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武术论文范文资料 与纠正部分学者对传统武术困境错误认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武术范文 科目:mba论文 2024-03-05

《纠正部分学者对传统武术困境错误认识》:这是一篇与武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传统武术今天发展遇冷,不但对外逐渐因神秘属性的丧失而渐失吸引力,对内甚至被武术套路的开展挤压的没有了生存空间.就这样一个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令社会、学界关注担忧的问题,总结出的原因却多为主观臆测,其合理性和逻辑性令人难以信服,这种类似的分析文章被不同人一写再写,容易令社会形成整体错误认知,下面找出几点最为经常的观点做逐一分析:

一、破除思想束缚,广开取材之路

研究有关传统武术发展的论文,其中之一是对传统武术仍然固守成见,墨守陈规陋习,思想不解放,心胸不开阔等等方面的指责,它的结果导致了武术发展的障碍,无法向更多的人群乃至国家间开展.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首先,以“一地一姓一族”传播武术的做法,至少在清朝年间年就已经因为种种原因逐渐破除了,只有极为少数的一些拳种大概保留了这种遗风.以形意拳第一代八大弟子为例,除了李太和一人为李洛能直系亲属外,其余皆属外姓无干之人(李广亨姓李但非亲属).其后来各个形意拳分支,显然也没有根据姓氏、血缘的狭隘思维传授技艺,其他拳种亦然.到了新中国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这最近十几年时间,传统武术拳师非但没有将技艺私藏不传,很多是以无偿的形式向社会人士广为传授.我们能够说的是,这种几乎免费的传拳,肯定会有多传,少传,因人而异的问题.但谁能够诟病免费的服务呢?可以说,今天的传统武术的社会传播,较之历史各个时期,没有更开明开放的了.再看一组数据:截止2011年12月底,国际武术联合会已发展到144个会员单位.2008年的国际武术联合会单位会员为119个,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非洲,由2008年的20个增加到33个,欧洲由39个增加到46个,其它洲略有增加,但数量不多[1].由此可见,即便仅从官方数据(还不涉及独自在海外教学的人群),我们也可以发现,自从1985年筹备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至今的30年间,武术的对外服务始终是在不断增加的,怎么能说这是因为束缚的思想包袱导致的发展困难呢?这里面是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公式,需要达到的是两侧的平衡,也就是技术服务的民间武师提供方和技术需求的民间武术爱好者之间建立一个合理市场供求关系,不想交钱学功夫的思想认识应该首先被破除,这才是当代经济环境下的合理市场交易.

二、发展思路不清,盲从武术套路

有学者指出:“传统武术发展至今,由于受竞技武术发展模式的影响,在教学形式上以竞技武术方法进行训练,忽视社会群体进行健身、防身和了解武术技击方法和武术文化的简单需求,从而使传统武术正走向一个怪圈,即我们越来越着力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学习武术的人群越来越少[2].如此导致传统武术发展失败的类似结论,是完全错误的.传统武术发展至今,仍然是民间推动而不是政府主导,其没有对于传统武术整体的全局发展计划,更没有这样一个机构,这样一个组织来领导各家门派走到一个发展大武术的整体思路上来.传统武术发展的好坏,其标准应该建立在对当代武术主体的整体的实践水平评价上来,而不是要依靠营业收入、缴纳税金、市场开拓等等商业指标来衡量,也不是要以满足个别群体基于千奇百怪的想法而对传统武术的虚妄要求.

各门各派的武术,师傅口传心授,或有拳谱或没有拳谱,其教学内容遵循千百年来的基本规矩,比如说形意拳就要首先站浑圆桩,如果心浮气躁就可以由活步桩(劈拳慢练)等开始,并由五行拳逐渐开展,穿插拳功拳理渗透到各个环节,使学生逐渐领悟.它和竞技武术套路根本毫无关系,绝大多数传统武术老师也根本没接触过武术套路和散打,受其影响在何处?如果对武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话,不难发现传统武术老师的绝大多数都是非常排斥竞技武术套路的.因为武术套路的出现,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的本来形象,误导了国人,困惑了外国武术爱好者,这种认知混乱已经是一片烂摊子,难以收拾了.

