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怏然论文范文资料 与兰亭集序快然自足还是怏然自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怏然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1

《兰亭集序快然自足还是怏然自足》: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怏然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王羲之《兰亭集序》(《晋书·王羲之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其中的“快”唐神龙摹本作“怏”(下左图),敦煌文献P.2544《兰亭集序》抄本亦作“怏”(下右图),既然真迹摹本作“怏”,原文为“怏”字是没有疑问的,“快”字为后人所改也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怏”该如何理解?

有些人理解为“不平”.于曙光《天下第一行书》(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中说:“古汉语中‘怏’字有不满、不乐、不平、不悦、不服之意,‘怏然’便包含了这种复杂的‘不平’之意,故现代汉语解释‘怏然自足’为‘形容自大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即自大之中包含有不满、不平、不服气.而一个‘快然’便显得肤浅了,仅仅是个高兴而已!”

有些人理解为“盎”之通假,义为“满足”.周汝昌在《〈兰亭序〉之谜》一文(周汝昌《天地人我》,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中说:“历来著录释文皆作‘快然自足’,其实原迹明明是个‘怏然’,又怎么讲?这并非笔误.此‘怏然’即通常可见的‘盎然’,说‘兴味盎然’,正是‘满足’之义.古人都喜书写异体字,也包括‘通借字’.怏、盎相通互借.”按:元戴侗《六书故》卷十三:“怏,怏然,欣惬自足意.古通作盎.”此当是“满足”说所本.

有些人理解为“自大”.《说文》:“怏,不服怼也.”段玉裁注:“当作‘不服也,怼也’,夺一也字,遂不可解矣.《集韵》作‘不服对也’,尤非.怏盖倔强之意.《方言》曰:‘鞅,侼,怼也.’《集韵》于《阳韵》曰:‘怏然,自大之意.’考王逸少《兰亭序》曰:‘怏然自足.’自来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学者尟知之.或假鞅为之,《方言》是也.《周亚夫传》曰:‘此鞅鞅非少主臣.’”吴迪、赵丽明《敦煌摹本,了结千古一字——〈兰亭集序〉“怏”字考》(敦煌研究院编《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5年版)一文中发挥说:“欣于所遇自会得意,遇到了就是一种人生幸运,如果还能‘得于己’,为我所有,那就更该算做是人生大幸了.若恰值壮年即得所欣,则可谓人生得意.得意便容易忘形,忘形便也就是自大.即便是‘暂得’,也可以获得一时的自大.所以段玉裁会将其解释为自大.”目前赞同“自大”说的人比较多.

我们认为以上三解都有问题.

“不平”、“不乐”虽然是“怏”的常见义,但用来理解“怏然自足”文意不通,“不平”是不满,“自足”是自感满足,显然自相矛盾.

“怏”为“盎”之借字说文意上倒是说得过去,只是缺乏古代二字相通用例的支持.根据训诂学的原则,在本字能通的情况下,一般不采取通假的讲法,尤其是在没有其他通假用例佐证的情况下.否则音同音近的字多的是,你说是“盎”,我说是“昂”,其他人还可以提出“泱”、“洋”等新见,岂不乱套?所以,如果有更好的讲法,此说是不足采信的.

“自大”说最主要的依据是《集韵·阳韵》:“怏,怏然,自大之意.”但这一释义没有书证可资证实.《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及第二版虽然在“怏”下据《集韵》收有“自大”的义项,但都举不出书证.《汉语大词典》不收没有书证的义项,所以“怏”下没有“自大”义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反倒有这样的解释:“怏然,① 形容不高兴的样子:~不悦.② 形容自大的样子:~自足.”这应该是现代文人将《兰亭集序》的“怏然自足”当成语来用,故《现汉》有此释义,而《现汉》解释的依据还是《集韵》.

我们认为《集韵》的“自大”可有两种理解.

(一) 该义项就是针对《兰亭集序》的“怏然自足”而设立的,因为它解释的是“怏然”,而非单字“怏”.而“怏然”文献中常见的含义是不乐貌,如《战国策·赵策三》:“辛垣衍怏然不说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唐柳宗元《送贾山人南游序序》:“其见人侃侃而肃,召之仕,怏然不喜.”唐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五:“每以为未能探微照极,常怏然不足.”《集韵》不释常见义,却释为“自大”,此义除了“怏然自足”就没有适用的对象了.如果这一推断不误,那么,“自大”就是根据文意猜测的结果,并没有什么依据,而且也看不出与“怏”的本义“不服”、“不满”有何关联,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二) “自大”有可能是“自失”之误.清梁诗正、蒋溥等《叶韵汇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二《阳叶韵》:“怏,《集韵》:于良切,怏然,自失之意.”可为佐证.典籍中“怏”常与“自失”连用.《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槐树婆娑无复生意”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自以名辈先达,位过至重,而后来谢混之徒皆畴昔之所附也,今比肩同列,常怏然自失,后果徙信安.”唐李延寿《北史·崔挺传》:“世隆启用季景,勉遂怅怏自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瑀由此怏怏自失,遂罢御史大夫,为太子少傅,不复预闻朝政.”所以将“怏”释为“自失之意”是合乎典籍用例的,义为自感失望,这跟其常见义“郁闷不乐”密切相关.

再从文意上来看,“怏然自足”是因为“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即欣喜遇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与这些人或晤谈室内,或放浪野外,自我感觉非常满足,将这种语境下的“怏然”理解为“自大”是难以理解的,在“欣于所遇”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自大的感觉呢?

综上所述,“自大”说也是不可采信的.

我们认为“怏然”就是“快然”,理由是:

(一) 古代文献中“快”、“怏”常常混同.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五十一《子部》:“承议郞行秘书省校书郎臣黄伯思所校焦延寿《易林》,中或字误,以怏为快,以羊为手,以喜为嘉,以鹳为鹊,义可两存.”《广雅·释诂》:“悖、怏,强也.”王念孙疏证:“怏各本讹作快,惟影宋本不讹.”《庄子·秋水》“又奚以自多”晋郭象注:“故体大者怏然谓小者为无余,质小者块然谓大者为至足.”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本(中华书局1989年版)改“怏”为“快”,校记云:“怏字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正统道藏》本亦作“快”.清王汝璧《芸簏偶存》卷二《杨倞注》:“快快而亡者怒也,注谓快意,亦非,应是怏怏,怨望也.”唐李商隐《李义山文集》卷九《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汝来辅予,霞披雾销,六合怏望.”清徐炯笺注:“怏,《英华》作快,是.”清冯浩《樊南文集详注》卷七《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古帖古书中,‘快然’、‘快抃’又颇有作怏者,疑古人偶误通耳.”清王懋竑《读书记疑》卷十三《南史存校》:“卷二十二,快快当作怏怏.”清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卷六十六《黄巢》:“未快雷霆之怒,闻本快作怏,《册府》作快.”《全唐诗》卷一四四常建《太公哀晚遇》:“迟迟诣天车,快快悟灵龟.”编者注:“快快一作怏怏.”由此可知,“快”、“怏”相混的现象古籍中比较常见,“怏”可以说是“快”的俗字,所以王羲之将“快”字写成“怏”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怏然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还是怏然自足为关于怏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怏然自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