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电影40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电影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7

《中国电影40年》:此文是一篇电影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时光如梭,织就一袭名为记忆的缎子,细密的经纬中锁住了似水光阴.以光影为语言的电影,自然也成为时代背景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的缩影,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影也是这段时光忠实的记求者之一.诚然,大多电影并非纯然的纪录片,而是经过剪辑、配乐、演绎等艺术创作的产物,但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们总能从虚构的电影世界中找到现实生活的共鸣.这一次,让我们回眸30位经典华语电影导演和40部最具代表性的华语影片,追忆40年里我们看过的那些电影.

40年电影故事,几代人光影记忆

40年,心怀几多梦想等

40年,寄托几许情怀等

40年,诉说多少故事等

当我们细数40年中国电影来时路,往事历历,恍若昨日等

1980年代

说起1980年代内地影坛最亮眼的明星,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刘晓庆.她的成名作《小花》一改过去我国战争电影的创作模式,以亲情为主线,刻画了三兄妹感人至深的故事,其独特的叙事角度,令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由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更足传唱至今.之后,1980年代的中国电影艺术创作迎来了一个高峰.

那是个解放思想的年代.《庐山恋》中的轻轻一吻,在开启中国电影史新篇章的同时,亦寄托着整整一代人的爱和情怀.

那是个充满理想主义和反思精神的年代.谢晋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谢飞的《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通过他们的影片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言.

那是个积极乐观,又机遇满满的年代.《少林寺》1982年在内地公映时,以一毛的票價,累计票房高达一亿以上;在香港地区创下1616万港币的超高记录,一举打破当地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这部电影不仅使李连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也让很多青少年为少林功夫心醉神迷,以一曲《走四方》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韩磊就说,自己当年足足看了15遍《少林寺》.

经历思想的解放,走过历史的反思,1980年代术,中国电影正酝酿着一个所谓“文艺片”的辉煌年代.199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宣告中国电影横扣世界A类电影节的时代即将开始等

和此同时,改革开放后也开始引进了一些外国电影.其中日本电影《追捕》作为第一批引进的国外影片,在当时引发轰动效应,男女老少都争相去观看.时至今日,影片主演高仓健依然是中国观众心目中“硬汉”的代名词.

【光影记忆】

J女士,50后,影迷

以前(*)很保守的,《庐山恋》里头的“荧屏第一吻”当时给我们太大冲击了,女主角张瑜的那些服装也都太漂亮了,而且还有泳装,也是很冲击的,后来知道她在这一部戏里就换了40多套衣服,哪怕现在时装片也没有这样的吧?现在回味起来,算是文艺作品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1991年前后,我去庐山旅游,在庐山电影院里又看了一次《庐山恋》——家电影院里每天都只重复播这个片——那种感动还是在的,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张涵予,60后,演员

当年我看《追捕》不下三四十遍,还在影院里边看边记,最后都能背诵影片伞部的台词,尤其崇拜“医生唐塔”的配音演员邱岳峰.上高中的时候, 电视台刚刚成立了国际部译制组,我就毛遂自荐,把从《追捕》那里“偷师”来的成果制成录音带寄过去,就这么开始在 电视台为译制片配音,一干就干了15年.

1990年代

这一时期的上半叶,中国电影延续《红高粱》的势头,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张艺谋《秋菊打官司》(1992年)获威尼斯金狮奖,《大红灯笼高高挂》(1993年)获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活着》(1994年)获戛纳评委会大奖;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年)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田壮壮的《蓝风筝》(1993年)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年)获威尼斯金狮奖等中国导演人才辈出,不断获得世界一流电影节及专业奖项的肯定.不仅中国观众享受到新时期非常多的优秀电影作品,也使中国电影在全球取得了傲人的战绩.

然而,1995年前后,在新科技、数字革命、新电影制作技术的影响下,世界电影工业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外片强势“入侵”.1995年引进的美国电影《生死时速》,当年在中国拿到1亿元的票房,而那一年那年整个中国市场票房是9亿元,其中中国电影票房才三四个亿.

其实不光是《生死时速》,相信不少读者还会记得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上映时的“疯狂”景象.宏大的场面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赚足了票房和眼泪,3.6亿元的票房成绩占当年全国总票房1/3.

而对当时的境遇,改革势在必行,但究竟怎么改,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据韩三平回忆,“从1995、1996年,(我们)就开始进行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光‘要让全社会资本搞电影’这一句话就折腾了七八年.民营公司能不能拍电影?电影怎么管理?按照计划经济那一套行不行?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在寻求改革之路.”

1997年底,韩三平担任制片人,北影、紫禁城影业等投资,冯小刚导演拍摄的《甲方乙方》在春节档斩获3600万票房,也就此打造出了中国电影“贺岁片”的概念.第二年,内地贺岁片市场的“大热”.陈佩斯、温兆伦主演的《好汉三条半》,冯巩主演的《没事偷着乐》,赵本山主演的《男妇女主任》等十余部贺岁影片都参加了角逐.其中《没事偷着乐》以900万的票房成为这支角逐队伍中的佼佼者,但票房冠军仍然是“冯氏出品”——《不见不散》的全国票房超过《甲方乙方》,高达4000万元.

一位资深电影评论人指出:“《甲方乙方》的最大贡献不在于票房,而是它从投资开始,就是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运作.”它有着同时期国产影片所没有的浓郁商业化元素:观众喜欢的明星、简单的故事、皆大欢喜的内容和大团圆的结局.导演们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观众最愿意走进电影院的时间.从此,中国的电影生产也有了工业化制作的印记.

电影论文参考资料:

世界电影杂志

看电影杂志订阅

看电影杂志

电影文学期刊

电影世界杂志

电影杂志

结论:中国电影40年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电影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即将上映的电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