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边塞诗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唐代边塞诗中统帅诗和文人诗的区别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边塞诗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04

《论唐代边塞诗中统帅诗和文人诗的区别》:关于免费边塞诗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边塞诗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每当人们研究唐诗的发展时,有一个必不能跳过的环节——边塞诗,每谈到边塞诗,人们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杨炯、卢照邻、高适、岑参等人.两者作为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共同促进着中国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在康熙帝《御定全唐诗》的四万八千多首诗中,边塞诗占据了约两千首的篇幅,这是个不容小觑的数量.而过去的研究者们往往习以为常地将他们整体化,忽略了边塞诗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作品,也较少注意不同作家之间的创作倾向.闻一多先生曾指出:“正如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时代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到陈子昂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作为理想诗歌的审美风范,再到张说,其诗歌的表现范围更加广泛,不仅“理关行政” “义涉箴规”可以入诗,以至于“梦上京之台沼,想故山之风月”亦可以入诗.所以,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风格手法,边塞诗作者都存在不同的区别.从边塞统帅代表郭元振、张说和边塞文人代表高适、岑参入手,从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引发的情感不同处入手,比较出边塞诗中统帅诗和文人诗两者间的区别.

[关键词]边塞文人;统帅;郭元振;张说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0-0094-04

早在周宣王时代,就可以追溯到边塞诗的源头.保存在《诗经》中的一些作品就可以看作是边塞诗的滥觞,包括将领写诗,《小雅·出车》中:“王命南仲,往城子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1]周宣王给南仲下达命令击退北方猃狁的同时,还直接派写诗的作者在北方筑城,由此不难看出,诗中的“我”也是位级别较高的出征将领.然而普遍的观点都认为:边塞诗产生于隋末唐初,极盛于开元天宝年间,流响于唐之中晚叶.换句话说,边塞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文学现象.本文从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着手,以唐朝为边塞诗的时间背景,将描写与边疆军旅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情景的边塞诗进行对比,比较边塞统帅诗与其他文人边塞诗的异同.

一、报效祖国与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从出使边塞时身份的不同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文人中,官至宰相又能以将领的身份出使边塞、安邦定国的人屈指可数,而郭元振、张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诗人的为人处世、品性作风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俗话说得好“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更好地了解郭元振的边塞诗,我们可以先从郭元振这个传奇人物入手.

郭元振,名振,以字行.作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郭元振在武后、中宗、睿宗、玄宗等朝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新唐书·郭元振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元振)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遗宾客.百姓厌苦.”[2]如果仅依据《新唐书》中的记载,郭元振无疑是一个十足的恶棍,担任县尉的他却如此扰害百姓.但在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形状》中,却另有一套说辞:“元振至县,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2]此记载中非但没有掠卖人口,即使“掠良人财”,其目的也是为了“以济四方”,而非“遗饷宾客”.张说和郭元振两人年代相近,同朝任官,且时有文章赠答往来.所以,从张说对郭元振的评价中我们也可以了解郭元振的为人.虽说张说是称赞郭元振的文,说它“文章有逸气,为时所重”.所以,我们从“知人论世”、文如其人的观点出发,郭元振也不可能是《新唐书》中所记载的那样.可以说,郭元振其人不仅任气使才、具有传奇色彩;作为将领,郭元振在边塞立下的军功更是不可磨灭.长安元年十一月,突厥与吐蕃联合进犯凉州,当时的凉州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城中也因此而斗米万钱.郭元振临时受命,出任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到了凉州,突厥、吐蕃闻风退去.同时,郭元振还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从而彻底解决了凉州地區十分紧张的粮食供应问题,平衡了粮价.郭元振在凉州任命的五年,《资治通鉴·武后纪》是如此评价的:“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睿宗先天元年,元振担任朔方军大总管以备突厥.任职期间,郭元振修筑了丰安、定远两城,作为行军聚集之所,在边防上也颇具战略意义,“后世颇赖之”.

如此所向披靡、足智多谋的郭元振,其边塞诗又是如何来表达他多年征战边关担任统帅的感受的呢,他创作的边塞诗与其他文人边塞诗又有何区别呢?且看郭元振仅存的一首边塞诗《塞上》:“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3]使人们能感受到作为一个边塞将领所带有的沉重责任感,相比于郭元振的激昂慷慨,其他文人创作的边塞诗却有所差别.这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唐朝(主要是初盛唐)国力强盛,国威远扬,中外交往密切;同时为开拓国土,边塞战争十分频繁;唐朝尚武的风气和科举入仕的艰难使得一大波不得志的文人都向往去边塞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一方面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在边塞立功得到朝廷的赏识,而入朝为官.

我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骆宾王、高适、岑参、王翰、王昌龄等都是如此.骆宾王,字观光,他是唐代第一位有较大成就的边塞诗人,创作的边塞诗较多,他曾多次投身边塞,如西北、西南和北部边塞.也正是在西域充军的经历改变了骆宾王的人生轨迹,为他实现建功立业的抱负提供了机遇.他创作的边塞诗与郭元振不同,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一种自荐的方式希望得到上层统治者的赏识,出使边塞时的骆宾王是不得志的,与郭元振作为将领出使边塞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如骆宾王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诗是写给裴行俭的,前半部分追述自己宦海沉浮而不被用的经历和感慨,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边塞的军旅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志,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等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又如《夕次蒲类津》:“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3]诗的前两句明显表达了作者期待在边塞苦战之后能功成名就,像班超那样封定诸侯;同时,诗的后两句又提醒自己及边将,不要像李陵那样使国家蒙羞.纵观骆宾王的边塞诗,往往不是单纯地表现诗人的边塞生活,而是把边塞和京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他的边塞诗不仅写眼前,而且回忆自己的过去,并期待未来.所以,骆宾王的边塞诗是一种充满身世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作品.

边塞诗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唐代边塞诗中统帅诗和文人诗的区别为关于边塞诗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边塞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