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民族文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影响调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族文化范文 科目:学士论文 2024-02-21

《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影响调查》:该文是关于民族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基金项目: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调查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研究成果(2016YSY004).

摘 要:电子社交平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状况,着重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电子社交平台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得出电子社交平台有益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前景和实施策略,使电子社交平台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沃土.

关键词:电子社交平台;现状;前景;新沃土

作者简介:赵全伟(1989-),男,安徽亳州人,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2

在当下,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电子通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潮流.在现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手机、电脑等都已十分普及,尤其手机通讯软件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得电子社交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伊犁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电子社交平台的现状

本论文选择地处边疆的伊犁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伊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伊犁师范学院所在的伊宁市是古代乌孙国旧地,现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在此学校读书的少数民族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我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在伊师就读的本科学生,以民族、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学生职务的不同来制作问卷.这样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学生运用社交平台对民族文化传播、传承的影响.在电子社交兴起之时,关于研究电子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就已十分可观,但大多集中于电子社交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上面,注重大学生自身受社交平台的影响后的变化.而本研究不关注于电子社交平台对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而是立足于大学生利用电子社交平台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就是在大学期间痴迷电脑最后辍学创业的.在当年来说,电脑、手机都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大学生作为勇于尝鲜的一批人,对新鲜事物和生俱来地感兴趣.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问卷首先关注的该校本科学生是否使用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伊犁师范学院的校园中,调研人员一共投放了150份调查问卷,其中合格的问卷144份.分析后,结果显示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在百分之百,同时又通过谈话了解到部分学生拥有不止一台手机,就是说学生使用社交平台已相当普及化,这也为后续调查研究其运用电子平台传承民族文化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也充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移动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社交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

本次问卷为开放式问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间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作为补充,访谈20个学生,每个人的访谈时间为二十分钟和半个小时不等.针对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4份.男生28人,女生116人.参和有效的问卷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及其人数有:哈萨克族(77人),维吾尔族(49人),回族(7人),东乡族(2人),锡伯族(2人),塔吉克族(1人),蒙古族(4人),柯尔克孜族(1人),土族(1人).

(一)民族文化如何在大学校园传播遇到的问题

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既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特性和规律,动态地把握人类的文化,又对我们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可以和谐共存的.本次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电子社交平台对自己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影响.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社交平台现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当今大学生十分追捧的事物.一方面.电子社交平台不知是为了联络感情、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传播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复杂的,不惟全是有益信息,更多充斥着低俗、 等五花八门的娱乐资讯.从这两方面来看,电子社交平台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在对民族认同感这一问题上,总体上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具有很强烈的认同感.通过约谈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之后,谈及他们的民族身份之时,每个人都声音洪亮地说自己属于某一民族,而后谈论的焦点关注于他们在使用电子社交平台中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译介等活动.比如,问卷中有关于是否用电子社交平台(微信、 等)推介过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服饰、饮食、艺术品等)?经过统计发现,“有时”这一选项占比64.5%,“从不”占比23%,“经常”这一选项占比11.5%,“频繁”仅占比1%,由此可以发现,大学生通过电子社交平台对本民族文化传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其使用的语言上,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用汉语的占80%,使用哈萨克语占总数的6%,维吾尔语占比10%,使用双语地学生占比3%,其他语言仅占1%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伊师学生使用这些电子平台传播、译介自己本民族文化.在约谈上也发现了类似问题,在伊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只有在上课或者和汉族学生交流时使用汉语.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在电子平台上,这些大学生使用汉语的比例很高,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对称,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传播、译介本民族文化中有一定的障碍.从实际角度出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交圈过于狭隘,喜欢扎堆于本民族的学生中,在拓展和非本民族的交流活动中常常很被动,其传播的受众也相应狭隘.

(二)增进多民族的融合交流,共同传承、保护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结论:电子社交平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影响调查为关于民族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民族文化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