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流域论文范文资料 与北江流域自动监测网络优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流域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20

《北江流域自动监测网络优化》:这篇流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本文提出优化北江流域自动监测网络思路与方案,在此基础上,深化网络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构建网络化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实现流域监测网络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关键词:北江流域 自动监测 网络

1 前言

我省地表水常规监测布点常规监测断面从1995~1999年进行了优化布点研究,之后还不断优化,优化后的点位和断面布设基本合理,能够较全面反映全省地表水总体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北江流域重金属研究与风险源的调查分析表明,流域集雨区矿山资源丰富,矿山开采以及加工冶炼业发达、涉重企业较多,存在极大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事故风险,依靠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难以及时捕捉到水质的异常变化.自动监测能连续实时的监控水体变化,但由于目前布点及监测项目十分不足,应完善自动监测站点,在流域一些风险源、工业集中区、敏感性企业、重要饮用水源地的下(上)游增加自动监控断面,重点监控与上游排放废水性质相关的特征污染物,尤其是毒害性较大的污染物,与常规监测断面有机结合并形成监控网络.

2 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结果比对

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比对分析是基于北江流域已开展重金属监测的乐昌坪石、韶关高桥与三水大塘断面的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数据.

2.1 乐昌坪石断面

2012年乐昌坪石断面自动监测数据显示(图1),砷、铅、铜、锌和镉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488μg/L、0.67~31.69μg/L、0.27~53.43μg/L、1.07~196.0μg/L、0.05~3.5μg/L;砷、铅、铜、锌和镉各种重金属的总体水平(平均值、中值及75%数据)均小于Ⅰ类水质标准;铅、铜、锌和镉全年数据均小于Ⅲ类水质标准天数;砷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超标率为4%;常规数据2012年乐昌坪石断面砷、铅、铜、锌和镉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5~39.5μg/L、2.50μg/L、5.00μg/L、2.5~90.0μg/L、1.00μg/L;2012年乐昌坪石断面铅、铜、砷、锌和镉的总体水平全年均小于Ⅰ类水质标准.值做到关注的是:

(1)相对高值多以一种形式出现:铅、铜、锌和镉高值多同步出现,出现时间在下午14~16时之间.经反复跟踪查明与武江上游湖南来水有密切关系;

(2)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雨天(浊度大于50NTU)时,也存在一定的高值,主要来自面源与底泥的影响.

(3)图6-1显示常规数据,2012年乐昌坪石断面铅、铜、砷、锌和镉的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全年水平均小于Ⅰ类水质标准.比对发现,常规数据由于监测频次有限,不能实时反映水体中重金属的变化及变化趋势,无法及时捕捉重金属超标及异常值出现规律.因此单一的常规监测无法满足水质预警的需求,亦无法跟踪研究水体变化及变化规律.

2.2 高桥断面

2012年高桥断面自动监测数据显示(图2),铅、锌、铜和镉的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5~36.01μg/L、0.5~56.3μg/L、0.5~155.14 μg/L、0.05~4.94μg/L;2012年高桥断面铅、锌、铜和镉的总体水平(平均值、中值及75%数据)均小于Ⅰ类水质标准,铅、锌、铜和镉所有时间均小于Ⅲ类水质标准.

常规数据(图2)显示,2012年高桥断面铅、铜、锌和镉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5~7.00μg/L、0.05~2.90μg/L、3.80~54.33μg/L、0.05~1.10μg/L;2012年高桥断面铅、铜、锌和镉的总体水平全年均小于Ⅰ类水质标准.

同样,对比常规数据和自动数据发现,常规监测重金属浓度大部分低于自动监测重金属浓度,常规监测无法敏锐地捕捉到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最主要原因是受常规监测的条件所限无法实现高频次的采样分析.

3 整体思路

自动监测数据因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全流域自动监测易于网络化管理和共享环境监测信息资源,因而具有较好的空间分布和无可比拟的时间分布,在流域水质预测预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流域内地表水重金属监控现状,结合历年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分析总结,提出建立流域性的地表水质量监控网络需求和建设目标.然后,根据需求与建设目标,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充分发挥自动监测及时性与预警预报功能的优势,从流域监测网络和网络化质量管理两个主要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深化网络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构建网络化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实现流域监测网络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4 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完善的自动监测网络

近年来,水质自动监测发展很快,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预警预报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动监测高频次监测的优势,将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有机互补地结合起来.为了充分了解北江流域水质变化,探索其变化规律,应全面开展自动监测网络的建设,监控主要干流与一级支流的重金属变化、迁移与迁移规律,开展流域自动监测网络站点优化设计、监测仪器及监测技术配置与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引进、改造或自主研发适用于流域地表水与底泥质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完善的各类水质自动子站.

4.1 区域监测网络优化设计

采用如模糊聚类法、经验指数法、统计检验法、水质模型法和综合分析法优化完善北江流域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站点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并利用长期可靠的监测数据对优化方案进行持续验证与改进,为我省其他流域开展类似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4.2 站点合理配置

根据流域沿程各类功能区特点、特征污染物来源、人口密度、辐射范围等条件,分别设置背景站、常规站、特征站、超级站和移动站5类站点.

4.3 监测网络支持技术

应用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运行状态监控;开展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和技术研发;编制监测网络支持实验室建设的技术指南.

流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北江流域自动监测网络优化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流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流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