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建构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的三大使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建构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19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的三大使命》:关于免费建构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建构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内容提要 未来十年既是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确立的关键十年,也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的关键十年.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既要抓住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机遇创新发展,又要把握历史演进中的恒久因素合理堅持中国外交的既有理论成果或及时与时俱进地加以更新.这样,未来十年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便具有三大使命,即理论传承、理论更新和理论创新.其中,理论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总体思想的堅持;理论更新和理论创新则更多集中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战略思想和政策思想.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 理论传承 理论更新 理论创新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中国未来十年将经历一个实力增长的黄金期和问题多发的脆弱期;同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处于一个重新调适和相互建构的过程,彼此的战略疑虑和认知差距将大为加剧.有学者甚至认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到来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战略挑战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世界的双重转型的相互重叠.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国的发展还是国际体系的转型,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延续性,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始终堅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政策,而国际体系的转型在体系性战争可能性相对较低的背景下也必将是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十年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的任务极为复杂,既要为应对现实和紧迫的理论与现实挑战提供答案,又需思考更为长期和战略性的国内与国际乃至世界性潮流.作者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的探索重点,总体上可归结为三大使命:理论传承,理论更新和理论创新.其中,理论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总体思想的堅持;理论更新和理论创新则更多集中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战略思想和政策思想.

一、理论传承

无论是就中国自身还是就国际体系而言,人们都更关注当下正发生着的重大和快速转型,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二者的一些根本特性都将长期持续.对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家身份、现代民族国家特征等都将长期保持不变;对国际体系来说,民族国家作为最重要的行为体、国家间权势结构的决定性作用等也将长期延续.因此,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都需要堅持自身的理论传承,重点体现在中国特色外交的总体思想的传承上.

首先,要继续堅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尽管美国正尝试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以加大遏制中国崛起的力度,尽管周边邻国及其余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后的路线仍持怀疑和担忧,尽管国内少数人出现骄傲自满情绪,但全人类和平与发展问题日益相互联系且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通过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实现单个国家的(集体)和平与发展,仍是历史的要求.无论是气候变化、全球反恐、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粮食危机,还是高政治领域的领土领海争端、民族主义情绪、政权维稳,无不如此.

“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意味着人类发展的途径有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途径现在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战争或军队的首要目的现在不是为了摄取更多的生存资源,而是为维持既有或假想的生存质量做贡献.二是任何国家的和平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的深入发展促使一个崭新的全球体系正逐渐形成,意味着全人类的命运正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中国堅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堅持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合理统筹,既是中国自身的主动选择,同时更是历史潮流的要求.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的这一选择再一次引领了人类发展潮流,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在传承这一内涵时,需要就此作更为系统的论述.

就堅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而言,需要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继续堅持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合理统筹.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国际的互动格局日益复杂:行为体的多元化导致主权国家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往往有着跨国甚至国际性影响;利益的多样化也使一国或国内行为体的行动可能对他国及其国内行为体的利益构成影响;一国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和利益也可能对其母国的政治、经济、形象等利益产生影响;等等.因此,就外交而言,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合理统筹,如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样,既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的历史要求和历史选择.堅持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合理统筹,事实上背后还有一个道德逻辑的统一问题,中国需要的是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而不是像美国在国内搞、在国际搞霸权;消除国内外公民和企业等的差别待遇,既要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遵行国际规范,也要求外国公民和企业在中国遵行国际规范.

其次,要继续堅持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的身份定位.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定位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一现象在未来十年仍将延续,并可能变得更为迫切,原因在于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大国都发生着更为快速而明显的变化.目前,对中国的身份定位存在两个重大争论.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尽管中国政府一贯堅持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并承认中国“虽强犹弱”的国际定位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仍有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二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地区性大国,而是一个全球性大国,特别明显地体现在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多次提出的所谓“两国集团”(G2)建议.很显然,无论是将中国定位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地区性大国还是全球性大国,都必然导致与之相对立的质疑甚至批评;而选择一个居间的强调中国仍是一个“转型国家”的定位,反而会印证西方对中国担忧的“合理性”.因此,中国的身份定位不应纠缠于上述问题,而应着重突出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或中国的国际体系观,即中国始终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这一定位首先突出的是,无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都将始终是国际社会的积极一员、普通一员.其次,这一身份定位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因为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事实上意味着中国与国际体系有三重关系:作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中国外交继续堅持不称霸、不结盟的外交原则,既不因国内问题而陷入“孤立主义”,也不因强大而以国内需要决定对外政策;作为一个维护者,中国将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抵制美欧等在力量衰退情况下的不合理倒退——如采纳贸易保护主义或放弃市场开放原则等,反对不合理地将后现代观念引入国际体系——如选择性的人道主义干涉、对外援助附加条件等;作为一个建设者,中国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改革,推动国际关系的化进程,推动国际体系向着更为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建构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建构的三大使命为关于对写作建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建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