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补缺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补缺型迈向民享型:我国机构养老服务治理和战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补缺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17

《从补缺型迈向民享型:我国机构养老服务治理和战略》:该文是关于补缺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微型化的影响,社会化机构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其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应具有“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一种“补充”.目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在宏观与微观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整体上处于补缺型福利服务阶段,亟需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顶层设计.未来应以建设民享型机构养老服务为治理与发展战略目标:秉持公平、正义、共享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化提升服务品质、注重托底性和公益性发展原则;步骤上可分为经济保障型、适度普惠型和民享型三个发展阶段.为此,要在立法、体制、机制及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和改进.

关键词:机构养老服务;补缺型;民享型;治理;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1-0004-05

基金项目:民政部2011年*公益金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11CNIC-032079-34);201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MS129);2012河北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SZ126013);2011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102097).

作者简介:陈雷(1976-),男,江西广昌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联合博士后,副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教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福利.

2014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2.12亿,占总人口15.5%;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110个,拥有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1]56这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2]187《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到2015年,中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这些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在衰老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理能力逐渐丧失、身心痛苦,亟需他人照料和护理.在传统社会中,这种照料和护理往往由家庭及其成员提供.然而,现代家庭结构的微型化以及子女工作无暇使得家庭养老和照料变得十分困难,机构养老逐渐成为老年人的重要选择.所谓机构养老,是指由国家与社会建立专门社会组织或专业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其身体、心理、精神慰藉等需求的集中式养老服务模式.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体系构架,明确将机构养老的补充性质提升为支撑地位.本研究认为,机构养老作为家庭和社区养老的有力支撑形式,应该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其服务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问题丛生,整体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亦滞后于国家提出的促进治理现代化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因此,亟需我们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和战略性发展设计.这对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补缺型福利服务

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在制度、资金、管理、机构软硬件建设等宏观与微观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能有效发挥其社会化养老的作用,难以满足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整体上处于补缺型阶段.

(一)宏观层面的问题

1.机构养老立法缺失,缺乏远景和战略性规划.从国外经验来看,有关机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应包括两个方面:与养老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机构养老老人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关于机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法律层面,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还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没有专门针对机构养老的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一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涉及机构养老之外,尚无专项机构养老法律法规.二是已经出台的相关法规权威性不足,缺乏基本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三是相关政策法规原则性、倡导性规定过多,实践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此外,我国颁布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发展规划,但仍然缺乏机构养老服务战略性远景规划.

2.机构养老公共政策支持不均衡,重公办轻民办.目前,各级政府对老年福利机构的投入大多指向公办养老机构,对民办养老机构仅仅限于行业开放准入,在政策上实行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支持.一方面公办机构获得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的支持,却缺乏科学的管理,或因服务高昂而招不到老人入住,或因资源有限诸多老人排队等号住不进院,从而失去了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榜样、辐射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民办养老机构(存在是否非营利性质、资格认定等问题)由于国家优惠政策不具体、不明确而得不[JP+2]到相应的优惠待遇及资金支持,致使其维生艰难或难以发

这种重公办轻民办的现象有悖于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思路.

3.机构养老供需矛盾突出,总量供给与供需结构失衡.1)总量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机构养老在数量或质量方面均难满足老年人需求,机构养老供需矛盾突出.与发达国家横向比较,我国养老机构总量供给表现出很大的差距:2005至2014年底,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数从158.1万张增长至577.7万张,平均增长率15.4%;十年之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从10张左右增长到约27张(见表1),[1]52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差约一半.若按照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测算,我国老年人共需养老床位八百万张,而目前约有五百多万张,床位缺口近三百万张.以每张床位政府每年补贴1万元为标准,每年应新建50万张床位.[4]180181同时,机构养老服务项目偏少,服务设施功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与老人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服务能力有待增强.2)床位难求和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养老机构存在一床难求与入住率低并存的现象.根据福州市15所养老机构分布、规模、入住率和医疗卫生服务等的调查,研究发现政府和集体兴办的即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85%以上),而个人兴办的机构入住率较低(低于40%)、床位多空闲.[5]218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有1100张床位,排队达7000多人,老人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由于国家政策多倾向于公办养老机构,致使其具备优厚的设施条件吸引众多老年人.而在一些偏远郊县,不少养老院由于地理位置差、偏高而面临经营困境.公办的等不起,民办的住不起或不愿住,床位难求和闲置情况并存.3)城乡发展不均衡.众所周知,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城市和农村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结合.一般而言,城市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远高于农村地区.同样,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水平也高于农村.一方面,政府政策、资金等资源支持多集中于城市地区,缺乏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和配套.另一方面,农村养老机构利用市场机制程度较低,其性质多为公办或建设依赖于国家投资,收养对象主要是特困供养老人.一些机构因财政投入不足而严重滞后、设施简陋、服务水平较低.农村老人所享受的养老资源水平远低于城市老人.[6]1617

补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从补缺型迈向民享型:我国机构养老服务治理和战略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补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补缺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