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解诗论文范文资料 与汤斌诗辑解诗经学思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解诗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7

《汤斌诗辑解诗经学思想》: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解诗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他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这样的《诗经》学治学思想对清代中后期中原《诗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汤凖等人的治学思想正是受到了汤斌主于理学的治学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汤斌;《诗辑解》;诗经学;理学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7-0128-06

汤斌,字孔伯,号荆岘,又号潜庵,河南睢县人.清顺治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清顺治十二年,任陕西潼关道.后调江西岭北道,清理滞狱八百余件.后乞病养归,康熙五年,从孙奇逢门下,入弟子籍,与孙奇逢一同编纂《理学宗传》.康熙十八年,举博学宏词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不久授《明史》总裁官.累擢内阁学士.康熙二十三年,任江南巡抚.期间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修泰伯祠及范仲淹祠、周顺昌祠.禁止妇女游观,烧毁淫词小说,改革火葬.当时正遇上康熙帝为太子选师傅,有廷臣举荐汤斌,昭其入京,为礼部尚书,兼詹事府事.康熙二十六年明珠、余国柱由前怨报复汤斌,摘录他的言论中有“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语,又加以诽谤,议夺官,终被康熙帝所诏留,改任工部尚书.不久便病逝于工部尚书任.汤斌一生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死后亦无多少财产,幸有徐乾学赠银,才得以殓棺.①雍正十一年,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赐予谥号“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汤斌一生所著颇多,有《洛学编》《朱子遗书》(门人收集)、《睢州志》以及《汤辑诗解》(抄本).汤斌承阳明心学之余绪而兼宗程、朱理学,终成一代大儒,“中州理学,至文正集其大成.”汤斌家学有子汤溥、汤準以及曾孙汤恒泰,门人弟子有王廷灿、彭定求、沈佳、范景、姚尔申,交游有耿介、田兰芳、张沐、李来章、施闰章、汪琬、窦克勤、冉觐祖等.汤斌以及以他为中心所形成的潜庵学派,在清代中州影响很大,尤其在传承夏峰理学这个方面功不可没.《清史稿》《清儒学案》有传.

一、汤斌学术思想概述

对于汤斌整体的学术思想,徐世昌的剖析颇为中肯,曰:“潜庵为夏峰弟子,夏峰之学以陆、王为宗,潜庵承诗法而宗程、朱.”②《四库提要》曰:“斌在国初与陆陇其俱号醇儒.陇其之学,笃守程朱,其攻击陆王不遗余力;斌之学,源出容城孙奇逢,其根柢在姚江而能持新安金溪之平,大旨主于刻励实行以讲求实用,无王学杳冥放荡之弊.”③

1.主张身体力行,不尚講论,讲求实用

汤斌治学,主张身体力行,不赞同空谈专辩同异,而最终归结为实用,实学思想比较浓重.其曰:“学者读书,不务身体力行,专为先儒辨同异,亦是玩物丧志.先儒之言,都是自己用工夫体认过来,无一句不是实话.总之,源头澄澈,随时立教,不妨互异,正当反求诸身,识其所以同者,勿向话头讨分晓

收稿日期:2017-03-27

作者简介:曹自斌,男,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郑州450001).

始得.”④身体力行,需心中有趣,有真学问,又有识得功夫,才能顿悟,才能上追尧舜之道.其曰:“心中有趣,几得此乐,趣从不愧不怍而生,不愧不怍从戒慎恐惧而出,学者先有用力处,后有得力处.”⑤“先儒尝有言顿悟之非,不知悟未有不顿首者.但必学问真积力久,方有一旦豁然大悟者,是顿因于渐也.古人由悟而悔,由悔而悟,真实用功,一日憬然醒悟,浑身汗下,透出本来面目,从前误亦有益.若不痛不痒,剽窃圣贤言语糟粕,纵步趋无失,究竟成一乡愿,到对天质人处,心中多少愧怍.”⑥

