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宗教论文范文资料 与罪犯宗教改造方式境外实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宗教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8

《罪犯宗教改造方式境外实践》:本论文为您写宗教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内容摘 要:宗教参与罪犯改造具有理论上的依据.宗教教义与罪犯改造的主旨和内容存在一致性,宗教改造方式还具有独特的价值.犯罪人的宗教信仰受法律保护使得宗教改造成为可能.在西方国家,宗教方式是比较普遍的罪犯改造方式,在我国近代监狱史上及今天的港澳台地区也存在宗教改造罪犯的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信教罪犯的宗教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罪犯改造;宗教信仰宗教感化

刑罚的本质是对犯罪的惩罚 ,但惩罚犯罪却以预防犯罪为目的.随着近现代监狱的转型,监狱已不再是单纯的惩罚罪犯的机构,其在拘禁、监管罪犯的同时,亦将改造罪犯纳入刑罚的执行内容.将罪犯改造为社会新人,预防其再犯罪亦成为刑罚执行的目标.

通过改造罪犯来减少和预防犯罪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外罪犯改造的实践表明,成功的改造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改造手段,而宗教改造正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在西方国家,罪犯改造多表述为矫治、矫正,矫正的方法主要包括宗教型改造方法、教育型改造方法、心理型改造方法、社会型改造方法等.这其中的宗教型改造方法是指利用宗教教义、宗教人员与宗教设施进行罪犯改造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量在中国监狱系统中进行的道德教育性质的活动,在西方国家的矫正机构中,主要都是由宗教人员通过宗教活动进行的.在西方国家矫正机构中,宗教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在中国近代史上,宗教教化也一度是监狱改造罪犯的重要方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均通过立法确认了罪犯教诲制度,宗教被获准作为重要的教诲方式深入监狱.迄今,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宗教教诲仍然在罪犯重塑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宗教教诲作为培植道德的一种方式,足可对囚犯产生精神上的慰藉与心理上的拘束,既可缓解其自由丧失的苦痛,又以严明教义导人向善、修炼心性,因而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地区的监狱改造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狱政管理三大手段,宗教方式并不在法定的改造手段当中.不过,近年来随着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国大陆地区亦出现了一些宗教教诲的实践.根据笔者对相关新闻报道的整理,这些实践包括:海南省监狱选用道教典籍《太上感应篇》对罪犯进行教诲、成都大慈寺僧人对四川省女子监狱服刑人员进行帮扶活动、上海玉佛禅寺通过与监狱签订帮教协议帮助服刑人员改造、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赴监狱开展司法禅学的讲座以及成都文殊院参加戒毒所戒毒帮扶活动等等.这些教诲活动受到了监所机关的肯定和服刑、戒毒人员的欢迎.宗教改造方式在古今中外的实践促使我们思考,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地区,我们能否借力宗教传统文化,开发宗教有益资源教育改造罪犯 ?

一、罪犯宗教改造方式的理论依据

宗教能够作为罪犯改造的有效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一)宗教教义与罪犯改造的主旨和内容具有一致性

宗教教义与罪犯改造主旨和内容的一致性集中地体现在对犯罪个人原因的消减上.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各种促成犯罪的因素所构成的系统.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将犯罪原因划分为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类.前者主要指导致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后者主要指犯罪人的主观因素.罪犯改造的主旨就是将罪犯改造为守法公民.这必然需要转化他们的内心,提升他们的人格,消除他们主观上存在的促成犯罪的各种因素.而宗教教义旨在劝导向善,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对个人守法的要求,这与罪犯改造的主旨是一致的.

从罪犯改造的具体内容来看,宗教在促进罪犯的认罪悔罪、公民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利用.

首先,宗教的忏悔思想及方式引导人们对自己的恶行进行反省,有利于人们止恶向善.对于犯罪人来说,认罪悔罪是改造的前提.犯罪人如果不悔罪,也就不可能有真心实意的改造,将来仍然有再犯罪的可能.悔罪以认罪为前提.宗教戒律与刑法犯罪观的一致性认知为犯罪人认罪提供了依据.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往往对应于违反宗教戒律的行为.例如,杀人、盗窃、*等犯罪,在佛教里是违反五戒的恶行,在基督教里是违反摩西十诫的罪行.

其次,宗教道德与世俗公民道德相通.宗教宣扬的克己利他、慈悲博爱、诚信自律等内容同世俗公民道德具有一致性,这有利于罪犯的道德转化,从而改变其对犯罪的态度,降低再犯罪率.

再次,宗教教义包含大量的促进心理健康的资源,同现代心理科学对公民心理健康的促进是相容的.宗教注重心理建设,致力于改善人们的不良心理,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存在一致性.宗教还强调用宗教体验实践的方法去实现心灵的安适,这些方法也广为现代心理学所借鉴.例如,佛教的禅观、正念已被较普遍地运用于心理治疗中.

(二)宗教改造方式具有独特的价值

和其他改造方式相比,宗教方式还具有独特的价值.首先,宗教改造方式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宗教超越世俗的神圣性使得其对信仰者具有特别的感召力.宗教彰显的慈悲宽容使得其道德说教更能感化人心.宗教慈悲往往超越于世俗慈悲,即便是触犯国家刑法的犯罪人,也能为宗教慈悲所包容.宗教在包容犯罪人缺陷的基础上改造犯罪人,更易感化犯罪人顽冥之心,促其悔过自新,弃恶扬善.在宗教历史上,宗教教主及历代宗教领袖的高尚人格也为宗教道德传扬提供了完美的典范.这些典范往往比世俗道德模范更能让犯罪人心生敬仰,从而提高犯罪人的道德遵从度.

其次,宗教改造方式具有独特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促进道德规范的遵从,从而减少犯罪现象.这一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宗教的因果报应法则.宗教宣扬善因必得善果,恶因必得恶果.因果报应是世界的规律,具有普适性,既适用于现世,也同样适用于超越世俗的来世.行为人行善将获得善果的激励.这样,遵从道德与法律就不再是一件苦差,而是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事情.这就大大增加了行为人守法的积极性.而行为人作恶将受到恶报的惩罚.这种恶报具有必然性,只要恶行成立就一定会发生,或在今生或在来世,是恶行人无法逃避的不利后果.这就为行为人守法提供了硬约束.而反观人间世俗的道德,其往往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只能对行为人的守法提供软性约束.而人间世俗的法律虽然具有强制的执行力,但由于法律的不完备(例如法院在定罪和处罚方面可能存在差错),也难以百分百地惩罚犯罪,法律约束因惩罚的不确定性而软化.然而在佛教因果报应的规则下,惩罚将必然地得到强制执行,这就构成了对世俗道德与法律的重要补充.

宗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罪犯宗教改造方式境外实践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宗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为什么说佛教是邪教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