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相思论文范文资料 与但使相思莫相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相思范文 科目:论文提纲 2024-03-12

《但使相思莫相负》: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相思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2001 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作为我国优秀的经典文化,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美学价值,即便经历了百年沧桑,魅力仍是只增不减.昆曲名作《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它的横空出世,轰动当时的文坛,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牡丹亭》华丽的辞藻、梦幻的意境、至真的感情,如梦似幻的爱情故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本文将从美学视角,感悟《牡丹亭》的梦幻之美、辞藻之美、至情之美.

关键词:《牡丹亭》;美学;至情

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在大自然中翩跹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好不快活,醒来后竟不知是人在梦中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做了庄子.庄生晓梦迷蝴蝶,人蝶不分,梦觉难辨等《牡丹亭》的故事便在这若隐若现、亦真亦假之间展开.

一、梦幻之美

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偶然踏入了自家后花园,第一次见到院中“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光,惊醒了她内心的青春意识.等到回房后,杜丽娘昏昏睡去,在梦中遇到书生柳梦梅,并有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然后醒后寻梦却不得,便相思成疾,恹恹卧病,杜丽娘竟伤感致死.她临死前,托丫鬟将其亲手画作的自画像藏于后花园太湖石旁,并嘱托在其墓地建一座梅花观.三年后,柳梦赶考途中借宿于梅花观,拾得杜丽娘自画像,与丽娘幽魂相见,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柳梦梅启坟还魂、杜丽娘感而复生,二人终结为夫妻.

杜丽娘作为封建社会的闺阁小姐,其父杜宝对女儿有着“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礼,父母光辉”的期望;其母“怪他裙衩上,花鸟绣双双”服饰的约束;老师陈最良对《诗经·关雎》迂腐的讲解,这对杜丽娘的情感无疑是一种压抑,如此,杜丽娘又怎么可能有自由爱情的机会呢?《牡丹亭》的魅力就在于为“情”营造了一个幻境,在这个虚无缥缈的时空中,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梦而亡,这也让使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情”变得令人诧异却又合乎情感逻辑,可谓是“情”奇之处,源于一“梦”.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识、相爱皆在梦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一场情梦,使杜丽娘在梦境与现实中混沌不觉.汤显祖因梦成戏,杜丽娘的一“梦”,引发了一连串浪漫奇幻的故事:“惊梦”后杜丽娘留恋不已,便到园中“寻梦”;寻梦不得,丽娘一病不起,“写真”后在中秋之夜相思离魂.柳梦梅“拾画”、“叫画”,与杜丽娘香魂相见、相恋,后柳梦梅掘坟,丽娘复生.从“惊梦”、“寻梦”、“写真”到“拾画”、“叫画”、“幽媾”、“回生”,都是由丽娘一梦而起.在幽丽幻妙的梦境中,“千般爱惜,万种温存”,丽娘之情一发不可收拾,更是甘愿为梦境付出生命,一缕香魂飘荡在寻梦的徒然渴望中,而后种种,不过是对梦境实现的一种期望,因梦生情,由梦而亡,为梦而生,终成一段千古佳话.

二、辞藻之美

《牡丹亭》语言华美绮丽,寥寥几笔勾勒,词间春色无限.在元杂剧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六朝词赋、五代词的语言风格,用艳丽的辞藻,生动的表达方式塑造人物形象,体现着作者的文学修养,言语华采空灵,读起来仿佛唇齿留香.《牡丹亭》中最动人的当数《惊梦》、《寻梦》,其语言也是全剧最精妙、最华美的部分.

[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春景,这位从小被关在闺房中,从未到过自家后花园的大小姐,不禁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不到园林,怎知春如许?”这一片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一朵朵鲜艳的花如同一缕缕阳光照射进她尘封已久的心灵,一瞬间惊醒了她的青春之梦.艳丽的牡丹、摇曳的柳枝、醉人的春風、沁人心脾的花香......这不仅是花园的春色,亦是丽娘心中的春色,更是青春之美.看完了这边满园的姹紫嫣红,转头却望见那边的断井残垣,纵然这姹紫嫣红开遍,奈何又付与断井颓垣.如此美景,却又无人欣赏,如同自己的青春,绽放的岁月却又不得不付与深闺绣楼,白白辜负了这旖旎春光、烂漫年华.想到这里,丽娘伤感不已,一边慨叹纵然“良辰美景奈何天”,却是“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春景之美无人识,韶光之美无人怜,可悲可叹.

[寻梦][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自与梅郎梦中相见,丽娘的心被无端由来的愁愫缠绕,即使化作香魂一缕,也要在阴霾的梅雨天,守着梅树等待梦中遇见的郎君出现.“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堪比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三组叠词,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若能想爱就爱,生死自定,大概就不再有人怨恨了吧.

三、至情之美

《牡丹亭》可以说是为“情”写的一首赞歌,牡丹亭首卷题词中就写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就是汤显祖笔下“至情”的化身.“惊梦”、“寻梦”、“写真”、“幽媾”、“还魂”,杜丽娘的生而死、死而生,无不是因“情”而起,以“情”为线,正是“至情”的表现.这种“至情”是具有不惧生死、勇于冲破礼教束缚的力量,是人性中本就具有的真实感情,只是在那个被“理”压制的社会,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因此汤显祖只能他所信仰的这种“至情”寄托于生死轮回的梦境中.

相传当时《牡丹亭》“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许多青年男女对杜、柳之间的爱情唏嘘不已,这其中的爱恨情痴,更是感染力无数少女的心.鲍倚云《退余丛话》中记载,杭州有名伶商小玲,才貌双全,最是擅长《牡丹亭》.她受《牡丹亭》“至情”的感染,感叹杜丽娘的遭遇,又想到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做主,觉得与杜丽娘有同病相怜之处,伤感不已,更是忧思成疾.当在台上扮演杜丽娘时,更是“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婉,泪痕盈目”.后来一次演出中,唱到《寻梦》中的“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情难自已,泪流满面,扑地而亡.可见《牡丹亭》这部作品的感染力之强,“至情”之美的力量.

汤显祖的《牡丹亭》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奇幻人物形象,为心中挚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爱是什么,为何能让人一往情深,但却有无数的人甘愿为爱付出,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这段生死不渝的爱情,既然在现实中不能相逢,便留到如梦的幻境中,细细体味吧.

参考文献:

[1]左勤.穿越生死时空的至情——从《牡丹亭》的情节结构形式看汤显祖对于“永恒”的解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C].2015:2.

[2]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3]邹自振,董瑞兰.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述评[J].闽江学院学报,2012,33(06).

[4]章颖.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论《牡丹亭》的至情表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5]瞿华英.《牡丹亭》“至情”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6]洪艳.至“情”的化身——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01).

[7]刘颖.《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D].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相思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但使相思莫相负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相思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相思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