另外,传统武术的传播,公园是最主要的场所,来往于公园的人群,或偶然见习参和或喜爱而长久坚持的,他们不称为社会人群则又为何种?最后得出的越着力,越没有人学的结论更是毫无根据.对于中国农村地区武术传播效果的下降,其原因是在于我国整体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拳人口从原来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人口或者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学拳目的以学拳就业向学拳健身、娱乐、扩展社交关系等城市社会需求特征转变.根据张长思在北京地区太极拳、形意拳的调查了解中可以看到[3],有10%和80%的人群听说过形意拳和太极拳,有4%和13%的人群比较了解形意拳和太极拳,根据2014年北京人口总数2152万人计算,可得,至少215.2万和1721.6万人知道这两个拳种,有深入了解的也可达到86.08万人和279.76万人.这里面还不包括其他享誉北京地区的其他拳种,比如开展一直很好的八卦掌、三皇炮拳等等,一市便有如此大数量的人群了解传统武术,如何能够得出人越练越少的结论?实在令人不解.

三、诟病体系陈旧,要求顺应时代

对于传统武术体系的不科学,不改变的文章亦是多如牛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传统武术现代化了,比如传统武术散打化等,发展的转机就会出现.有些文章总结传统武术没有积极地响应市场的需要而进行调整,所以导致了传统武术的没落.这又是一个比较荒谬的认知.首先,传统武术的整体科学性检验工作,是否开展了?如果没有开展,或者开展的很不彻底,那是怎么得出的传统武术科学性不够的结论的?传统武术的体系,是否能够随便更改?在什么水平下的武术人,才有资格做出这种改动,有没有讨论过?为了顺应市场需要,不可逆的改变原生态武术形态,这是功劳还是背叛?武术,乃至延伸到其他的一切技术,都有它的核心任务.因部分消费者的突发奇想而改变这种核心技术,首先就是对这种技术的破坏,尤其是武术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坏、变更其原有体系,无异于在摧毁这种事物.很多习武人,如我,是因为传统武术的古朴,有历史的一份沉淀,一份厚重,才心存敬仰,一心一意,孜孜以求.那些轻易建议改变传统武术技术体系,掺杂其他脱离武术本质以求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文章,是完全没有战略大局的短视行为,这样的建议对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是毁灭性的.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把这些体系,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下广泛的开展,跟踪其训练结果,反复地组织科学性的实验,再和前沿体育科学训练系统进行比对,才能再去探讨这个体系到底是不是陈旧的.

四、结语

传统武术发展的困难问题,是今天经济新形态、消费偏好、同类服务替代竞争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这里面有非常深刻的时代特征因素在其中.对待传统武术的发展难题,我们不能拍脑门子乱下结论.传统武术生根在农耕经济环境下,其繁荣兴旺亦在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较为落后的年代,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分布情况较之现在具有明显的单一、简单、集中的特点.在以经济结构整体向第三产业倾斜的今天,农业经济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末位,人员分布也已偏离,并向多领域扩散,这必然导致人的思维、行为、需求、消费意识等全方位的改变.只有构建适应的传统武术发展格局,才能使其适应时 展的需要,但是武术的核心本质,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去动摇的.(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刘勇.我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2] 向玮.传统武术推广模式的探讨.搏击.武术科学.2005.12,第2卷第12期

[3] 张长思.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的形意拳文化及其开发—基于北京地区形意拳发展现状的反思

[4] 张丽亚.形意拳借鉴跆拳道发展模式的文化学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0.10第7卷第10期

武术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纠正部分学者对传统武术困境错误认识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武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武术最凶狠的拳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