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交叉感染论文范文资料 与会诊大学流行病交叉感染是病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交叉感染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6

《会诊大学流行病交叉感染是病根》:本论文可用于交叉感染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交叉感染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突破,满足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然而近年来,大学内外对大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这些批评意见警示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对辉煌成就的喜悦之中,而要居安思危冷静地审视和追问:“大学到底怎么了?”2010年初,笔者在网络上搜索了人们对大学的批评意见,归纳结果显示,有十五大“流行病”正在大学流行.

1 大学生学习游戏化

2010年1月9日《海峡导报》报道:集美大学一学生上课迟到被赶出教室的事件引起广泛议论.记者就此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83.81%的学生偶尔迟到或逃课.其中,54.32%的学生认为,所逃的课多是不重要的选修课;30.94%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枯燥无味.对学生迟到或逃课,有八成多的老师选择不会过问.2009年5月20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时,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手机,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并以 论处.校方给予了“开除学籍”的严厉处罚.于是,该学生将学校告上法院.此消息传开,引发了广泛热议.有拍手称快者,也有打抱不平者,还有为该学生 者,也有深刻反思者.2010年2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时发现,大学师生关系因学生评教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些老师为“邀宠”,上课内容不多,段子不少,课堂气氛嘻嘻哈哈,要求严格的老师反而被学生给予较低的评价.

上课迟到和逃课、考试 、参和评教敷衍了事等怪象,存在于今日很多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中.部分大学生这种游戏化的学习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大学教学及其管理不适应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反映学生学习目的和大学生的责任错位.这样的教学状态如果蔓延下去,必将损害高等教育的价值和严肃性.教师体验不到职业的价值和幸福,成为最先的受害者;学生则难以学到真正的学识是最终的受害者.对此,大学要反思:学生为什么不见了昔日对老师和知识的渴求和敬畏,代之而来的是充满游戏色彩的学习行为,今日的大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做人?

2 大学生素质证书化

2009年11月12日《浙江在线》报道:上海交大正酝酿给毕业生颁发一份“人格证书”,初定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上海交大也意识到准确描述学生“人格”的艰难性,所以要经过多层论证及检验,最终出台考核方案.其实远不止“人格证书”,近年来,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已经顾不得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并随之掀起了一股“证书化”热潮,大学生考证也受到学校的鼓励和支持.据媒体报道,有些大学在校内设立了各种培训班,将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内容列为选修课,让学生既能选修学分,又能参加资格考试.今天,即便是本应从事精英教育的大学,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技能化、职业化训练,具体做法就是把素质“证书化”.这样的大学教育,可以保证学校有较高的就业率,但培养的学生却缺乏长远发展所需要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

大学生素质证书化的教育取向,直接源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在蜂拥而至的求职者面前,用人单位仅仅关注求职者有何种证书,希望能招聘到不需培训,马上就能派上用场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这种要求,直接影响大学教育走向技能化、职业化.其实,大学不同于职业培训机构,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基础智能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它不同于“职业教育”,更不是“证书教育”.蔡元培曾说过:“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因此,大学应该引导社会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大学毕业生,把职业培训的任务还给用人单位,让“证书热”尽快降温.对此,大学要反思:大学培养的人才其整体素质是否可以用*书来衡量?大学教育和其他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 大学教育应试化

2006年12月15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时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本科教育应试化倾向的出现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极少数大学在本科生培养方面,专门针对重点大学某些专业考研的课程,只教学生考研时考试的科目,很多基础性科目都不教,只教学生如何应付研究生的考试,而根本没有给学生系统地讲授这门课程、这门学科整体的知识来源以及应用领域,使学生从根本上缺少科学研究的意识,这不能怪学生,而是这些大学对人才培养不负责任的体现.

目前在考研大军中,不乏热衷于将获取名校热门专业文凭作为就业敲门砖的考生,甚至还出现了从大一开始便专门培养考研应试能手的“考研专业户”学校,仅仅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对考试课程并无深度了解,导致了研究生考试成绩很高,但知识结构不合理,且有很多基本知识的盲点.当这些大学生成为研究生后,本科教育应试化的种种弊端便暴露无遗.杨玉良斩钉截铁地说:“本科教育应试化的倾向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我们国家整个教育系统的危害都非常大,尽管这些现象只发生在极少数大学,但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警惕.”其实,考研并不是少数大学的本科教育目标,很多大学都把考研列入二级学院、学系,甚至班主任的考核奖励指标.也因此催生了大学校园内外的考研辅导机构,助长了本科教育的应试化趋向.对此,大学要反思:大学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研究生招生考试如何改革,才能消减本科教育的应试化趋向?

4 大学生“学官”时尚化

这些年来,大学官本位现象正在演化为一种大学内部的价值取向——拜官主义.大学的一些学术带头人若不委以官职,就会被看做是不重视人才.因此,导致学生对“学官”趋之若鹜.学生社团干部也变得炙手可热.会长、部长、副部长、干事等长沙河西某大学一个总共才八十几个会员的合作交流类的社团,最多时曾有三十几个“学官”.除此之外,社团竞选前吃喝拉票、社团间合作要讲究“套路”等这些大学生社团中种种官僚味十足的做派,被戏称为“社团版官场现形记”.2009年9月23日《楚天金报》报道:武汉科技大学校学生会、校社联等校级“学官”招新结束.校学生会200个席位,引来2900人报名.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更是火暴,全校大一新生中,约有一半学生参和角逐,淘汰比率高达90%.

大学生为何热衷当“学官”?原因既有官本位思想蔓延,也有功利主义膨胀.近年来,不少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常常将是否曾担任过“学官”、是否获得过优秀“学官”等作为考量应聘者能力的标准.在招聘单位看来,有过“学官”经历并获得过优秀“学官”称号的学生能力和各方面素质肯定过硬.于是,在同等条件下,党员和非党员、“学官”和非“学官”、优秀“学官”和非优秀“学官”常常有着不同的遭遇,被冷落的往往是没有“学官”经历和各种荣誉称号的毕业生.对此,大学要反思:学生为什么热衷当“学官”,这种现象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如何引导学生和用人单位正确对待“学官”?

5 大学生“回炉”显性化

2008年10月16日,在甘肃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举行的招聘会上,该校即将于2009年毕业的700多名学生中,“回炉”大学生成了用人单位的“香饽饽”.2008年8月17日《贵州都市报》报道:2008年8月16日,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新生报名时,一名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在工作3年后,又来到该校报名就读,成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名中专学生.此事在学校内外引起了轰动.之后,江苏扬州出现了36名大学生集体回炉上中专班的情况.2008年9月17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49名本科毕业生,接受用人单位为其安排的三个月铁道工务专业知识强化培训.用人单位把刚招聘的大学生送进高职院校进行“再深造”,体现了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日趋成熟,在对人才评价上更看重能力,不再紧盯着学历.

交叉感染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中华感染学杂志

抗感染药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结论:会诊大学流行病交叉感染是病根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交叉感染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妇科炎症交叉感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