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乡土论文范文资料 与龙在乡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乡土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12

《龙在乡土》:本文是一篇关于乡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不只是皇家专享,龙文化贯穿在中国时间的春夏秋冬,浸润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起居.龙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吉祥物,不仅皇帝、皇族曾经被称为“天命真龙”,现如今,普通百姓也能被称为“龙的传人”.龙飞翔在庙堂,也腾游于江湖,庇佑一方百姓、增福减灾、促进生产.

岁在龙年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最重要的、和龙有关的时间刻度当然是龙年.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命名了中国时间的十二年轮转.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虚构性的动物,意义又非同凡响.

龙腾四海、金龙降喜、鱼跃龙门、生龙活虎、龙飞凤舞等2012壬辰年到来之际,诸如此类的吉祥祝福必将填满每个人的手机短信箱.而龙年的幸福不止于此,依照推断,这一年里,吉庆喜事都将增益于常年——民政局的结婚登记处将更忙碌,因为新婚夫妻们要讨龙凤呈祥的好彩头;医院妇产科的医师、助产士会马不停蹄,因为夫妇们望子成龙,都祈盼生个龙年宝宝;莘莘学子在龙马精神的鼓舞下,学业进步、红榜高中,恰恰迎合上“鲤鱼跳龙门”的吉兆.龙有丰富的吉祥寓意,人们在龙的精神的激励下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把握生活,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元宵节和舞龙

其实不必是龙年,随意一个普通年份也能让世界体会到龙的故乡尊龙、崇龙的气氛.不少中国传统佳节中都潜藏着龙元素,不经意就展现龙的神风异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题写的《青玉案·元夕》,词里说的正是元宵节观赏花灯、观看舞龙的盛况.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正月里仅次于大年初一的第二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当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吃元宵、观花灯、看舞龙、猜灯谜,庆祝新年新春的来临.

舞龙活动是元宵节庆典活动的 .龙头要起时,十几名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幻各种姿势,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助兴,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簇拥着舞龙队伍,一时间锣鼓齐鸣,热闹非凡.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别,各地的舞龙活动各有特色、不拘一格,有舞草龙、板凳龙、焰火龙、泼水龙多种之分.湖南汝城“香火龙”在各地舞龙运动中显得尤为特别,其主要材料采用的是汝城当地所产的稻草、棕叶、楠竹、向日葵秆等所用工艺是当地传统的扎制工艺.“香火龙”有圆龙、扁龙还有特制的磺龙,长度有7拱、9拱、11拱等,高度上最高4米多、最矮也有2.5米.每年正月的元宵夜,“香火龙”登场表演,其表演程序有“翻滚”、“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睡眠”等.引路和尾随香火龙的还有两头舞狮,除各自作翻滚跳跃的动作外,还作些引龙和随龙“护驾”动作.

香火龙舞动时,气势威武、场面壮观.只见暗夜里,火龙腾跃、香气缭绕,恰似一条真龙在夜空中邀游,人们追随着舞龙从街巷到田边地头,欢呼雀跃.最后,舞龙队伍在水塘边停下,草龙连头带尾扎进水里,也淹没了,适才追逐香火的飞虫.因此,汝城“香火龙”不仅有祭祀、娱乐的作用,还有祛除害虫的实用效果.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龙节.这是一个实实在在以龙命名的节日,诸多习俗也和龙直接相关.比如这一天的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面”,米饭叫“龙子”,肉卷馍叫“懒龙”等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巴掌大小的春饼就真像一片龙鳞,内卷用瘦肉丝和菠菜、豆芽、蒜黄等炒制而成的合菜,再配上葱丝和香油、面酱,吃起来鲜香爽口、有滋有味.

为什么要过二月二?又为什么叫龙抬头?天文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农历二月二前后,中国古代星象中的东方苍龙星座慢慢显现在天空中,恰似苍龙抬头.和西方星象不同,围绕北极星,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家把夜空中的恒星划分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三垣”指: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三垣”环绕北极星成三角状排列,“三垣”外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东苍龙,意即东方的星区犹如一条龙.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当冬去春来,苍龙星座就逐夜逐时从天边升起直至上升到天顶.苍龙头部是角宿,主星是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亢宿之后呈簸箕状排列的四星是氐宿,代表龙爪.农历二月二前后,大家只要有心观察夜空,便会看见角宿、亢宿、氐宿依次从地平线浮出,这便是“龙抬头”的过程.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熟知春龙节的由来,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城市人想观赏到澄净的夜空更是希望渺茫.但上溯一百年之前,中国还是自给自足、宁静祥和的传统农业社会,节日民俗基本都和农业生产紧密相扣,春龙节之于新一年的农耕活动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天前后,大地返青,春耕开始.俗语说“二月二、农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的早晨,地道的北方农家要在自家院子里,用草木灰撒成粮囤形状,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满盈.

端午节和龙舟竞渡

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民俗里有关于龙最亢奋的节日来了.

插艾草、包粽子.喝雄黄酒.戴五色缕,人们在这一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最激动人心的活动还是龙舟竞渡,而端午节的英文译名也是Dragon Boat Festival,足见龙舟竞渡的深入人心.就畅想这一画面吧——

江上百舸争渡、你超我赶.此时独占鳌头的那艘龙舟上,鼓手立于船头,大力敲鼓.伴随鼓声阵阵,是桨手们整齐划一的呐喊和水花飞溅的挥桨动作.江岸边,人头攒动,男女老少争先恐后;人声嘈杂,鼓劲、喝彩、叫卖声响成一片.凑巧的话,还有人被挤下江岸、扑通落水的咒骂声和嬉笑声.这所有的欢腾,配合夏天灼热的空气,把节日氛围推向鼎沸.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最广泛传颂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衷之,至此日以竹简子贮米,投水以祭之.”除屈原之外,还有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人,这些人物的共性是都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水而死.然而,撇开这些解释,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了“龙图腾”一说.他在经过大量的史事考辨之后,发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引出结论:端午节是上古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日,其形成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端午节的众多习俗其实都和龙直接关联,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半民俗的神人共娱节目,投粽于水是要将祭品献给龙神,乡民断发文身是为了显示自己龙之子的身份.

闻一多先生的观点不落窠臼,尽管发表于半个世纪前,但颇有文化人类学的时髦意味,近来也得到不少后来人的声援,比如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晓峰教授.刘教授引用日本古籍《年中行事抄》中保存的关于中国端午起源的记录:“等昔高辛氏子乘船渡海,急逢暴风,五月五日没海中,其灵成水神等或人五月五日,以五色丝荃缠投海中.荃缠变化成五色鲠龙,海神惶隐.敢不成害.”推证端午节为古代专门祭奠水神的节日,而龙正是水中保护神的化身.以上结论是否合理,文史专家还可再议.但这个观点确实提醒了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除了象征皇权之外,确实还有行云布雨、掌管水域的世俗神身份.时至今日,广东潮汕人过端午节,龙舟下水之后还是要划到龙王庙附近,祭拜神灵,祈求获胜和吉祥.

其实,中华大地上和龙相关的节令不只于以上几种,除了汉族,壮族、瑶族和哈尼族有“祭龙节”,崩龙族有“祭龙王节”,普米族有“龙潭祭节”,云南河口大瑶山瑶族有“龙公、龙母上天节”.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广泛图腾,从远古延展到今天,仍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处事思维以及国民精神.

乡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龙在乡土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乡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乡土栏目2017海鲜全集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