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际传播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众文化和人际传播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际传播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7

《大众文化和人际传播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本文是一篇关于人际传播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 微信传播基于强关系的特点,使其能通过线上呈现和互动打破时空限制,将动态变化的生活场景移动化,朋友圈的实时动态也同样被赋予自我呈现和主体重塑的重要功能.微信朋友圈中的熟人关系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融合性更强,大家能够通过朋友圈 传递的功能表达和传播自我,一定程度上实现外界对自我的认知转变.其中微信自拍就是以微信为载体的社交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个人在朋友圈呈现自我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建构,这个建构过程既有对本我的表达,也有对群体价值、社会规范的认同和迎合,还伴随着自我披露和隐秘的选择.

【关 键 词】阅读;微信;微信自拍;大众文化

【作者单位】梁巍,河北大学;白金,河北大学.

【中圖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5.022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释义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介质,遵循商品市场规律运作,旨在使大量普通民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通常自下而上创造生产并传播.其实质上是一种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或者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英国著名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并不是一个单质的整体,而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组合.大众文化并不是工业促成的,而是由大众创造的.大众在消费文化时,是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在约翰·费斯克看来,大众文化只能从大众内部发展出来,不能无中生有.

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姆和阿多诺等主张文化工业论,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赞同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论调.而费斯克所理解的大众文化却是积极快乐和随意休闲的,他推崇的是日常狂欢的大众消费精神.大众文化属于大众本身,大众有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费斯克并没有回避文化工业现象的影响,但他主张大众文化处于文化工业和日常生活的临界点上,是大众在积极乐观的生活中促成的,文化工业只是在大众文化的生产过程中提供“文本库存”和文化资源.大众可以利用传媒提供的文本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大众文化,由于日常生活和大众自身经验相关,因而大众能够灵活使用文化工业产品以积极创造自己的意义.

基于此,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可以为新媒体语境下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现象的文化根源探求提供启示.费斯克承认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商品,但他同时认为大众文化不仅在经济体制中流通,也在文化体制中流通,前者流通的是金钱,后者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语境下,想要理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现象,对其背后的大众文化动力的分析是不能被忽略的.当今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开发了双微自拍、视频弹幕、网络直播等各种软件系统,人际交往和网络信息传播取得质的飞跃,新潮现象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视阈下,大众是新潮现象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新潮行为的主体,其主体性借由技术 在特定文本的创造性生产过程中充分体现,这里的文本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二、朋友圈是自我呈现和自我认知的平台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其“镜中我”理论中认为,个人是在和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个人能够察觉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并且通过来自他人的评价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微信朋友圈建立在熟人圈子的基础上,评论、点赞和@好友,共同好友均可见,并且其分组功能可以使用户仅向希望看到某条信息的特定用户开放.因此,在这样的强关系、高熟识、私密性的传播环境里,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示自我形象,也可以实现传授双方的亲密互动.每一次互动带来的反馈,无论是正向的、积极的,还是负向的、消极的,都会影响到用户以后的自我呈现和传播.

但是这种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因为人际传播中披露和隐秘这对矛盾始终存在,人们总是小心地选择披露的部分,因为有时候披露意味着风险.每个人都希望在他人眼里留下美好的形象,并且期望对方按照自己所展现的样子来评价自己.尽管在熟人组成的朋友圈里,人们选择披露的部分相对较多,大家希望朋友们看到自我更多真实的而不是修饰的成分,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持并构建自己在熟人眼里的影响,这种披露和隐秘的取舍依旧存在.微信分享的内容关乎发布者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生活写照和思想动态的组合,所披露的信息是发布者性格和生活轨迹的缩影,有的用户可能并不想让朋友圈的所有人看到这些信息,因此,微信新增了仅向朋友展示三天朋友圈的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E. 戈夫曼在研究人际传播的基础上提出“拟剧理论”.他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在大众面前,每个人都处在舞台的前台,他们的言行举止受到社会道德标准和所在群体的价值观念约束.由于这些压力的存在,人们在他人面前希望展示的是个人良好的形象,因此不可避免地选择隐藏某些东西,如自己的过失、缺点,而人在远离大众后则走向舞台的后台,这时人们摘下面具成为最真实的自我.由于朋友圈特有的准入机制,即选择是否添加对方为好友以及是否允许对方看自己的朋友圈,人们在朋友圈中披露的自我既不是完全的前台表演,也无法达到后台最真实的自我流露.

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卢福特和哈瑞·英汉姆用四个方格来说明人际传播中信息流动的地带和状况.第一个区域包含的是传播各方都可以看到的信息,即传播多方相互披露的部分;第二部分是传播者可以看到,但受众看不到的部分,即传播者自己知道却没有向外披露的部分,这些往往是传播者个人生活的隐私;第三部分是受众观察到的但传播者不自知的一些信息,受众基于此对传播者进行评价但传播者察觉不到,如面试时考官对面试者某些行为的评判;第四部分是传播双方都不知道的信息,对传播者个人来讲即是其潜力或某些未曾表现的特质,只有遇到某些新情况时才会为自己或外人察觉.显然,朋友圈的内容处在人际传播信息流动的第一区域,微信朋友圈发表的内容囊括了日常生活、情绪感想、对某个事件的态度等,体现了用户分享和求关注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多方共同披露信息的地带,用户既感知群体压力和社会标准,也在呈现自我和构建自我形象.

人际传播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传播期刊

新闻和传播杂志

传播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

人际沟通论文

结论:大众文化和人际传播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为关于人际传播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组织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