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退回论文范文资料 与退回自己写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退回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3

《退回自己写作》:该文是关于退回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回望近几年的诗歌创作,文本和理论互证、感性和理性融合的诗评家写作已成声势,人们对这一现象关注日甚,各大诗刊杂志也纷纷推出专栏,还有相关诗集渐次出版,使其文本规模持续扩大.黄礼孩曾撰文《诗歌创作是诗人批评家的“飞行器”》,言及一个优秀的诗歌批评家首先是一个诗人,在其绵延的诗歌评论生涯中,因为有过或正在从事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艺术内在的逻辑关系便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作品的发展也有脉络可寻,他们可以看到诗歌不一般的面相,那个中私人的滋味,那些奇异美妙的写作体会,对于一个诗歌评论家来说就是飞行器,可以带着他进行一场绝妙的飞行1.在他编纂的《诗歌和人·诗人批评家诗选》中,我们读到了罗振亚先生的《晾晒场》《他真是想山》《恩师来信》等早期作品,而近期《诗刊》上刊登的组诗《和家人说话》,既让我们观测到写作者创作风格的内在变化,也让我们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能从中深切体悟到一位诗评家是如何以写作抵达内心、践行其诗歌观念的.

上过罗老师课的弟子大都了解,他非常支持学生参和创作,还经常为之睿智指点.记得他说过,写过诗的人再去评论诗歌,无论是理论视角还是语言感觉,肯定都会和那些没有创作经历的人不一样.回望他的诗学批评谱系,罗先生早已在职业批评和作家批评之间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条有效言说通道.大学教授的精英身份,使他的研究彰显“职业风范”—资料翔实、论证严密、语言精准,这是罗先生虔诚恪守的学术精神;同时,诗歌创作的经历,又使他能够以内蕴饱满的笔致和轻逸洒脱的文辞从容“破译”文本,不加矫饰地串联起创作和批评的血缘联系.不过,跟随罗老师读书多年,每每和他聊天,却很少听他谈论自己写诗的经历,即使在二十岁出头便已凭借组诗《父亲》获得地区文艺创作大奖,也有诗集《挥手浪漫》出版,但他却经常揶揄说自己很庆幸从一个“诗人”变为“正常人”.如果不识其中因由,或许还真以为罗先生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诗人.其实,他所戏讽的“诗人”,应该是指那些只会高喊空洞口号、精神极度羸弱贫血、沉溺在“大词”和“圣词”之间无可自拔的写作者.他从不敢自诩为诗人,因为他深知:“诗是宗教,它需要付出绝对的虔诚.”2无论是写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应在缪斯面前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是他的精神信条.

近年来,一些刊物频繁收录罗先生的诗歌,其中大都出自他的诗集《挥手浪漫》.这些诗歌多写于20世纪80年代,缘于对故乡风物和亲情的怀恋,诸如山谷中的炊烟、故乡七彩的小路、秋色浓浓的小溪、母亲厚实而枯瘦的手掌等构成他着力打造的意象谱系和情感空间.“乡土”既是罗先生的写作资源,也是他的精神原点.诗人笔下的泥土极为贴近现实,那些对农事家事的细腻描绘,分明都来自诗人耳濡目染、亲力亲为的生存现場,他的呼吸早已和黑土地上清新的气息融为一体,这为他的诗歌镀上一层“自叙传”的色彩.自投身新诗批评以后,罗振亚先生的创作势头有所放缓,新作不算多,但也诚如他的导师龙泉明教授所言:“那种创作实践甘苦自知的体验,使他更容易准确地深入文本,提供一种价值经验.”3他的诗歌批评,往往源自诗人内在心灵的情感激荡,他希望实践对话式的批评方法,以一颗诗心去体会、理解另一颗诗心,在跨时空、跨文本的交流中实现创造性悟读,使经常显得枯燥无味的理论文字富含诗意、跃动灵性.当我们已经习惯通过导师的批评文字抵达他的诗心时,他却出人意料地迸发出创作的冲动,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搁了三十年,最近居然又写起了诗.”一系列承续固有创作理念又独具突破精神的系列组诗,将我们重新拉回充满浪漫情意的诗歌年代,这些文本也让读者充满了惊喜和好奇.

