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金山想象和世界文学版图中的汉语族裔写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山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3-09

《金山想象和世界文学版图中的汉语族裔写作》:本文关于金山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族裔写作指相对于主流社会和文化的少数民族边缘另类写作,或指专注于某个少数民族生存文化习俗的作品和写作实践.此论文以严歌苓的《扶桑》和张翎的《金山》为主要案例,讨论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海外汉语族裔写作问题,及其对当代世界文学的意义和影响.文章以文本叙事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之以文学史和作者研究的方法.《扶桑》虽然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空白,但对种族“奇观”的营造展现了一种自我东方主义.《金山》则借重两种文学传统,把金山经验放到百年中国人现代化过程的中心,达到了文化转译和沟通的效果.两部小说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汉语族裔写作的政治和文化意义这一问题.

关键词:金山;华美文学;族裔写作;自我东方主义;文化转译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2)5-0005-12

引言

一部票房大片《唐山大地震》使华裔加拿大作家张翎为中国文学评论家和读者所熟悉.虽然冯小刚的电影与张翎的原小说《余震》几乎是两个时空两种态度的文本.用张翎自己的话说,“一个是讲疼痛,一个是讲温暖.”一个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的命题,用心理分析的话语和意象,讲人性可怕的一面,讲童年创伤对一个人生活的影响.所以《余震》是让人不安的.而《唐山大地震》则更多借重前现代的感伤主义话语,是关于家庭*,社会变迁和大团圆的.文学与大众传媒这种不无反讽的改写与被改写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当代汉语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语境和意义呈现的困境,或多重时空错位.

张翎的另一部更为恢宏的作品《金山》则引发了一场涉及面甚广的争议.该书在大陆印行获奖不久,2010年十一月新浪网上就有署名长江的文章指控《金山》“使用”多部(加拿大)英文小说“最精彩的构思和情节内容,”是“一种搅拌式抄袭的写作方式.”①对此各大华文传媒争相炒作,海内外华人文学圈子也各立阵营,而更多的人则在观望,揣测.吊诡的是,论战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读过“被抄袭的”英文作品,而“被抄袭者”也因为他们大多数中文水平不够读懂《金山》,无法回应.这个反讽尴尬的境况随着《金山》英译本的出版有了新的进展:三位华裔作家崔维新,李群英和余兆昌2011年十月在加拿大以侵犯版权起诉*出版社,张翎和英文译者Nicky Harman.但他们的起诉是否能成立还有待联邦法院裁决.

这里我引用这个尚待查证的文学诉讼并非想讨论海外文学的政治——这包括海外华人写作圈子的种种内讧,中国文人传统的相轻以及人性中的妒嫉,甚至近年来因华人英文写作和中国作家的国际市场引发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争夺,我是想以《金山》写作的合法性入手从另一个角度为当代汉语写作提出一个问题,即汉语作家如何介入族裔写作(ethnic writing/literature).这里,我用族裔写作指代两个意思,一是从写作者的族裔身份和文化位置入手,指相对于主流社会和文化的少数民族(minority)边缘另类写作.该用法最初起源北美学术研究界的近几十年的少数族裔研究(ethnic studies),如亚美作家(Asian American writers)的写作.而我在这里用来指像严歌苓、张翎这类在海外从事汉语写作的作家,某种意义上,她们的作品相对中国文学主流,或美国/加拿大文学主流都是边缘的“族裔”写作.我用族裔写作的另一个意思是从作品内容着眼,指专注于某个少数民族生存文化习俗的作品和写作实践,这个意思有的学者用人种志/民族志来表达.近年来西方学界不乏从这个角度来讨论中国电影,尤其对第五代导演作品的研究.而我在这里借用这个概念是想指出在文学写作中存在的一种类似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立场.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以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和张翎的近作《金山》为主要案例,讨论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海外汉语族裔写作问题,及其对当代世界文学的意义和影响.在当今世界文学普及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扶桑》、《金山》等作为小说一出现,它们在文学市场上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定位.前者九十年代中期先在台湾印刷发行并获重要奖项,同时期的大陆版本却影响不大.直至几年后英译本成为当地畅销小说,作者又裹挟海外获得的文化资产“衣锦回乡”小说再次印行并畅销.而后者在大陆文学市场的推销一是借助“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效应,二是借助作者张翎近年的声名雀起——包括“抄袭案”负面新闻的轰动效应.国内几家出版社借助张翎今年年初获得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的东风大卖其作品,而开始开拓中国文学的世界市场的国外出版商也积极参与.《金山》目前已被*出版社翻译成英文(Gold Mountain Blues)(图1).

与此相应,两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定位也注定被放在一个双重的参照系中.也就是说,要正确评估《扶桑》、《金山》的成就,不仅要把它放在百年现代中国文学谱系中,而且要比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北美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族裔文学的创作.而我用族裔写作这个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尚有些含混模糊的理论框架和概念的意图,就是强调在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华裔作家的英文创作,海外汉语写作以及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某种接合与联系.

所以,在我进入对两部作品的分析之前,我先对北美族裔文学/写作中的金山想象作一个简单梳理,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对族裔写作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文章的主体提供一个有效的参照系.

一、族裔文学/写作和金山想象的缘起

在文学史上,一些虚构的人文地理和小说世界常常因为某些杰作而比现实和历史中的地方更为生动更为长久也更广为流传.比如波德莱尔的巴黎,乔伊斯的都柏林,福克纳的南方小镇,或者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在中国,则有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和王安忆的上海.套用王德威在论述“故乡”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时所述,(它们)“不只是一地理上的位置,更代表了作家(及未必与作家‘谊属同乡’的读者)所向往的生活意义的源头,以及作品叙事力量的启动媒介.”②

与以上的文学重镇不同,金山(Gold Mountain)是一个还仍在被文学作品不断界定的文学草莽之地,而且参与这一文学拓荒工程的作家人数不少.从用英语写作的华裔加美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余兆昌(Pau Yee)到以汉语为主的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从温哥华的崔维新(Wayson Choy)到加州的邝丽莎(Lisa See)、赵健秀(Frank Chin),近四十年来金山被历史叙述和文学想象逐渐填充丰富,成为一个跨文化的文学重镇.

金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金山想象和世界文学版图中的汉语族裔写作为关于对写作金山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金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