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葛底斯堡论文范文资料 与葛底斯堡演衔接力语篇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葛底斯堡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6

《葛底斯堡演衔接力语篇分析》:这篇葛底斯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本文利用语篇衔接连贯理论来对《葛底斯堡演说》进行语篇分析,并着重强调了衔接力这一由张德禄提出的语篇概念,并且试图从语境依赖性和衔接链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力;衔接链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31-03

一、语篇分析和衔接力

(一)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启蒙、开拓、巩固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至今.为此做出突出贡献是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Halliday和Hasan.根据此理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语篇功能通过主位系统、衔接系统等实现.系统功能语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语篇分析,具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理解语篇;二是在此基础上恰当评价语篇.早在70年代,韩礼德就运用及物性系统理论分析了威廉·戈尔丁的小说《继承人》,是一个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文学语篇的一个典范.

(二)衔接连贯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的最本质、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语篇衔接和连贯,对其的研究同样经历了数十年的不断丰富的过程.Halliday和Hasan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包含平行对称结构、主述位结构和已知-未知信息结构;非结构衔接又分为成分关系衔接和有机关系衔接.成分关系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这四种衔接纽带可以形成同指、同类、同延三种关系.有机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相邻对、延续关系等.胡壮麟将衔接理论研究拓展到及物性、语音系统、语篇结构和社会符号层面.张德禄、刘汝山研究了语篇连贯的外部因素(社会文化+情景语境+心理认知条件)和内部条件(衔接机制).两位学者认为情景语境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共同决定语篇的意义特征,并从语篇编码的角度给出了语篇分析步骤:(1)确定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2)确定语篇的情景依赖性,(3)确定语篇的外部衔接机制,(4)确定语篇的内部衔接机制,(5)确定衔接和连贯的关系.根据以上研究,语篇衔接研究包括两个维度:(1)语篇内部衔接机制,(2)语篇外部衔接,即语境,尤其情景语境的研究.

(三)衔接力和连贯程度

张德禄、刘汝山很明确地提出了衔接力这一概念,并探讨了不同衔接纽带的不同衔接力和连贯程度.衔接纽带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纽带的两个端点的距离大小的角度可以分为直接纽带、中程纽带、远程纽带;从衔接纽带和语言形式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区分显性纽带和隐形纽带;从衔接所管辖的区域来分,衔接可以分为区域纽带和整体纽带;从衔接纽带和语篇主题的相关程度可以分为中心纽带和边沿纽带.一般而言,直接纽带、显性纽带、区域纽带和中心纽带意味着较强的衔接力,较高的连贯程度.从这个层面而言,衔接力可以是连贯的代名词,集中了形式衔接手段和意义连贯两维度的概念.

二、衔接理论和《葛底斯堡演说》

从历史角度讲,《葛底斯堡演说》是一篇极具时代标志意义的一篇演讲;从措辞行文角度讲,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经常被学者们当作赏析的对象,更是语篇分析学者的宠儿.以往运用衔接理论来分析此演说的可以归为三类:(1)依次分析所指、替换、省略、连接词、词汇衔接等非结构成分衔接在其中的应用.(2)只专注其中的语法衔接(所指、替换、省略、连接词)或者词汇衔接.(3)利用主述位理论分析此演说的主位推进模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并运用张德禄、刘汝山的相关理论,本文着重分析该文的衔接力,具体而言着重从语境和衔接纽带两个角度来剖析该 大的衔接力.

