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近邻论文范文资料 与诗歌和哲学是近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近邻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04

《诗歌和哲学是近邻》:这是一篇与近邻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诗歌和哲学是近邻》是郑敏老师早年的一本著作,用这个题目,希望能够接近陈超老师的诗学思想.陈超的诗学思想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20世纪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和语言哲学,浓厚的哲学思考,形而上的探索,使陈老师的诗学思想高蹈、高迈,在生活化、世俗化、物质化的今天,陈超对诗歌的见解,闪烁着神性的光辉.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说:“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一些人却仰望着星空.”陈超就是仰望星空的诗人.学者孙基林这样概括陈超的诗学思想:“陈超基于诗歌本体论依据之上的生命诗学,是坚持着一而二亦即生命/生存本体论和语言本体论双重指向的,但同时又有着二而一的整一归趣;或者说生命和生存和语言形式有着同构互涉的本质关联.[1][P150-151].这个概括是非常恰当的,本文将从生命本体论和语言本体论两部分来探讨陈超的诗学思想.

一、生命本体论

1994年,陈超出版了著作《生命诗学论稿》,可以说,陈超的诗学体系就是以生命本体为核心.中国的传统文论,一直有着“诗言志”,“诗缘情”之说,却对生命本身关注甚少.中国的生命诗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宗白华、田汉等在西方诗学影响下张扬起了生命诗学的旗帜.生命诗学,文化渊源应该上溯到西方的生命哲学.西方生命哲学的第一个时期应该产生于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就是浪漫主义文学时代.另一个时期产生于1900年左右.第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浪漫主义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他在1827年发表了《生命哲学讲座》一书.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尼采,伯格森,西美尔,叔本华,狄尔泰等人,以及后来的现象学家胡塞尔,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等人都对生命哲学做了发展.这是20世纪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时期的哲学,强调人本主义精神.生命哲学进入文学批评领域,形成了生命诗学.生命诗学是个宽泛的概念,吴投文认为生命诗学大致含义“是指直接指向人的生命,以生命观照为核心内涵,展示生命形式,同时赋予生命以审美关怀”.[2](P7)谭桂林认为“生命诗学乃是以生命作为根基,从生命出发来思考和阐述诗的本质、作用乃至技术的一种诗歌理论”.[3][P94]这是一种和生命密切相关的诗学理论,一种来自于西方哲学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语境中成长起来的批评方法.在上世纪 十年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大量进入中国的背景下,陈超《生命诗学论稿》诞生了.那么,陈超的生命诗学有何特点呢?

首先,第一个特色是神的向度.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陈超影响很大.19世纪上半期,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面对这日益技术化的世界,唱出了很多神的赞美诗.海德格尔专门对荷尔德林的诗歌做了阐释.在《林中路·诗人何为》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在贫困时代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去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够在世界的黑夜里道说神圣.”“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惟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4](P34)海德格尔提出了“天地人神”的四重思想,但如今的技术世界,四维世界的“神”却缺席了,诗人作为先知,他的使命就是为人类寻找神的踪迹.真正的存在被遮蔽,艺术家就是要努力重建人们对“存在”的记忆,重建诗性艺术和神圣存在的原初关联,使诗性艺术成为存在的歌唱.这些思想对陈超都有很大的影响.陈超的诗论中的“本真”、“纯粹”追求的都是灵魂的真实呈现,是存在的澄明,刺入生存的本质,道出真理、真相.

这种对神性,对存在的寻找,是一种对信仰的寻找,对精神家园的渴望.这个高度是很多伟大诗人的高度,比如但丁、里尔克、艾略特、梵高、卡夫卡、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艾特玛托夫等.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来讲,体现了一种救赎精神.刘小枫先生有名著《拯救和逍遥》,极大地肯定了基督教文化的救赎和担当意识.诗人是人类的良心.陈超作为诗人,也担当了如此的使命.当然,这种信仰和救赎却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救赎.陈超反对用教徒对宗教的信仰比拟诗人和诗歌的关系.因为宗教否认了个体,宗教徒只是单向地要求精神沐浴,要求一种承诺、拯救.如果用对“神“的观念来理解陈超,那么,他的“神”应该是海德格尔的“神”的观念,而不是基督教的“上帝”.“真正的诗人永远是在离心中历险,在古老的信仰中经受失败.”[5](P30)“诗歌只是作为‘信仰’而信仰,作为‘乌托邦’而乌托邦.”[5](P30)面對生存和生命,诗人永远在准备牺牲的路上.诗人从来也没有达到过真正的宗教徒的安泰和平和,只能在焦虑和自省中无限接近神,仰望神,希望自己结束在异乡的漂泊返回家园,诗意地栖居.

其次,围绕着生命诗学,陈超提出了很多观念.其中一个概念是“诗歌信仰和个人乌托邦”.陈超充分强调个体生命的体验.这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中国文化是重视群体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重视个体的文化.这正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根源的差异.西方文化的源头从古希腊开始,就充分强调人本主义精神.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人的主体性被极大地压抑.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社会开始了对“神”的祛魅(此处“神”指基督教中的上帝),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弘扬.到启蒙运动时期,现代性的原则即主体性的原则正式确立,基督教的“上帝”对个体的压抑进一步崩溃.这是人的发现和觉醒.个体生命体验,不是对时代、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像鲁迅先生所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如果我们不走向个体生命的核心,不拥有个人的语言立场和隐语世界,那末,我们才是真正的逃避呢.”“当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的标志,就是在时代的物化和媚俗中,保持独立个人的精神性.”[5](P29)这种思想具有启蒙的意义.“诗歌将人类照亮,使之和权力和下滑抗衡,这种尊重个性、维护人的尊严的东西,难道不正是现实本身的应有之义么?”[5](P29)强调个体灵魂的觉醒,保持个体精神独立性是陈超诗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中西诗坛上有很多这样的诗人,鲁迅、王小波、“白洋淀诗群”、帕斯捷尔纳克、曼杰施塔姆、索尔仁尼琴、米兰·昆德拉等,在媚俗时代,乌合之众的喧哗声中,个体艰难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上,陈超强调了生命个体对人类整体性生存的巨大包容性,如P·蒂利斯所言:“敢于在已失去意义的世界中独自承担焦虑的勇气,并通过个人对整体生存的包容,精心培植出诗的花园.”[5] (P162)

近邻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诗歌和哲学是近邻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近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近邻app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