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悖谬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汉卿杂剧鲁斋郎中情节悖谬现象探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悖谬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5

《关汉卿杂剧鲁斋郎中情节悖谬现象探悉》:这是一篇与悖谬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鲁斋郎》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名作之一,剧中包拯以“鱼齐即”这一相似之名代替“鲁斋郎”,奏明皇帝,皇帝判斩,事后得知实情也无可奈何,此情节安排是有违常理的、悖谬的.这种悖谬情节的出现一方面和元代社会礼法的松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元代蒙古族统治者低下的汉语水平有关.

关键词:关汉卿 杂剧 情节悖谬现象 原因

《鲁斋郎》是元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名作之一,作品虽然将背景设在宋代,但实际上表现的是元代的社会状况,通过对社会黑暗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官能吏主持公道的渴望.但其中包拯欲除掉鲁斋郎,又担心有人庇护,乃以“鱼齐即”这一相似之名奏明皇帝,皇帝判斩,事后得知实情也无可奈何的情节安排有违常礼,一般研究者认为这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本文试就这一背谬现象及其原因做一探悉.

一、《鲁斋郎》情节悖谬现象

《鲁斋郎》全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这是一部惩恶扬善的公案剧,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权贵鲁斋郎秉性骄横 ,他出场时宣称:“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1}偶见银匠李四之妻颇有姿色,便以修银壶为名,连骗带抢劫走李妻.后李四前往郑州告状,急得心疼病发作,被孔目张■所救.张■听李四诉说鲁斋郎劫妻一事,便给了李四些盘缠,让他将此事作罢,回许州去.只因:“被论人有势权,原告人无门下,你便不良会可跳塔轮铡,那一个官司敢把勾头押?提起他名儿也怕.”{2}李四回去后,一双儿女喜童、娇儿因无人照料不知去向.清明节,张■一家上坟,鲁斋郎用弹弓打鸟去中其子金郎,张■大骂,知是鲁斋郎后惧怕不已.鲁斋郎又看中张妻美色,令张■献妻.张■竟然依言将妻子骗到鲁斋郎处,鲁斋郎大喜,便将先前所抢李四之妻赏给张■.恰巧李四前来探访,得遇己妻.张■一双儿女金郎和玉姐此时也走散,心灰意冷之下,将李四之妻归还,自己出家云游.

正值包拯任开封府尹,去五南采访时先后遇到喜童、娇儿兄妹和金郎、玉姐兄妹,将他们收留并教养成,包拯听说他们的母亲均被鲁斋郎所夺,知其劣行甚多,欲除掉他,又担心有人庇护,于是略施了小计:

在圣人前奏过:有一人乃是“鱼齐即”,苦害良民,强夺人家妻女,犯法百端.圣人大怒,即便判了“斩”字,将此人押赴市曹,明正典刑.得到次日,宣鲁斋郎.老夫回奏道:“他做了违条犯法的事,昨已斩了.”圣人大惊道:“他有甚罪斩了?”老夫奏道:“他一生掳掠百姓,强夺人家妻女,是御笔亲判‘斩’字,杀坏了也.”圣人不信,“将文书来我看”.岂知“鱼齐即”三字,“鱼”字下边添个“日”字,“齐”字下边添个“小”字,“即”字上边添一点.圣人见了,道:“苦害良民,犯人鲁斋郎,合该斩首.”被老夫智斩了鲁斋郎,和民除害.{3}

后喜童中状元,金郎也中举做官,包拯令他二兄妹去云台观烧香,追荐父母,巧遇李四夫妇和张■之妻,又恰巧张■云游路过.两家人终于团圆,而能够团圆的关键在于包拯智斩了鲁斋郎,而戏中所谓的“智”,实际上就是欺骗皇帝.

封建社会礼乐之设,一为正礼仪,一为求娱乐.历代帝王追求娱乐而反对戏谑,《毂梁传》记齐景公和鲁定公会盟于夹谷“会罢,齐使优施舞鲁君幕下.孔子曰:‘笑君者当死.’使司马行法焉,首足异门而出”{4}.《史记》记载周成王年幼时和叔虞做游戏,说要封他到唐地,太史则要成王兑现戏言:“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5}《三国志》裴松之注文中引《废魏君曹芳奏》记载曹芳被废的原因说:“日延小优郭怀、袁信等于建始芙蓉殿前裸袒游戏”,“又于广望观上,使郭怀、袁信等观下作《辽东妖妇》,嬉亵过度,道路行人掩目.”{6}曹芳因此被废去帝位,如此森严的礼法,在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中一直延续了下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敢问哪个大臣敢戏耍至高无上的皇帝?敢私改死囚犯的名姓?《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的情节安排岂不悖谬?

二、杂剧《鲁斋郎》情节出现背谬现象的原因

首先,这和元代社会礼法的松弛有关.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文化还比较落后,它没有明确的文治观念,严密的礼法制度,规范的礼教道德,完善的*秩序,也不受任何传统思想的束缚.《南村辍耕录》记蒙元世祖时仍无规范的朝仪:凡遇称贺,则臣庶皆集帐前,无有尊卑贵贱之辨.执政官厌其喧杂,挥杖击逐去,去而复来者数次.《元朝名臣事略》卷12《王磐事略》记载忽必烈即位多年后,仍是“宫阙未立,朝仪未定.凡遇称贺,臣庶无问贵贱,皆集帐殿前.执法者厌其多,挥杖击之,逐去复来,顷刻数次”.朝仪毫无规范,说明礼法疏阔.君不君、臣不臣、尊不尊、卑不卑,没有封建道德礼仪的约束.这样的制度,臣在君前稍有些“放肆”,也能够说得过去.

其次,这和元代蒙古族统治者低下的汉语水平有关.元代蒙古人虽然入主中原近百年之久,但基于游牧和农耕文化的差异,蒙古人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过程较为缓慢.元代蒙古人仍然主要居住在蒙古高原,地域上相对接近中原汉人居住区的部落有东边的札刺儿、兀鲁兀、忙兀、亦乞列思和弘吉剌及西边的阴山一带的汪古部,基本上是今内蒙古的东南部和中部.大都(北京)是元朝的首都,有皇室以及在庞大的国家政府机构任职的蒙古人及其私属.在内地,有驻守中原和川陕的探马赤军.探马赤军人主要由蒙古人和色目人组成.元代,有一些蒙古贵族举家迁到中原地区,直接管辖他们的投下封地.此外,还有在内地各州县的达鲁花赤和随从人员.很清楚,元代居住在内地的蒙古人不占蒙古人的多数,蒙古人主要还是在草原上逐水草游牧.这和清代满洲人大举内迁有所不同,所以元代蒙古人的“汉

化”不具备满洲人那样的规模.

元代蒙古贵族推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国族”蒙古人居第一位,自然蒙古语就是国语.因而上至皇帝下到重臣,在宫廷中讲蒙古语.皇帝听讲《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都有蒙古语译本.皇帝尚且如此,朝中的蒙古族重臣不识汉文便更为普遍.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 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7}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连执笔画押都不能,需要用印,就更不用说文字了.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排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汉语水平.

悖谬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汉卿杂剧鲁斋郎中情节悖谬现象探悉为适合悖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悖谬是什么意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