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区域国别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中国区域国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区域国别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13

《对中国区域国别》: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区域国别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全国重点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已全面启动.教育部2017年初下发有关通知指出,“国别与区域研究”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遴选,首批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共37个,针对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不同国别和非洲、南亚、中亚、拉美、东盟、中东、中东欧、欧盟、大洋洲等不同区域,最终目标是全面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方法和路径是加强统筹、建立中心,开展备案、课题支持.去年夏天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陆续设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或相关二级学科博士点.

為帮助读者了解相关工作性质和具体进展,本刊分别采访了参加过这方面规划、研议工作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牛可、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教授卢光盛.

《世界知识》:作为研究历史学、外交学的高校教师和学者,两位老师近年投入很大精力协助校方建立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对这项工作的意义有什么样的认识?迄今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牛可:中国自晚清以来的变革是以“求知识于世界”为一项前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获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程度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提升,中国的世界角色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国家需要比以往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恰切地理解世界,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有待在知识、思想上加以重构.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应该怎样承载、履行这项使命,专业化的学术知识体系应如何构造、生产和传播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有待深入探讨.应该说,一个现代国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不由其学术体系独揽,也以公共和非专业化的形式呈现,但学术知识是其重心和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大学学术体系各学科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以及其他学术机构中偏向实际和政策的国际问题研究不断积累,同很多国家相比规模已然不小.我们的外国语言研究和教学,就已有庞大布局和雄厚基础.但我们的对外研究体系也存在明显缺口和结构性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重建的社会科学学科中,以外部国家和地区为对象的研究仍比较薄弱,对非西方世界的研究尤其有限,学科和研究领域之间的交往和合作相对薄弱.

我们构造中的区域国别研究当然有必要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当前的实际需要,包括为新时代外交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但大学里的区域国别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智库功能,不能仅以实际效用加以界定.不能说政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你就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区域国别研究除了政策功能外,还要有自身的学术导向和智识机理.

目前的中国学术,特别是在一些社会科学学科当中,以西方模式和概念研究中国经验,然后用英文写出的学术成果通常被认为是“高端”的、“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已是世界大国,不能不在认识自身和认识他者之间建立充分的、建设性的联系,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全面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性国际知识体系.

去年一年我参加了北大区域国别研究的全校性规划.校长指示我们有关研究要突出“学科调整和学科交叉”.我们在调研访谈中也看到,校内学者对于北大的区域国别研究应确立学术导向、偏重基础研究存在较高共识.今年初,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做出,希望为北大的区域国别研究发展提供较合理的方向.

卢光盛:区域国别研究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个概念,美欧各国设立这个学科至少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最近几年里,国内产生了多个与这个相关、相近的名称,包括教育部文件使用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清华大学使用的“国际与区域研究”,以及张蕴岭教授倡导的“国际区域学”等.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这也说明这个问题尚无定论,还有待商榷.

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的确是方兴未艾,它的动力何在?普遍看法是,国家战略、大国外交的需要是最重要动力.但也要认识到学术的、学科内在的驱动力,才是持续的推动力.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不过,学科地位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之争,是现实的驱动力之一.与此同时,阻碍设立区域国别研究或其他新的二级、甚至一级学科的力量,也受到这种力量的作用.

《世界知识》:区域国别研究是否属于一种新型的学科设置?

卢光盛:4月中旬,云南大学在昆明举办了“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全国各地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的一个主题就是研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问题.讨论焦点之一是,学科边界在哪里?另一个焦点是区域国别研究是否需要、以及是否可能有着“专享”或至少是独特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较为特定、集中的研究对象.部分观点认为,区域国别研究是天然的交叉学科,多学科是必然、可行的路径,也可能是一种研究范式的创新,其学科要点相对集中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经济学和地区主义等学科和理论建设方面.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构建区域国别和研究时,应忌谈“多学科方法”,因为一提“多学科”,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会导致区域国别研究成为一个大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目前还难以相互说服.2018年3月24日,北京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邱德拔体育馆举办.

牛可:我们所说的区域国别研究,目前国际上的通行说法是“Area/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我看来,区域国别研究是一种“智识路径”(intellectual approach),是在常规社会科学学科通则(nomothetic)趋向之外的以地理、政治和文化单位为实体对象,强调“情境具体性”(context-specificity)的学理方案;也是一种超越于常规学科体系的宏观知识架构和学术组织方式.是由多个既包容各学科内部的对外研究,又试图超越单一学科,在各学科间--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建立多样化的、复杂灵活的智识联系和组织网络.

中国区域国别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结论:对中国区域国别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国区域国别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区域国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