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城镇居民嫁妆消费状况社会学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学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3

《城镇居民嫁妆消费状况社会学分析》:本论文可用于社会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社会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对佛山嫁妆消费内容包括嫁妆本身和迎接嫁妆等仪式的研究,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消费社会学中的消费规划文化角度分析嫁妆消费;利用文化人类学角度,对城镇嫁妆消费的变迁进行纵向探讨,分析城镇嫁妆消费中的规范文化、象征符号、文化内涵和文化变迁,多角度探讨嫁妆消费,力图从中发现更为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嫁妆消费;象征符号;规范文化;城镇

嫁妆消费中有许多富有象征符号意义的物品,这些物品自身就是由许多象征符号组成的意义集合体,而且它们被消费的原因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传递着一种文化信号.中国传统嫁妆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要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和床上生活相关的用品,其中隐含的象征意义即新娘能否生育孩子,嫁妆中的这一部分带有祈祷、祝愿的寓意.其次是嫁妆中和家务劳动有关的用品,也是中国妇女嫁妆中恒久性组成部分,这部分嫁妆似乎象征着新娘在新家庭中的职责,即主持家务.最后是和孩子有关的用品,因为养育孩子在传统的社会期望中主要是妇女的天职.但每个城镇对于嫁妆消费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体现了明显的地方色彩.

一、以佛山城镇居民嫁妆消费为例探讨我国城镇嫁妆消费状况

(一)佛山城镇的特色嫁妆

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其中有子孙桶:佛山城镇地区常以痰孟作为子孙桶,相传因为旧时妇女分娩,都是把孩子生在马桶里的,所以结婚时嫁妆中加入子孙桶是象征着一种生育文化,希望女儿嫁到夫家后可以为其开枝散叶,儿孙满堂,将血脉延续.另外娘家还会在子孙桶中放入枣子(早)、花生(生)、桂圆干(贵)、莲子(子)取谐音意思,期盼“早得贵子”;长生果(带壳花生,节数越多越好),寓意长生不老和多子多福,;以及桂圆,荔枝,百合,莲子等干果,寓意百年好合等等一系列代表吉利的物品.在这种典型嫁妆中体现出娘家对于女儿的生育期待,希望女儿进入婆家后能履行生育职责.

还有鞋寓意同偕到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最能体现“白头偕老”这一观念的大都是语言符号.当看到“鞋”,并读出“xié”这个字音时,由于“xié”和“偕”的声音相谐,这时,鞋失去了它原有的含义和功能,转而做了潜在的民俗含义的替代物,把原有的声音形象隐去,显示出“同偕到老”的意义.这便构成了一个言语的民俗符号.

另外象征性嫁妆中还有花瓶,代表花开富贵,新家庭不愁吃穿,荣华富贵;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剪刀,指蝴蝶双飞,寓意夫妻两人恩爱一生;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等.

(二)佛山城镇 “迎”“送”嫁妆仪式

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以往,佛山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和“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有些富人家庭会在嫁妆上贴上“×府送奁”或“×府双喜”字样,以显示娘家财力雄厚.佛山城镇地区习惯将所有妆奁一一用紅绳拴牢以图吉利.除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有的家庭还会备有一份《奁仪录》,上面将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录,以示慎重,丝毫也不怕繁琐.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好友出来迎接,这叫“迎妆”,示意欢迎新娘嫁入婆家,大方接纳新娘,寓意今后婆家娘家两家和谐相处.另外“迎”“送”嫁妆都十分讲究时辰,佛山人通常都会算过良辰吉时才会安排迎”“送”嫁妆.

(三)佛山城镇居民嫁妆消费发展变迁

中国传统家庭理财观念是“节俭”.“俭”是家庭消费的基本价值规范,要求在家庭消费中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侈,讲求适度消费,节俭持家.四五十年代的佛山家庭都并不看重新娘结婚时的嫁妆消费,几乎是没有为嫁妆而认真消费,都是赠和新娘一些生活实用品,家庭比较困难的连嫁妆也不购置.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其次是男女双方家庭并不看重嫁妆随嫁这个习俗.

六七十年代,嫁妆消费还是固定在实物的消费,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的婚姻习俗遭到了进一步的消灭,嫁妆中具有封建象征意义的用品受到禁止和摧残.当时的嫁妆为“四个一工程”:一张双人床、一个热水瓶、一个脸盆、一个痰盂.或“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尽管经过一场极端的反传统文化运动,但传统的消费价值观却是一直根深蒂固在人们的身上.

21世纪开始,嫁妆消费的对方范围大大扩大,不再局限于生活用品,也有金钱甚至房屋.由于21世纪有更多新婚的女性都是80年代的独生女,对于家中独女的婚姻,父母尤其重视和大方,大笔购置嫁妆成为父母对女儿转移财产的一个途径.除了出现嫁妆内容向多元化发展外,嫁妆消费更加趋于理性.

二、嫁妆消费状况的社会学理论分析

(一)消费规范文化

嫁妆消费观点建立在于集体意识之上,而这种集体意识是产生于社会成员之间,被普遍社会成员所认同.而且嫁妆这种被社会成员所一致理解并共同拥有的行为是通过行为符号来表现这种习俗.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人的行动系统是受价值和规范系统决定的.正式这种价值和规范系统支配和调节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嫁妆消费行为的符号表达受到某种符号规则和编码的支配和制约,也就是说,受到社会的价值规范系统的支配和制约.这种受价值规范支配的,显示某种主题际性的社会意义的行为方式,可以称为规范性文化.它既是某种集体意识的表达符号,又受隐藏在背后的某种价值规范系统的支配.不难发现,其实嫁妆消费这种消费习俗其实是一种规范性文化,受到价值体系规范的约束.

嫁妆消费习俗作为规范文化存在,它并非一种纯理的个体行为,而是受到社会的价值规范制约和支配的行为,传统的观念和社会性决定了嫁妆消费行为的规范性.嫁妆消费的基本消费单位是新娘或新郎的父母家庭,而嫁妆消费在传统结婚习俗的大环境下,注定在一方面受到家庭收入的影响也会受到传统规范和价值支配影响.这种消费规范和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遵守的价值规范.二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消费价值规范.三是家庭理财规范.

社会学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学概论论文

社会学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学论文选题

我眼中的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3000字

社会学期刊

结论:城镇居民嫁妆消费状况社会学分析为关于社会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十大考研没出路的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