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商业集镇论文范文资料 与千年商业集镇——大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商业集镇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4

《千年商业集镇——大常》:此文是一篇商业集镇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常村现属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位于太原城南40公里,清徐县城东25公里,与榆次、太谷相邻,现有人口3000多人,土地6000多亩,是太原市无公害蔬菜基地.

约从宋朝开始,迄于民国,该村被称为大常镇,是晋中平川繁华的集镇之一,仅次于晋中诸县城,而与榆次的东阳、永唐,太谷的阳邑,祁县的贾令、东观,太原县的北格,徐沟的孟封、清源的高白等集镇相当,称得上太原府南川的十大集镇之一.

大常镇的形成

大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庞姓村民祖上传言,该族祖隋朝时期已移居大常.唐初,村内寺庙里住过高僧田善友,他家原是大常西面十里田楚王(今西楚王)村人.青年时在楚王、大常等村的寺庙里当善友,后人介休绵山,唐太宗封他为空望佛(或作空王佛).

大常村过街乐台

关于田善友,光绪《徐沟县志》有一段记载:“空王佛,邑之田楚王村人,姓田氏,幼而参禅礼佛,通三味,人称田善友.春夏佣工,东皋有田善友,北陌亦有田善友,而实在庙中也,村人觉其异,多有问吉凶者,遂逃入绵山.”《榆次县志》说空望佛名田志超,是榆次原渦人.乾隆《太原府志》说田志超是陕西冯翊人.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大常人因为有旧关系,仍经常去绵山祈福祛灾.传说一次村民祈雨,空望佛随手拿起捞米饭的笊篱朝东北方向忽洒了三下,说:“三寸雨,够用了.”村民回村知刚下过大雨,地面上还可以找到米饭粒呢.大常人受了恩惠以后,年年赴介休绵山上供、送布施,一直延续到1937年日军入侵.

上面是传说.

比较可靠的没有争议的史实是:宋太宗赵光义下河东讨伐北汉时曾驻军大常.康熙《徐沟县志》载:“昔大常寺有阎、赵二僧,宋太宗下河东时,施枣赏军数千人,坛口未下,后证涅磐于寺.”大常寿宁寺现存石碑也有相似的记载,寺内献殿前石阶上至今还留有一个宋太宗御马踏下的马蹄印.石头不会因马踏而凹陷,这应是人们为留纪念而事后凿刻的.

关于宋太宗赵光义驻大常,民间还有个瞎枯河的传说.原来大常村北有一条河名疙瘩河,宋以前常年有水,河流向西直穿集义村中.一天赵二舍(即赵光义)过河,马蹄陷在河中泥沙里,赵骂:“日他妈的这条瞎枯河”赵二舍是真龙天子,口无戏言.从此,疙瘩河再无河涨,成为枯河.

万历《徐沟县志》记载:当时寺内还保存着阎、赵二僧犒赏军士时盛枣儿的瓮子和宋王师的“插旗石”.万历《徐沟县志》并据此联想、望文生义地断定,大常村名即由“宋赵二舍至其地赏军”(大赏谐音为大常)而得名.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大常村名,或依姓氏而得.现今村民12%为常姓,分三支,其最迟迁入者也不晚于宋金时期.金天德五年(1153年),李青村大历寺大铁钟(现存晋祠)上已铸有“大常村常捷妻施银”的字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空望佛的无边佛法与神圣光环,宋太宗真龙天子的威灵,无疑使大常这个古老村镇增光添彩,这是大常发展的催化酶,促成了它的繁荣.大常商业集镇的形成大约就在宋朝.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一说大定二年)大常从榆次县析出,划归新设的徐沟县,对这次重大变动,数百年来,榆次、大常、清徐等县民间有一句传说:“舍得大常一镇,留得小常一村”.可见在金代,大常已被称为“镇”了.

其实,大常形成商业集镇的决定性因素是它的地理条件.

首先,从区位看,大常地处榆次、太谷、清源(今清徐)三县边界处,距榆次、清源、祁县都是50里左右,距太谷只有30里.商贸交流的需要,呼唤集镇的诞生.

其次,从交通条件看,该村位于河北保定府从娘子关人晋向西南经风陵渡进入陕西的交通线上,又是从太原去晋东南并出省的捷径.因此,至晚在唐宋,此地已形成“粮棉之路”了.村南有地名“棉花地口”,是古时骆驼队从晋南及河东驼运棉花的必经之地,特别是秋冬季,几乎天天有驼队路过,在店中住宿,过往客商多.

再次,从自然地理条件看,该村南有象峪河,北有疙瘩河、金水河,水源充足,特别是象峪河,它水质软、味甜美,河水可直接饮用.渗入地下,形成丰富的地下水.特富水区,为人畜饮用和发展醋、酒、豆腐等产品准备了充足的水源.

最后,由于地当冲要,历代军营驻扎,特别是处于兴盛期的“王者之师”赵光义的宋军多次驻扎,也促进集镇的发展,所谓“要想富,跟着行在(皇帝驻跸之处)卖酒醋”是也.

明清资料记载了大常镇的规模.

明万历《徐沟县志》列大常镇(县内唯一的镇)于诸村屯之首.这是它在县内的位次.以下估算人口,明末,县内共分15个“里”,而大常一镇就分二里:大常东里和大常西里;大常以下几个较大的村子为王答、南尹、集义,都各自是一个里.里划分的依据是人口,据此大常的人口约占徐沟县的2/15,万历时徐沟总人口近2万,则大常人口约2500左右.

从地形来看,大常聚落形状呈正方形,幅员各2里,这和徐沟县城的规模相近.若北面从邢平堡算起,南迄太微观,则南北长4里.

大常的商号及行业

大常形成商业集镇数百年,到清乾隆时达到极盛,以后虽渐式微,但直到民国年间,仍店铺林立,商品交易辐射周边榆次、太谷、祁县的许多村镇.

大常商号多在南北大街.乾隆极盛时的繁华已难知其全貌.光绪《徐沟县志》记载大常助赈的商号有日增盛、谦和兴、裕泰恒、谦光吉、积成永等.清末民初,商号有30来家.耆老记忆中著名者有:

利泉茂,俗称南粮店,东家是本镇刘家,管账是代李青的代隆基.

北粮店,东家是本镇常家.

中粮店,东家、伙计人名不详.

义和公,绸缎行后改日杂,东家是常家.

四和永,咸肉行,掌柜是寿阳人,姓武.清光绪以前,以制售烫驴肉而闻名.

商业集镇论文参考资料:

商业期刊

商业文化杂志社

商业故事杂志

商业模式论文

商业故事期刊

商业杂志

结论:千年商业集镇——大常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商业集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商业集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