三、《葛底斯堡演说》衔接力分析

(一)语境依赖性

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笔者只探讨情景语境,因为“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我们一般不分析语篇的文化背景等因为这些都在情景语境的研究中具体体现出来,不必要再提出一个范畴来进行专门分析”情景语境是文化语境现实化的表现,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实践中支配语义选择的因素,它包含三个方面:(1)话语范围:事件、参和者、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如时间、地点、原因等.(2)话语基调:参和者的角色关系,具有三个次范畴:地位、参和程度、情感.(3)话语方式:主要指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葛底斯堡演说》的情景语境分析

1.话语范围

1863年7月1日至3日葛底斯堡战役,此次战役是美国内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最终以北方的联邦军战胜南方的联盟军为结果,双方死伤都超过了2万人.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纪念葛底斯堡公墓建成,当时在任的林肯总统无意中被邀请发表了历时3分钟左右的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2.话语基调

此次演说的演说者为为了正义、平等自由、国家统一而战的林肯总统,听众是每一位活着的和死去的美国人民,他们共同经历了美国内战的痛苦.

3.话语方式

大部分演讲稿是提前撰写,当场宣读或背诵的,所以同时具备书面语和口语特征.

(二)衔接链

1.近程\区域衔接链

不到300字,只包含10句话的《葛底斯堡演说》蕴含了多种衔接机制,是一篇连贯程度极高的语篇,本节从衔接链的角度来剖析该演说的行文魅力.该演说总共存在5条近程衔接链,近程衔接链指同一单词在邻句出现,并多次重复所形成的具有很强衔接力的衔接链.它们为人称链we,对象链nation,动词链dedicate,话题链war,地点链battle field,特征修饰链great.人称链we在第一句以所有格形式our形式出现,第二句句首出现we,之后在3-10句重复出现,在7句以our形式,9-10句以宾格us出现.此人称链不仅将10句话紧紧地粘着在一起,而且将演讲者林肯总统和每一位刚刚经历过浴血奋战的士兵和大众的心牢牢的拴在一起,极大增加了双方的共鸣,更大程度上激活双方的共有知识和共同情感.对象链nation:nation重复5次,分别在1,2,4,10句,不断重申着葛底斯堡阵亡的战士是为了美国全民族、整个国家而牺牲,美国内战是一场为全国人民的伟大理想,即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林肯选择的是nation国家一词,而非union联邦一词,更加明确的体现出此次战争的最高目标——国家统一.动词链dedicate:dedicate和其同义词consecrate和名词devotion由于意思相近,都被归入本衔接链内,它们分别出现在句1,2,4,6,7,9,10,结合其后的直宾或者间宾分别表达了以下概念:坚信凡人平等的理念,圣化脚下的战场,献身于未完成的事业,中心概念都和“奉献、献身”紧密相连,表达了林肯对战士将领对国家的献身精神的肯定和全美国人民致力于未完成的伟大统一大业的鼓励和信念.话题链war:句2明确出现了civil war,句3用了前指指示词that限制修饰war,指代句2的civil war,也是《葛底斯堡演说》的大背景——美国内战.笔者认为可以归入此衔接链的有句7中的struggled和句9中出现的fought(fight)以及出现在句4,7,9,10表示战亡的多种表达,如gave their lives, die, dead,因为它们同属于一个语义场,或者一个词汇套.同理表示战场battle field的单词也可以归入此战争链,但是有field即葛底斯堡镇,对这篇演说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出现频率高,故笔者单独把它归入地点链battle field.关于战场的表达首先出现在句3 battle-field,之后在句4以that field前指上一句的战场,同时化身为resting place.句6中化身为this ground, this既是前指前几句中的battle field,又是特指演讲地点——葛底斯堡公墓.句7的it,句8的here都是只是这片前辈们为了正义而浴血奋战的战场.最后一个重复频率较高的单词是表示伟大的great,组成了特征修饰链great.Great一词出现在句2,3,10,三者修饰的核心词内战、战场、未完成的统一大业.笔者认为句7的poor,和great构成反义关系,句9的nobly,和great构成同义关系都可以归入great链内,补充说明曾经的战斗和将来的认为崇高的意义.笔者所详述的5条近程衔接链,可以简略的归纳到图一.

葛底斯堡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小福尔摩斯杂志

结论:葛底斯堡演衔接力语篇分析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葛底斯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1986葛底斯堡演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