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地震论文范文资料 与尼泊尔地震涉华报道亲历和反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地震范文 科目:论文目录 2024-02-26

《尼泊尔地震涉华报道亲历和反思》: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地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提要:相对于国内而言,尼泊尔平常的新闻资源较少,或许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一条值得关注的新闻.可是一旦发生了8.*的地震,各种各样的媒体都“疯狂”地寻求来自尼泊尔的新闻资源.尼泊尔地震发生时,新华社只有一名驻地记者,如何满足井喷式的信息需求?如何应对与平时不一样的采访报道环境?如何将权威、有价值的信息传回国内?请看新华社驻加德满都记者周盛平关于尼泊尔地震报道的体会与反思.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 地震报道 反思

2015年4月25日北京时间14时11分,我正在新华社驻尼泊尔加德满都分社的办公室写稿,8.*地震突然发生,地动山摇,我挣扎着扶着办公桌,一步步挪到内线电话前,拨通了国际部时政室值班电话,用颤抖的声音向编辑描绘了恐怖的景象,催促快发稿.挂完电话后,才惊魂未定地跑到户外.

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使我有幸成为全球第一个用中文、英文和图片向全世界报道地震发生的记者.此后,作为新华社驻加德满都的常驻记者,一直呆在尼泊尔,应该是在前线进行此次抗震救灾的报道坚持时间最长的中国记者.

这次大地震是1934年以来尼泊尔遭受到的最大自然灾害;对于笔者来说,则是自2012年11月驻尼泊尔以来遭遇到的最重大的新闻事件.现在回想起来,责任之大、压力之巨,超出了所有的预想.

应对“突发”,什么报道工具才是有效的?

地震发生后,网络不通,发稿成为问题.4月25日地震发生后,分社的互联网就断了,无法发稿,直到4月27日北京时间中午时分,网络才恢复正常.电话不通,采访成为问题.记者为找大使馆核实一个信息,把所有能找到的号码打遍,都没有能接通一个电话.势单力薄,前来增援的记者迟迟无法入境,人手成为问题.空中渠道——尼泊尔唯一的国际机场特立布万国际机场不通:先是关闭,重新开放之后,空域异常紧张,机场停机位非常有限;从西藏陆路进入的两条干道——阿尼哥公路和沙拉公路因为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而全面中断.

对中国媒体来说,尼泊尔迅速成为一个“孤岛”.而当时,新华社仅我一名记者在加德满都,各个发布中英文文字、照片、视频和音频的业务机构、作为新华社用户的各电台、电视台,都“疯狂”地要求我提供各种信息和录制节目.

这种情况对记者个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全面挑战.首先是身体要好,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能够扛上好几天.从25日到30日,我每天白天全负荷运转,晚上只能睡上约四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就靠饼干、馒头包子和泡面充饥.没有累垮,或许得益于每天早上跑步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好习惯.长期的锻炼和有规律的饮食作息,使得关键时刻身体有资本“透支”.

其次是各种技术要全面.一是驾驶技术.记得在地震期间,好几次为了赶时间,我从分社飞快地开车去机场,只用了十分钟,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当然,这与车流量减少也有关系.二是使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分社网络中断整整两天的时间里,分社的海事卫星一直没有被启用.由于实在太紧张,我甚至都没有想到还有海事卫星可以用来发稿.平时没有用过,更没有培训雇员学会如何使用海事卫星,结果,关键时刻一大利器成为“废物”,教训深刻.

而我的一部普通的三星手机Galaxy Notell却立下了汗马功劳.绝大部分照片、视频和电话连线,都“融合”在一起,通过它完成.地震后一周时间,它像我一样拼命工作,经常处于发热状态,一有空我就把它充上电,开车的时候就在车上充.虽然积累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它的反应速度却一直没有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手中工具的好坏,技术使用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竞争的成败.这必须引起每一位记者的高度重视.

平时注意各种好习惯的养威和各方面的积累,也是记者个人素质和技能的重要内容.例如,随时要保证汽车油箱至少半满,一旦用完一半,就必须加满.地震发生后第一二天,几乎所有的加油站都关闭,地震后第三四天,少量加油站才开始开放.如果汽车油箱没有油,采访报道就变得非常困难.

地震发生后的三四天内,国内媒体最关注的内容,一是地震造成的伤亡,二是中国人的境况.在尼泊尔受国内媒体高度关注的中国人,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普通游客,大约有七八千人.第二类是登山者和徒步者,这批人数不多,可能不超过100人;但是由于他们被困在珠穆朗玛峰等地,也引起很大关注.第三类是在尼泊尔各工地施工的中国工人,大约有两三千人,被困的有约五百人.第四类是从事(边境)贸易的商人.

对于他们的境况,媒体关注的主要方面是:伤亡、失去联系的情况;出境回国的情况;中国政府关照同胞和中国人互帮互助的情况.随着时间后移,媒体涉华报道的内容又增加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帮助尼泊尔抗震救灾等内容.

这些方面,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国内主流媒体做了大量报道,成为国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工具.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在报道这些问题时,也造成了一些失误,犯下了一些错误.

“造谣”与“辟谣”

4月27号晚上,记者去机场采访,在机场外的停车坪上,被一大群愤怒的中国游客围住.这些滞留在机场的中国人得知笔者是新华社记者后,倾泻了对媒体报道的不满,意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造谣”,发布假消息让游客受骗;二是“瞎报”,片面报道游客在灾区受到的“优待”.

所谓的“造谣”,主要关于“持中国护照可免费乘坐登机”的事情.当时,由于几千名被困在首都加德满都机场等地的中国游客急于回国,而航班非常紧张.个别游客通过微信,发布虚假消息说: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持中国护照,没有票也可上飞机,机票等手续回国补办.这个消息在微信圈迅速传播,使许多游客兴冲冲地赶往机场,却吃了“闭门羹”.

为求证此事,我曾给国航、南航和东航驻加德满都办事处的负责人都一一打电话、发微信联系过,可由于信号问题,都联系不上.后来在给一个电视台做连线时,引用了这个消息,结果被一些媒体放大.这也是这次地震报道的一个教训,对微信信息的求证,是记者必修的一门功课.

地震论文参考资料:

地震期刊

关于地震的论文

结论:尼泊尔地震涉华报道亲历和反思为关于地震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地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