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传奇聊斋志异论文范文资料 与志怪到传奇聊斋志异•香玉篇故事原型和演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传奇聊斋志异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5

《志怪到传奇聊斋志异•香玉篇故事原型和演绎》:本论文为您写传奇聊斋志异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考证发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香玉》有自己的故事原型,经过文本比较可知,蒲公以自己高超的文学创造力,对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从而使故事完成了从粗陈梗概、搜奇记异的志怪到叙述宛转、摹绘如生的传奇的转化.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故事原型;演绎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清康熙壬子年(1672)夏日,时年32岁的蒲松龄(1640-1715)和同乡友人唐梦赉(顺治六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高珩(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官至刑部右侍郎)、张绂(地方名士)等八人同游崂山.游历经过唐梦赉著文有记,其《志壑堂文集》卷十二《杂记》载:“壬子之夏,游劳山,见海市.时同行八人.初宿修真观,历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尽山穷,连天一碧.再宿青玉涧,观日出.” ①

蒲松龄一行在崂山饱览山海景胜,并在崂山返辕岭(即翻燕岭、今称返岭)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奇观,唐、蒲等人愕叹兴奋之余,留有诗作多首吟咏此事,蒲松龄的诗作为七言古诗《崂山观海市作歌》.他们留宿于宫观中,盘桓山中多日,蒲松龄还写有《题白云洞》、《西江月·崂山太清宫》等诗词以称颂崂山风景之秀奇 ① (P109-111) .

尤为难得的是,此行蒲松龄搜逸写奇,整理记录、创作了多篇事关崂山的传奇、奇怪故事,今传本《聊斋志异》尚保存有《香玉》(卷十一)、《劳山道士》(卷一)、《海公子》(卷三,东海古迹岛为崂山近处海岛)、《龁石》(卷二)等篇,涉及崂山周边近地即墨、胶州事亦有《罗祖》(卷七)、《莲花公主》(卷五)、《阳武侯》(卷五)、《柳氏子》(卷五)、《黑鬼》(卷十一)等多篇.

崂山太清宫(俗称下清宫)关岳祠旁旧有小亭,道人名曰:“写书亭”,宫中传言蒲松龄先生游山时借宿宫中,曾坐于亭中,构思撰写了《聊斋志异》中传奇名作《香玉》、《劳山道士》二篇 ② (P31).二篇故事营构奇妙、想象诡奇,播扬了崂山盛名,为山增色甚多,今日游客纷来往往据此探踪寻迹,求索盎然.但是二篇是否确在崂山写就,并无确凿证据,或许一如宫中耐冬花树“绛雪”的立名,不过是蒲公聊斋故事远播后,宫中道人的攀缘附会罢了.

然而故事却并非全然和崂山无关,唯以背景场域托名或依附,情节人物全然是蒲公的杜撰虚构.譬如《香玉》篇,经披阅资料知,其有写作前的故事原型,这就是流传在崂山宫观中牡丹花示奇显异的传说.

《香玉》篇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篇制较长的作品,约2500余字,写的是人异(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其人物摇曳生情,情节开合多姿,意境奇幻瑰丽,乃为《聊斋志异》中人皆熟知的名篇.故事梗概如是:

胶州黄生读书借住于崂山下清宫,遇逢白衣红衣女子香玉、绛雪,心生爱慕之思,痴情感动了香玉,二人遂交好欢会,情洽日笃.孰料,香玉原身植株白牡丹为即墨蓝氏游宫所爱,移植家中.其先香玉惨别,黄生乃悟香玉为花之精灵.为人掘走的白牡丹随即枯萎,黄生闻信大恸,作诗临宫中牡丹旧穴哭吊.孤寂凄冷中,幸得香玉友耐冬花所化绛雪的时时劳问慰藉.黄生痴情感动花神,使花鬼香玉再会黄生.在香玉教导下,黄生精心呵护旧穴,花芽萌蘖,牡丹再生宫中,二人欢洽如故.十年后,黄生病殂,依约化身五叶牡丹,厮守于白牡丹之旁.又数年,五叶牡丹无花被道士砍斫,随之牡丹花(香玉)、耐冬花(绛雪)相继憔悴亦亡. ① (P499)

蒲公营构的三人纯美明净、不离不弃的爱情、友情故事令人读来感喟称绝.

但蒲公游山之前,崂山宫观中已有白牡丹显异死而复生的传说.明代高弘图《崂山九游记》中有如是故事的记载.