2.强调正人心,崇经术,提倡朱熹“格物致知”说

汤斌认为:“学问之道,全在收拾此心.此心不曾收拾,毋论声色货利,皆戕害我身之具;即读书诵诗,亦玩物丧志.”⑦“今人为学,需心坚固,如铁壁铜墙,一切毁誉是非,略不为其所动,乃可渐入;若有一毫为人的意思,未有不入于流俗者.”⑧汤斌认为,圣贤之学,主要在于存心,存心即是存天理.天理既存在于那些看不见、听不见的东西中,也存在于人伦日常生活中.圣贤异于常人,乃是朝乾夕惕,自强不息,才能求得天理.圣贤功业各不相同,只能以淳淳之心求之,而并非从功业文章所能一言蔽之.濂洛关闽诸大儒以后,所求天理道虽不同,然则殊途同归,皆本于心.天理虽大,然而身体力行,用心存养,才能悟出天理,这是知行合一.在此,汤斌对朱熹“格物致知”进行了深入阐发,认为圣人之道,先识本心,后格物致知,才能体察天理,达到天人合一.汤斌接受了夏峰理学,把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相结合,显示出来理学的新特点.汤斌并不认为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是冲突的,而是殊途同归.他说:“圣贤之学,其要存心而已.存心者,天理而已.微而不睹不闻,显而人伦日用皆天理所在也.尧舜禹之相授,必致辨于人心、道心之危微等濂、洛、关、闽以来,大儒相继辈出,风会所值,指授各殊,而道本于心等道之大原出于天,而体用具于吾心存养省察交致其功,信显微之无间,悟知行之合一.”⑨汤斌又认为,格物以致知,才能意可诚,心才能正.由此可见,在汤斌的理学思想里,存心与格物致知之是相互滋养、相互生长的.他说:“学问得力处,定静安虑,综由知止.知止功夫在格物致知,此知之本体,是天所赋我能致知之本领,亦是天所赋,但人不肯用力耳;能致知则意可诚、心可正,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矣.”⑩

3.主于程、朱但不斥阳明心学

汤斌的学术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主于程、朱理学,而不排斥阳明心学,力图融合二者优点,形成了自己的治学特色.对于王守仁心学,汤斌的论述比较客观.他认为阳明心学亦是圣学之脉,而其救末学流弊,语虽有失,但于程朱理学求于天理则是殊途同归的,并且阳明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程朱理学的阐发.汤斌反对攻击谩骂阳明心学,主张以身体力行,存心体察,学真学问,以悟天理之道.他说:“孟子言性善,阳明言无善无恶之体,是对有善有恶意之动而言,心之体,不但恶非所有,即善亦不得已而名也,善亦不得而名,乃为至善.孟子言性善,究竟是于情上看出.性之善如何可说,下言知善知恶是良知,这良知便是性之虚灵不昧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从此出,是即孟子所谓性善.宋儒言主敬,阳明恐学者过于执着,反于心体上多一敬字,故教人只提醒良知便是.其言无善无恶,只是教人涵养未发,勿过执着而已.”又曰:“周子至朱子,学皆纯正精微.后学溺于训诂,殊失其本意,王守仁致良知之说,救正末学流弊,但语多失中,门人又失其宗旨,窃谓补偏救弊,各有深心.原学者识圣人之真,身体力行,久之,当自有益.徒兢口语,无益也.”又曰:“阳明之诋朱子,阳明之大罪过也,于朱子何损.今人功业文章未能望阳明之万一,而止效法其罪过,如两口角骂,何益之有?恐朱子亦不乐有此报复矣.故仆之不敢诋斥阳明者,以为欲明程朱之道者,当心程朱之心,学程朱之学,穷理必极其精,居敬必极其至,喜怒哀乐必求中节,视、听、言、动必合于礼,子、臣、弟、友必求尽,分久之人咸孚,声应自众,即笃信阳明者亦晓然知圣学之有真也,而幡然从之.若曰能谩骂者即程朱之徒,则毁弃坊隅、节行亏长者,但能鼓其狂舌、皆将俎豆洙泗之堂矣,非仆所敢信也.”

解诗论文参考资料:

诗潮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现代诗投稿

结论:汤斌诗辑解诗经学思想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解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解诗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