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仙都论文范文资料 与欲界仙都诗意栖居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仙都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0

《欲界仙都诗意栖居》:这篇仙都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陶弘景集儒、释、道三教思想于一身,在“立德”、“立功”、“立言”传统士人精神和价值观的熏染下,建观授徒,艰难创业,为发展茅山道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潜心学问,撰述道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大量的著作,增添了中华文化宝库的宝贵财富.他隐居茅山四十余年,和山川草木朝夕相处,情深意厚,为此而创作了不少歌吟茅山美景的诗文佳作.其《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和《答谢中书书》一诗一文之经典,相得益彰,率先揭开了茅山美神的面纱,体现出作者诗意栖居的欣悦之情和自得之乐,同时也反映出作者钟情山川、珍爱自然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情趣.他的诗文经典,深受后人高度之评介和接受之青昧,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位.

关键词:陶弘景;修道练丹;著作等身;诗文经典;影响深远

中图分类号:I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1-0017-05

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早年服膺儒学,热中仕进.初为齐诸王侍读.他“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本来“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谁知年届三十六岁“方作奉朝请”,理想落空,寻思“不如早去,无自劳辱.”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三十七岁时辞官,归隐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潜心炼丹习道,直至仙逝.

茅山道学源远流长.相传距今五千余年前的高辛氏时期,即有展上公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修炼.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于玉晨观修炼;秦时,李明真人在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修炼;西汉景帝时陕西咸阳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于此修炼成仙,世称“三茅真人”.茅山原名句曲山、地肺山、冈山等,人们为纪念茅氏兄弟修道益世利民之非凡功德,遂将此山改名为茅山,从此相沿至今.西晋时,女道人魏华存修道于茅山,世尊为茅山宗开山太师.东晋许谧、许翔父子曾在茅山修炼,和杨羲合造《上清经》,创立了茅山上清派.经过葛洪、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等道学家的卓绝努力,茅山道教上清派便因此而声名远扬.而茅山特有的“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以及星罗棋布于山中的数十座道观也随之闻名遐迩.笪重光《茅山志》云:“齐梁之际,知名之馆凡五十余,精舍十余,皆羽流居,宫观盛筑.”如此兴隆的道教圣地,实在是举世罕见.陶弘景卜隐于此,真佩服其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享有一份难得的福分.他有一颗虔诚的道心、一腔挚热的诗情、一种益世的情怀.他坚信自己的选择,乐于道学之鸿业.他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托付于茅山,奉献于茅山,和茅山融为一体,“独和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篇》)陶弘景终于寻找到了一方可以潜心修炼、任情适性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于整理研究道学经典、弘扬上清经法的同时,还开设道馆,广收门徒,率众弟子一起苦心经营茅山.其《十赉文》对此创业之艰难过程,均有真实之记录.其云:

携手东驱,创居兹岭.脉润通水,徙石开基;登崖斫干,越垄负卉.筋力尽于登筑,气血疲于趋走.肌色憔悴,不以暴露为苦;心魂空慊,宁顾饥寒之弊.栋宇既立,裁离霜暑,于时七稔.经始甫讫.

茅山道教上清派后被称作茅山宗,陶弘景及众子弟们的奋力创辟之功自不可没.而作为南朝道教改革的集大成者及茅山教团的实际创建者,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的浓郁佛光之沐浴下,天监十一年(512)左右,陶弘景便又皈依佛门,并受于五大戒.尽管如此,儒、道、佛三教思想在他身上并未支离而隔裂,相反则得到了较为自然的融合.除了陶弘景为求更好炼丹而东游浙江一带的短暂几年外,他的后半生始终隐居茅山,时间长达四十余年.他已深深爱上了茅山这片世外桃源式的人间“乐土”、“欲界之仙都”.他像一株“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屈原《橘颂》)的大树,牢牢扎根于他所钟爱的茅山这片土地.所以,当得其辅助而登帝位的梁武帝萧衍郑重请其出山辅政时,他便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下称《诏问》)而巧妙婉拒之.同时,他还画了两头牛,一头自由自在地在水草间吃草;另一头则套着金笼头,被人用绳子牵着,还用鞭子驱赶着.这是庄子以宁做“曳尾于涂中”的普通乌龟而不做“留骨而贵”的庙堂神龟之喻来回绝楚王邀请做官故事的翻版.(《庄子·秋水篇》)一向对陶弘景恩礼有加的梁武帝看到这别寓深意的一诗一画,自然亦就不言而喻了.作为曾经是“竟陵八友”之一的梁武帝,他和陶弘景一样,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酷爱自然山水者.其《净业赋》云:“少爱山水,有怀丘壑.身罹俗罗,不获遂志.”《逸民诗》亦云:“如垄生木,木有异心.如林鸣鸟,鸟有殊音.如江游鱼,鱼有浮沉.岩岩山高,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于是,他也就十分理解并尊重陶弘景的选择了.不过,“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在这短短三十字的正史传记中,则含着三条重要的信息,即:其一,作为梁武帝而言,凡遇国家大事方面的问题,皆来咨询一介隐士,体现了处九五之尊至高皇位者礼贤下士的若谷胸怀和不忘旧恩的“知报”传统美德;其二,作为陶弘景而言,他虽然隐居深山丛林,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整天价飘飘然,而是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愿意为君分忧、为民谋利.其三,君王的不耻下问和臣民的出谋献策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明君贤“相”的最佳关系,也是人民期望的统治集团的良好政治氛围,这自然是国家兴旺的理想征象.

正因为陶弘景修道而不忘儒,学佛而不忘世,所以他始终本着“立德”、“立功”、“立言”(《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的利国益民之济世精神.他除编著了《真诰》登真隐诀》、《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等重要的道学著作之外,还潜心研究历算、地理、医药等自然科学,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完成巨著《本草经集注》七卷(此著共载药物七百三十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惜原本已佚,现有敦煌残本).另撰有《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医药研究著作.在文学方面,有《华阳陶隐居集》(即《陶弘景集》,今人王京州有《陶弘景集校注》本).由于兵燹天灾等因素,陶弘景的著作大散佚不少,现今尚有近十种传世.总之,陶弘景的茅山栖居,无疑是诗意澄明而高雅不朽的.江总《陶贞白先生集序》评价其学术成就云:“若夫德行博敏,孔室四科,经学深长,郑门六艺,丹阳陶先生备斯矣.至若紫台青简,绿帙丹经,玉版秘文,瑶坛怪牒,靡不贯其精微,殚其旨趣.盖非常之绝伎,命世之异人焉.”他的书法造诣甚深,常和梁武帝讨论书法,信札往来颇多.相传大字之祖《瘗鹤铭》便出自其手(关于作者究竟是谁,学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则认同作者为陶弘景,拟另文专论之.).总之,陶弘景不愧为三教兼融、文理并擅、各有所成的江左著名风流人物.

仙都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欲界仙都诗意栖居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仙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仙都风景区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