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的若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学教育专业范文 科目:学位论文 2024-01-18

《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的若干》:这是一篇与小学教育专业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双导师制是U-S(大学与中小学)协同培育模式的核心构成.由于高校和小学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的差异以及合作时空的限制,致使高校指导教师、小学合作教师、师范生合作三方都面临性质有别却又相互关联的困惑.为此,急需政府的制度支持,协调高校、小学之间的目标差异,并遵循实践智慧螺旋上升的生成机制,以学校经验为核心,以导师工作坊作为社群学习平台,开展高校指导教师和小学合作教师之间全程、全域、深度融合的合作.

[关键词]高师院校 小学教育专业 双导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小学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2)和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双导师制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8-0058-03

一、问题的提出——来自三方的困惑

美国教师教育院校联合会2010年发表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教学专业是通过学术教授的临床实践专业.近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未来教师实践智慧的培养,渐进探索以大学为本位向以小学为基地的转变路径.各地高校陆续开展U-S协同培育模式的研究,双导师制作为该模式的核心构成也备受关注.同时,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尽管协同培育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就如众多理想事物遭遇的一样,当表层的问题得以解决,改革便进入了深水区,瓶颈就在所难免.当前,“困惑”已成为协同培育模式中合作三方——高校指导教师、小学合作教师、师范生的普遍心境.

就高校指导教师而言,作为培育师范生的直接主体,有着比小学合作教师更强烈的合作意愿.遗憾的是,大部分高校指导教师都不具有实践经历,和小学接触机会也不多,导致理论学养有余、实践智慧不足,在面对生动复杂、变动不居的现场时,出现了理论失语的困窘.同时,高校指导教师对自身作为导师的角色定位也是模糊不清的,仅将职责定位于听若干节课,和小学合作教师、师范生交流若干次等.“教师中心、教室中心、知识中心”仍是教育理论课程的主导风格,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未实现双导师制所预期的深度融合.

教学实践是小学合作教师首要的职责,而对如何培育师范生他们只能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进行研究.对于指导身份、指导内容、指导策略等问题,小学合作教师常常缺乏深度思考,也鲜受科学培训.事实上,从目前小学合作教师培育师范生的情况来看,的确出现了指导内容技术化、指导策略泛化的倾向.犹如高校指导教师在面对小学合作教师时自负、自卑情绪并存一样,后者在面对前者时也是时而高傲、时而谦卑.

由于双导师制的顶层架构并未健全,两类指导教师的合作机制也尚未明晰,因此认知冲突与兴奋喜悦也一并成了师范生群体的心理写照.具体表现在:第一,高校指导教师和小学合作教师观点不一,致使师范生无所适从.如在制定师范生专业成长规划时,高校指导教师建议师范生抓住原点,从观察儿童入手,而小学合作教师更看重对课堂教学程序的解剖;高校指导教师倾向于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内在的道德目的和反思力的养成,而小学合作教师更关心高效经济地解决问题和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于师范生而言,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远比成为一个行动的思想者更具有诱惑力,故此,他们常倾向于选择立竿见影却未必利于长足发展的成长建议,在起步阶段就陷入教育技术主义的泥潭,而这恰恰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试图矫正的现状.第二,高校指导教师指导风格和师范生的个性特点差异明显.高校指导教师和师范生的组合以随机配置为主,导师的教学风格、指导风格较易出现和师范生个性特征以及潜在教学风格不匹配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导致双方的沟通障碍,影响培育效果.

二、U-S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双导师制的运行瓶颈

1.组织目标的差异.大学与小学是两个相对独立且各司其职的行政主体,在组织目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师院校以培养卓越师范生为使命,小学以培育青少年儿童为职责,两者基本兴趣的出入直接导致大学和小学教员之间的合作困难.在U-S协同培育模式中,大学虽是协作的发起者,但并非能完全保证合作小学的参与主动性.事实上,地方高校和小学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部分地方高校的学术影响力也是有待提升的,故在和小学进行协同培育时,地方高校不但不能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往往带着有求于人的心理.小学管理者也因为碍于情面或某些功利性需求而欲拒还迎,因此,需要第三方对小学办学功能和培养目标加以重新定义,并对其新的教师教育的职责进行合法化认同和赋权,为大学和小学之间达成共同愿景提供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2.文化—心理的阻隔.大学与小学开展伙伴合作既要体现在制度层面,也要反映在行动和操作层面.前者主要指伙伴合作中正规的结构、选定的角色和程序,后者指师范生、高校指导教师、小学合作教师以及小学生之间的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然而,由于理论与实践本身的逻辑差异,追求学理意趣的大学教师文化与关注实践智慧的小学教师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猜忌和隔阂.在小学教师的眼里,高校文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在大学教师的眼里,中小学文化是世俗功利的,理论一旦陷入其中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高校指导教师和小学合作教师难以摆脱或者克服传统的角色定位和心理障碍,“文化—心理”上的阻隔致使双方要么选择风平浪静的敷衍式合作,要么在合作过程中由于难以适应新的角色定位导致冲突的出现.

3.时空平台的限制.U-S协同培育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事业,需要大学和小学各个合作伙伴投入大量的时间.对于小学合作教师而言,培养师范生是一种新的职责,无疑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习惯了将多数时间用于自由研究的高校指导教师来说,教学重心逐渐从大学校园转向小学,要和师范生、小学合作教师进行更多的互动.同时,U-S协同培育模式中,大学导师和小学导师缺少对话的平台和机制,往往是利用课间10分钟短暂寒暄即匆匆道别,关于指导目标、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问题的沟通难以深入展开.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题目

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

结论:关于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推行双导师制的若干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