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杂粮论文范文资料 与山西贫困地区小杂粮资源开发利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杂粮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15

《山西贫困地区小杂粮资源开发利用》:本论文可用于小杂粮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小杂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山西并非产粮大省,却是享誉全国的 “小杂粮王国”,而山西贫困地区主要处于高纬度丘陵、山区,生态气候复杂多样,杂粮资源种类丰富、种植面积与产量具有地域优势,发展前景远大.本文通过分析山西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特征、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情况,总结山西贫困区开发特色小杂粮资源面临的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滞后,小杂粮生产与大市场品牌效应低、 缺乏竞争力、加工企业与农户矛盾突出、利益共享未形成机制;和大农业模式融合较差、规模效益差、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制约性强.提出了开发小杂粮资源的途径是: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小杂粮产业脱贫致富,立足特色资源优势、脱贫攻坚与综合开发统筹推进,构建新型小杂粮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小杂粮资源、 运用“互联网+”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关键词:山西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小杂粮资源;开发利用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9-000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1 贫困区区域概况

1.1 贫困地区的分布

山西是全國扶贫攻坚重点省份之一,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占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山西国土面积15.6万km2,山地、丘陵占80%以上,全省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共有58个贫困县,分布在10个地级市,其中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36个、省级贫困县17个、省级插花贫困县5个(注:插花贫困县中有部分乡村为贫困地区).2014年58个贫困县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571 192hm2,占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6.99%;小杂粮主要作物谷子、高粱、燕麦、荞麦、豆类、薯类等播种面积294 860hm2,占全省小杂粮主要作物播面积的比重73.90%;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即西部吕梁山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缓坡丘陵高寒冷凉风沙区和太行山中南部干石山区.

1.2 贫困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特征

山西贫困区的贫困县分布区域,集中分布在山西西部吕梁山区,内长城以北的山西北部地区以及东部太行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雨水集中,秋季短暂、雨量偏少,春季多风少雨,有“十年九春旱”之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小杂粮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山西贫困地区发展小杂粮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1].

58个国家级贫困县年均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分布[3]如图1-3所示:

2 贫困地区小杂粮资源的开发现状

2.1 小杂粮种类繁多、集中分布在贫困地区的干旱丘陵山区县

山西并非产粮大省,却是享誉全国的 “小杂粮王国”.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杂粮品种,山西占尽资源优势.主要杂粮作物有豆、麦、粟、薯、黍5大类120多个品种.贫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气候与地理环境更是占尽了山西资源丰硕的杂粮种类与数量的大部分.

2005~2014十年间,贫困区58个贫困县小杂粮播种面积与产量占山西全省主要小杂粮播种面积与产量的占比谷子(57%~80%)、燕麦(81%~85%)、荞麦(66%~80%)、糜黍(71%~76%)、豆类(64%~70%)均达到较高比例,更进一步说明山西贫困区是小杂粮分布的集中产地(表1与表2).

2.2 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留守劳动力难以支撑小杂粮生产

由于山西贫困地区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不适宜机械作业,小杂粮的种植、管理、收获脱粒等诸多环节几乎全部利用传统农具或手工作业,机械化的程度非常低,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今天,农村留守劳动力难以支撑如小杂粮高粱的人工间苗、人工收获的高粱生产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小杂粮的生产.

2.3 加工企业规模小而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处于初加工阶段,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乃至贫困区小杂粮加工、新产品研制和开发营销工作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大多企业是其它行业转型而来,由于受煤炭经济“一业独大”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等影响,绝大部分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技术落后、还停留在加工原粮制面粉的基础上,深加工产品不多、产业链短,很难进入大型的超级市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 贫困区发展小杂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滞后,小生产与大市场品牌效应低、缺乏竞争力

山西贫困区的小杂粮多种植于丘陵土石山区的坡地、梁地、沙坨地等瘠薄旱地上,生产条件差、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单产水平低,农民大多自发种植,分散经营,机械化的程度非常低、很难形成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加之科技投入小、品种退化问题严重、加之农村留守劳动力不足以支撑小杂粮的生产,导致科技投入支撑的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很受挫.

3.2 小杂粮加工企业与农户矛盾突出、利益共享未形成机制,和大农业模式融合较差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政府对小杂粮产业化科技的重视,小杂粮加工业蓬勃发展,但小杂粮加工企业与农民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沾、风险共担”机制,订单农业与金融支持订单农业发展的“公司+农户+信贷”发展模式很少见.即使有订单农业,由于体系不健全,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基地+技术+企业+产品”的良性循环.与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战略新品驱动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创新经营方式为重点的全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5]具有较大差距.

3.3 规模效益差、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制约性强

山西贫困区乃至全省杂粮生产中,规模效益差,传统的自产自用式小农经济模式,依然是制约杂粮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于杂粮生产相伴而生的杂粮加工业,同样受制于这种历史惯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活力,杂粮产业链任重道远.现有的技术研究多以应用开发为主,工业化、标准化技术缺乏难以支撑产业升级与跨越发展.

小杂粮论文参考资料:

科技小发明论文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小论文排版与格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科技小论文500字

小论文查重

结论:山西贫困地区小杂粮资源开发利用为关于小杂粮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五谷杂粮批发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