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流动人口论文范文资料 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障碍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流动人口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3-1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障碍和》:这篇流动人口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一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流入地政府要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和管理、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及强化民族文化宣传等途径,着力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的困境,促进我国各民族的交融以及和谐民族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障碍;对策

【作者】马冬梅,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夏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吉和,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D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015—00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从2000年的1.2亿增加到2010年的2.2亿,增幅达83%.这些流动人口中包括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我国每年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000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经在数量上超过了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交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一个在语言、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和汉族有很大差异的群体,因此,这一群体在适应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这些问题处理得合理和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甚至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目前学界许多学者对此问题有所关注.张继焦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跨民族交往中还存在着种种障碍.杨圣敏通过对北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调查指出:“他们不仅像其他进城农民一样,来自于农村和贫困地区,而且是一个在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流动所要突破的不仅是体制的障碍,而且还有文化、心理和语言的障碍.”李吉和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促进各民族间的交融、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这些学者大多是在研究其他问题时对这一方面有所涉及,鲜有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问题和障碍进行系统分析.基于此,本文试图对阻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推动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社会融合及其测量指标

(一)社会融合的概念界定

20世纪早期,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进入了西方学术界的研究视野,成为西方移民研究的重要内容.威廉·托马斯和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的《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怀特的《街角社会》等都是西方早期研究移民融入问题比较经典的著作.西方学者关于移民融入所使用的概念主要有:同化(assimilation)、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社会融合(social integration)、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社会吸纳(social inclusion)和社会并入(social incorporation)等.

在这些概念当中,社会融合较为常用.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Durkheim)在其著作——《自杀论》中,首次提出了社会融合的概念,并且认为较好的社会融合水平可以防止由社会原因而导致的自杀.艾林森(W.Ellingsen)认为,移民的社会融合可以定义为个体或群体被包容进主流社会或各种社会领域的状态和过程.2003年欧盟在关于社会融合的联合报告中指出:社会融合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确保具有风险和社会排斥的群体能够获得必要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和机会,他们能够全面参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享受正常的生活,以及在他们居住的社会认为应该享受的正常社会福利.Park和Burgess认为(社会)融合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个群体逐渐形成对其他群体的记忆、情感和态度,通过共享(不同群体的)经历和历史,各个群体最终融汇到共同的文化生活中.”

近年来,国内学者分别从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以及政治学等不同视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对于社会融合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其中引用最多的是由任远和邬民乐给出的概念:“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但由于这一概念过于宽泛,不同学者又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社会融合是一个双向的、动态的过程,既包括流动人口融入本地社会的过程,也包括本地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接纳过程,并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测量指标

西方文献表明,移民或流动群体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它包含了移民在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政治活动、观念认知等多个方面的融合.研究者主要通过类型化方式来描述和测量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和融入过程.这种类型化的方式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结构”和“文化”的二元区分.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型化研究有以下几种:以戈登(Gordon)为代表的“二维度”模型,以杨格·塔斯(J.Junger—Tas)等人为代表的“三维度”模型,以恩泽格尔(H.Entzinger)等人为代表的“四维度”模型.其中恩泽格尔等人提出的“四维度”模型最为清晰、具体,这四个维度分别是社会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主体社会对移民的接纳或拒斥等.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分为三个维度:文化融入,主要包括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价值观和规范等方面的内容;社会经济融入,包括就业、收入和消费水平、职业地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内容;心理融入,包括居留意愿、身份认同、偏见和歧视的消除等内容.李树茁等认为,文化融入是移民在社会融合过程中首先需要经历的;社会经济融入是移民完成社会融合最为关键的一步,标志着融合过程的成熟;心理融入是最高层次的社会融合.不过也有学者将社会融合分为四个维度,如杨菊华认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至少包括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身份认同等四个维度,并指出身份认同是社会融合的最高境界.

流动人口论文参考资料:

人口和经济投稿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

结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障碍和为适合流动人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怎样才算流动人口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