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苏共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苏共组织建设相关问题的反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苏共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4

《对苏共组织建设相关问题的反思》:关于免费苏共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苏共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苏共在拥有几十万员的时候夺取了全国政权,在拥有数百万党员的时候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在拥有近2千万党员的时候丧失了执政地位.是什么因素导致苏共在人少时战斗力却强,人多了战斗力反弱了,反思原因,主要还是归根于其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建设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二是干部政策极端摇摆不定;三是党内个人崇拜长期盛行.这些都为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巨大组织隐患.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它涉及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对巩固和强化党的领导至关重要.但苏共对此显然没有引起足够地重视,导致组织建设中三大问题久拖不决:一是组织建设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二是干部政策极端摇摆不定;三是党内个人崇拜长期盛行.这些都为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巨大组织隐患.

一、组织建设背离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使其丧失自身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建党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一原则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员质量、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任何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之上,反映一定阶级的本质特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以实现其阶级统治和政治理想为奋斗目标.苏共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本应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建党原则,但是,在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领导苏共时期,二人在苏共组织建设上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赫鲁晓夫首先在苏共组织建设上提出“全民党”的口号,并在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修订了《苏共纲领》和《苏共章程》,其中规定:“任何苏联公民,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积极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在党的一个组织中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并且缴纳党费的,都可以成为党员.”新修订的章程刻意淡化了苏共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揭开了苏共向“全民党”演变的序幕.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苏共组织建设上继续沿用“全民党”这口号,这样,只要是苏联公民,不管你怀揣何种目的都可以申请加入苏共,成为苏共党员,这明显违背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原则,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所提的政党有关阶级属性的要求,但这些却并没有引起苏共的高度警觉,以致苏共在组织建设上越来越偏离了其正确的轨道.

及至戈尔巴乔夫领导苏共时,为了在党内推行“人道的、的社会主义”纲领,他对苏共的性质再次进行了重大修改,宣布把苏共建设成为“志同道合的员联盟”,力求将苏共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变成“议会党”,并在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年满18周岁的苏联公民,承认党的纲领并履行党的章程,在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中工作并以物质手段支持党,可以成为苏共党员.同时,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说苏共“不能把先锋作用强加给社会.”戈尔巴乔夫通过这次党章修改活动,不仅公然抹杀了苏共应该属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原则,也公开否定了苏共的先进性原则.

因苏共丧失自身组织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导致苏共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为社会上的投机和实用主义分子进入苏共提供了良机,致使苏共自身的纯洁度急剧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其中的一部分人进入苏共高层,最后竟公开与苏共对立,进而导致自身的凝聚力和执政能力下降,苏共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开始打折,尤其是有些党员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在面对社会离心离德和苏联解体这样的重大事件面前,苏共缺乏应有的整合能力,近两千万苏共党员都眼睁睁地看着苏联解体而毫无作为.

二、干部政策长期摇摆不定使苏共干部队伍结构缺乏优化实践能力不足

选对干部、培养干部和用好干部是执政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组织战略,是维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领导的关键.斯大林曾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并在实践中很好的践行了这一原则.但从赫鲁晓夫领导苏共时起,苏共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接连出现失误.客观地讲,无论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还是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认识到提拔、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性,但是他们都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严重的极端摇摆倾向.

赫鲁晓夫在领导苏共时期,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在党内树立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所以在选人用人上总体上走了一条排斥异己、独断专行的错误干部路线.他虽然也确实为了强化苏共组织建设提出了一套干部更新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过于频繁地更换、调动和任命干部.如“1953年3月新组成的苏共主席团成员共10人,到1961年二十二大时,只剩下赫鲁晓夫、米高扬二人,更换率为80﹪,1953年苏联部长会议正副主席共11人,到1962年只剩下2人.1955年2月产生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正副主席,到1962年更换率为82﹪,1953-1956年间全国集体农庄主席更换率为64﹪.”过于频繁更换干部导致整个组织人心不定,干部普遍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使苏共组织建设丧失了应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苏共干部也因在位时间短而缺乏受锻炼的机会,很难积累应有的实践经验,能力增长缓慢,这严重制约了苏共干部的成长.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过于频繁更换干部的政策适时进行了调整,但他却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采取过于稳定的干部政策.他取消了赫鲁晓夫时期干部更新制度的有关规定,指出唯有在工作需要或是有必要加强某个部门时才调动干部,走一条极端稳定的干部路线,造成苏共干部队伍老齡化现象极为严重.如“在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最高5人领导核心中,平均年龄高达75岁,被称为‘老人团’,这在任何国家都是罕见的.”另外,这种过于稳定的干部政策严重制约了年轻干部的上升空间,打击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这种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导致干部队伍不能实现优化组合,致使高层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苏共的管理决策效率.

戈尔巴乔夫就是在苏共高层陷入“老人团”的背景下才凭借他的年龄优势而登上苏共总书记的宝座,随后,为了在党内获得更多的“改革”支持,并及早树立起自己在党内的威信,顺利推进他的“改革与新思维”战略,他在上台不久就取消了勃列日涅夫时期过于稳定的干部政策,重新回归到赫鲁晓夫时期制定的干部路线,这种回归促使他对苏共高层干部队伍展开大调整,一定程度又造成了苏共高层的动荡.“到1987年,政治局委员几乎全部更换,而到1990年又来了个大调整.”戈尔巴乔夫这种高层大洗牌不仅没有达到维护自身权威的目的,反而是严重破坏了苏共高层决策神经系统,这种高层的频繁更替使苏共组织元气大伤,也使苏共的社会影响力和战斗力猛降,自然而然地苏共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就弱了,这就是为何苏共在面对亡党和国家解体的重大事件面前束手无策的最好解释.

苏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对苏共组织建设相关问题的反思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苏共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苏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