罗振亚先生的诗人专论文章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便是写作者在持续的美学演变中恒定不变的精神质素和写作向度,这构成一位诗人专属自身的艺术风格,诗人正是能够利用这些质素并在其激励下实现持续性的写作.在罗先生的一系列诗歌新作中,这个“恒定性”的特质便是抒情者在岁月轮转、人间悲欢、生命聚散中对“亲情”和“故土”的眷恋和依赖,泥实于生活、直面人生的情感运思方式贯穿创作始终.父母、妻儿、姊妹生活在诗人的文本空间里,成为和他亲密“交谈”的对象,而紧贴着地面行走的“诚”和“真”,往往能够生发出动人心魄的魅力.《和老爸聊天》一诗便蛰伏着能够引起所有人共鸣的情感机制:“爸 起来吃点饭吧/话音未落 发现/他遗像里的嘴角向上翘了翘/等/谁说阴阳分属两界/您走后的梦里/咱俩常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等/如果有来生/我会从众人中一眼把您认出/然后还做您的儿子/听您喊‘振亚 扶我起来’/即便是瞬间的幻觉/哪怕是梦里的灵光一闪.”曾读到过一个小说家的创作谈,她说多年以来最害怕父亲突然去世,因为她无法确信自己是否能够摆脱那种痛苦和孤独,这大概也是中年危机的一种.我也步入中年,亦深怀和那位作家一样的忧虑,而罗老师则用充满确信的语气告诉我,一切痛苦都是暂时的,时间久了,你会觉得亲人并没有走,他就生活在你的精神里或是梦里.比如这首《和老爸聊天》,抒情者依靠能动的主体精神将痛苦沉潜、转化为温暖的心灵力量,生活在作者梦中的“父亲”既是记忆中的真实影像,也是从作者心灵内部分化出的又一个“精神主体”,“他”随时和抒情者展开内部的心灵对话,如父辈一样滋养哺育着诗人的精神世界,正所谓父亲活在儿子的身上.读到这首诗的每一个人,应该都会立刻联想起自己的父亲,你是否也在父亲的行止中窥见祖父乃至曾祖的音容笑貌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人至中年,既要承受长辈离去的痛苦,还要时常为妻儿挂心,乱心的琐事仿佛随时都会袭来.读《妻子的头发》一诗,文本以一系列事态化的抒情组构而成,记述了诗人和妻子经历的一场虚惊:“秋天的一次X光误读/引发了一场生死‘对话’.”从最初怀疑是肿瘤,到复查结果显示健康无碍,诗人在经历死生的瞬间突然凝视到妻子头上的白发,触发他写下这首诗:“自从认识妻子的头发/愈觉在云端舞蹈的诗人浮华/明明是带着体香的一缕青丝/却被隐喻为黑色的瀑布/甚至比附成茂密的草原/殊不知瀑布会断流/草原只有一季能举起温暖和花/以发传情不过是唬人的神话.”罗振亚先生在这首诗的创作谈里曾说,当医生确诊妻子身体无碍时,他看到妻子头上的白发,脑海里便迅速浮现出几幅情景:谈恋爱时,她一头乌丝,亮而有光泽;成家后,她为了照顾家人而决然剪去心爱的长发,中年的疲惫让她平添了许多白发.想到这些,他百感交集,于是才有了诗歌中那句:“看着她头上飞雪的瞬间/我说‘理个短发,去去晦气吧’.”三十二年相恋相守的情感丰富厚重,生活的苦难和欣悦在诗歌中凝华为平静的语调和简短的言语,沉潜着令所有人动容的神力.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穆旦“丰富的痛苦”,也唤醒我们对别林斯基那句箴言的记忆:“我们饱受的苦难和享受快乐的能力越是强大和深刻,我们就生活得越多.”4

退回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退回自己写作为关于退回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退回妥投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