高弘图(1583-1645),《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为其本传,明末山东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帝时官至工部右侍郎,耻和魏党、宦官共事,乞休归家十余年,其间筑“太古堂”于崂山居住,后再起为官,南明福王时,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南明灭后,绝食殉国.居崂其间,崇祯十二年(1639)农历五月游山后,著文《崂山九游记》.是文收于明末黄宗昌所著《崂山志》及同治版《即墨县志》中.文中记载了其游历到崂山上清宫(在下清宫后山)看宫中白牡丹时,道人讲的神异故事:

宫有白牡丹一本,近接宫之几案,阅其皴干,似非近时物.道士神其说,谓百岁前,曾为有大力者发其本,负之以去.凡几何年,大力者旋不禄.有衣白人叩宫门至,曰:“我今来!我今来!”盖梦谈也.晨视其牡丹旧坎,果已归根吐茎矣.大力者之庭,向所发而负者,即以是年告瘁.事未必然,谈者至今不衰.复指宫后两枯柏,亦神物而有年,忽若羽化,不知何因,仍听其戟立宫庭,无敢擅伐取.余叹曰:“山灵实呵护之,松柏未尝凋也.”宫之花树有此生死两异,虽两咏之,颇似为向之有大力负牡丹去者解嘲.游八.①

可见在蒲松龄游山三十年前,崂山就已经有了宫中牡丹被移栽,死而再生宫中的故事.

蒲公游山后十年,清康熙二十年(1682)左右,即墨人纪洎游崂,著文《劳山记》,文章存于地方文献中.20世纪40年代,蓝水著《崂山志》载录,文中亦记载了这个传说,略详尽于高弘图所记:

北顶有名烟霞洞,是吾邑马山东刘仙姑修真处也,一派秀色,胜上清多多矣.更奇哉,殿前有白牡丹一墩,道人相传,吾邑蓝侍郎游此,值花方开,爱甚,迨秋即遣移取.是夜,道人梦一白衣美人告曰:“我今要去,至某年某月某日方回.”天明,蓝官持贴来取,道士详记壁上.届期,道士又梦白衣美人告曰:“师傅,我今回矣.”晨起,趋视旧窝,发芽皆带花蕾.道人即奔县诉之蓝公,同至东园,则花果槁矣.二百年来,此花尚存,花之神也、仙也,千古浪传.② (P97)

故事发生地点由高氏所记上清宫(蒲公记为下清宫)迁移到了明霞洞(上清宫东北不远处),地点迁移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其中蓝侍郎(《香玉》篇所言即墨蓝氏)当为即墨人蓝章.蓝章(1453-1525),即墨名宦,明成化甲辰(148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万历版《即墨志》有小传,弃官归休,自号“大崂山人”,筑华阳书院,时居崂山.

可见,崂山宫观流传的牡丹显异复生传说正是《香玉》篇的基本筋脉,《香玉》篇有自己的故事原型,可以肯定其当为蒲公游山时听到传说后的演绎发挥.据纪洎所记来看,《香玉》篇应非为蒲公游崂时写就,否则蒲文当传写于崂山宫观中,其后纪洎所记牡丹故事便应背于高氏所记而倾于蒲公所撰.

蒲公游山前后的数十年间,崂山南部宫观(上清宫、下清宫、白云洞俱在崂山南部)生长有古本白牡丹,宫观中一直流传有牡丹去后显异再生的传说.之所以流行如此传说,其意当如干宝《搜神记》自序所言,以求“发明神道之不诬也”① (P1),亦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谈及六朝鬼神志怪时所说,以之“张皇鬼神,称道灵异” ② (P24),是崂山道士的自神其教、自圣其地而已,从文体来看当归于“志怪”一类.

而蒲松龄据此传说而为的演绎之作,“虽尚不离搜奇记异”,然而“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和“粗陈梗概”之志怪故事原型相比,“演进之迹”甚明,是“有意”而作的“小说”,一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为唐传奇文所作的概括 ② (P44),《香玉》篇正是一篇“传奇”之文.

和约略记异的志怪传说相比,《香玉》篇演进之处甚多,著者用意颇费心机,故事演绎着力甚著:

传奇聊斋志异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传奇杂志

结论:志怪到传奇聊斋志异•香玉篇故事原型和演绎为关于对写作传奇聊斋志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聊斋志异传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