个阶段性的外在表现,尽管他看到了劳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他所理解的实践只是“观念的运动”.以上理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却为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提供了不同视角的理论准备.自然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则,人本自然观理解的“现实的人”的基础性作用以及黑格尔手足倒置的实践观等都成为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实践自然观的理论前提.当然,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不是对这些理论合理之处的机械综合,而是在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本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建构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本质把握

(一)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使自然观的研究主题发生了由上帝、宇宙本体到人的根本转换

以往一切关于自然的观点,要么将类似于上帝、女娲一类的神凌驾于自然之上,要么降于尘世却执着于寻找毫无生气的宇宙本体.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的研究主题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和“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自然之间的关系[3]95,在这里,自然界和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人类学的自然界”,同时,“关于人的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3]128,这样,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对自然的研究主题实现了从各路神仙到自然的人,从宇宙本体到人的自然的革命性转换.

(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使实践具有了哲学本体的地位

上述转换的实现关键在于马克思找到了联系人与自然的真正*——实践,并且是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这就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力这一决定人类社会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实践活动成为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本体.除了从实践出发确立的自然观以外,马克思还认为实践活动是主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的唯一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感性具体上升为理性具体,并进一步在头脑中加工为理性抽象形成系统成型的理论、观点和看法,这些理论体系又需要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检验、完善,如此往复,实现了人类思维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推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实践的认识论.整个世界及其运动都是由各种不断生成的矛盾组成,并且在这些矛盾的不断化解和新的矛盾重新出现的过程中展开,正是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也只有实践才能完成这一功能.相对于恩格斯注重归纳概念范畴的“规律辩证法”而言,马克思的“过程辩证法”关注的就是矛盾不断生成和不断化解的现实世界的发展过程,实践让这一过程成为可能,马克思的“过程辩证法”也就是实践辩证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最主要的两大发现之一,而它的诞生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4].在这段写于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中,实践对于人类历史的生成与演进的本体地位得以彰显.

自然观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马克思实践自然观与当代为适合自然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自然观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