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拉里黑塞论文范文资料 与悉达多和拉里:黑塞和毛姆的东方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拉里黑塞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1

《悉达多和拉里:黑塞和毛姆的东方梦》:本文是一篇关于拉里黑塞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1930年代,德裔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希特勒暴政下成为“不受欢迎的作家”,被出版界排斥.他隐居湖畔山庄,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玻璃珠游戏》.这本书涵盖着黑塞对现世的批判,对精神乐园的向往.黑塞的好友托马斯曼读完这部作品,发现它与自己正在书写的,但从未给人透露的《浮士德博士》有很多内容上的共同点,他对此感到惊讶.在交流不是那么发达的时代,这样的相似着实让人惊讶.然而,对我来说,至少两位都是德国传统文学的后人,我真正感到惊讶的是,黑塞的《悉达多》与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刀锋》有那么多相通之处.

毛姆(1874-1965)年长黑塞(1877-1962)三岁,他们是同时代人.虽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都曾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两人都显示出对东方哲学与宗教的倾心.或许,是两次世界大战给这两位西方作家的内心创伤让他们不自觉将目光投向东方,于是,黑塞《悉达多》中的悉达多在迷茫之时,印度的大河与老者会适时出现,启悟他,给他宁静;毛姆《刀锋》中的拉里受大战创伤后,在印度寻到救赎与安宁.或许,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与东西方并无太大干系.

悉达多与拉里的困惑

虽然悉达多与拉里来自不同的国度与文化背景,然而两人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与困惑.悉达多英俊、高贵,是印度的婆罗门之子.拉里潇洒倜傥,曾是门第极好的美国公子.

不同的是,拉里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已是父母亡故,在父亲的朋友监护下有固定的遗产.黑塞的悉达多的生活要圆满富足些.拉里虽是孤儿,毛姆对他的描写并未有丝毫的悲剧色彩,相反,英俊潇洒,卓尔不群,还有一个美丽的富家女未婚妻对他痴爱.悉达多更是如此,不仅有父母万千呵护与宠爱,还有一个将他视神一样崇拜的好友果文达生死相随.

没有冲突,故事便无从发生.无论对于拉里还是悉达多,多么富足美好的当下都只是他们内心困惑的一个背景.对比越鲜明,张力愈大,故事也就愈加有江河湖海不宁时的壮观之征.因此,悉达多与拉里注定无福享受作者笔下的这种尘世富足.

悉达多与拉里的烦恼看上去相去千里,但他们所欲追寻的内心宁静却是一致的,他们的追寻给身边人带来的痛苦是相似的.悉达多烦恼的缘起是尘世的爱,父亲与师长传授给他的宗教知识无法充满他求知的容器,更无从带他寻得真正践行《婆摩吠陀》的《奥义书》中教义的人们.

在悉达多看来,他们所代表的虔敬者充其量只是一个探索者,一个渴求者,他们并无缘幸福安宁与心安理得的心灵状态.悉达多在街上苦行僧的孤苦伶仃中看到一种他追寻的可能,他决定抛弃一切,加入他们.然而,他的这些追问与决定在他的父辈与朋友心中激起更多的是不满与恐惧.

拉里的苦恼源于二战中生龙活虎的战友因救他而瞬间牺牲的悲剧.战争的悲剧让他曾经的无忧无虑灰飞烟灭.他疑惑,这世间如果是神创造的,为什么还要将恶播撒于人间?恶的根源在哪里?他去美国的图书馆中寻找答案,他试图在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书中解决疑惑.

夜夜的阅读显然并未平息他内心的躁动,给他带来安宁.他于是决定去巴黎,去各大学中旁听课程,去图书馆中阅读书籍.他允诺自己用两年的时间寻找答案.这个决定激起了未婚妻伊莎贝尔的妈妈与舅舅的不满,他们试图劝伊莎贝尔解除婚约,接受另外一个富家子的追求.

无论是悉达多的抛弃富贵繁荣投身于苦行僧的行列,还是拉里离开美国的安稳与幸福踏上去巴黎的追寻之途,除了让生命中至亲的人担忧与不满之外,于他们本人而言,也只能在已有的困惑之上平添另外一份无功而返的失落.

尘世的历练

悉达多与拉里在取得他们彼此的真经之前,或是声色犬马,或是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经历了尘世中各样的淬炼.世间有两种纯真,一种是不谙世事的纯真,这是我们生命中都曾有过又失去的阶段;还有一种是经历了诸般人生起落与风雨之后洗尽铅华似的澄净,这种则非人人拥有.悉达多与拉里在尘世间的淬炼是他们寻得安宁灵魂的必经之路.

悉达多离家出走追随苦行僧修行,在修行中摈弃、忘记自我,学会了忍耐饥饿和痛苦,学会了克制.然而,这些便如人类孩童时期的纯真,悉达多不久便发现,它们都是暂时的.他会时不时又回到那个焦躁不宁的自己.他很快发现,他所追寻的苦行僧即使已经年至六旬,仍无望通过斋戒和沉思禅定达到涅槃.他期望在他们身上所学到的东西,似乎一眼便可望到尽头.悉达多依然在忍受内心的焦渴,知识无法满足他的求知,依然无法息宁.他与追随他的果文达在听说佛陀乔达摩的存在时,便毅然决然離开苦行僧,以望在佛陀乔达摩的智慧中获得启悟.果文达对乔达摩充满向往,而悉达多摆脱不掉自己内心的狐疑.乔达摩柔和、坚定的声音与它所蕴含的思想让果文达拜服,死生追随.

而悉达多在乔达摩那里收获的仍然是质疑,并且他不畏告诉乔达摩他的质疑.悉达多坚信没有谁通过讲经传道获得解脱,他要自己去体验他从未体验过的纵欲的尘世生活,他期望自己能在那里而不是任何一位智者或学说中获得安宁与解脱.

离开乔达摩,悉达多离开了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在老船夫的帮助下渡过一条河,他投身自己,投身到五光十色的尘世生活中来.悉达多似乎在这些色彩中看到了事物本来的面貌.他修行时的生活方式打磨了他独特的气质,是他在尘世生活中呼风唤雨,得风得雨的重要手段.他在情场与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从一个一文不名的苦行僧成为一个家产无数,在情场和生意场上渐渐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无论是相貌还是内心,都如《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画像一样,充满了腐朽的味道.

纵欲的尘世生活并未给悉达多带来任何答案,他厌倦了这样的自己,意识到这不过是一场游戏.在那一刻,他想到了父亲,想到了苦行僧,想到了乔达摩,他离开了属于他的一切,所有家产,以及将他带入寻欢作乐之门的所怀的他不尚不知晓的儿子.离开那座见证他声色犬马生活的城市,他义无反顾地走向毁灭或救赎.是时候回去看看河那岸的生活了.

拉里黑塞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里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

麦田里的守望者论文

结论:悉达多和拉里:黑塞和毛姆的东方梦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拉里黑塞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拉里黑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