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勃拉姆斯论文范文资料 与勃拉姆斯升f小调奏鸣曲(Op.2No.1)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勃拉姆斯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31

《勃拉姆斯升f小调奏鸣曲(Op.2No.1)》:关于免费勃拉姆斯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勃拉姆斯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在钢琴演奏中,忠于原作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达到原作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并加入自身的理解.在对卡琴、阿劳两位钢琴家演奏录音版本的比较研究上,我发现演奏者要善于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借助那些有助于发展自身演奏特点的因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关键词】 勃拉姆斯 ;《升f小调奏鸣曲》;演奏录音版本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一、勃拉姆斯《升f小调奏鸣曲》Op.2 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一生著有三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52年,是勃拉姆斯最早创作的钢琴作品之一,具有许多勃拉姆斯创作初期的特征,无论是在调性上还是主题的表达上,他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古典乐派对奏鸣曲的要求,既反映了德国北部的纯朴无华、严肃庄重,也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亲切温柔,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特色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勃拉姆斯将这首《升f小调奏鸣曲》题献给他一生的挚友克拉拉.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第二乐章以自由的变奏曲来表现,第三乐章是三段式的谐叙曲,终乐章则是带引子及尾声的奏鸣曲.

二、两位钢琴家演奏录音版本比较研究

(一)两位钢琴家简介

1.朱里奥·卡琴

美国钢琴家,被公认为演奏勃拉姆斯作品最符合作曲家气质的钢琴家,他以擅长演奏勃拉姆斯的作品且技巧高超著称.卡琴是一位韵味纯正的钢琴家,对欧洲音乐有深刻的理解.他同时也是位学者型的钢琴家,对勃拉姆斯的作品有独到的理解,他阐释的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全集具有经典意义.卡琴属于演奏澎湃的类型,有炉火纯青的钢琴技艺,他弹奏出的音符,就像一朵朵跳动的火焰一般扣人心弦.

2.克劳迪奥·阿劳

阿劳是20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的演奏范围广泛,从巴洛克到20世纪的作品均有独到的建树,尤其是德奥音乐的权威演奏家,他因演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而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阿老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技巧高手,他的技术无以伦比,他的琴声与众不同,音色丰富、厚实,如同历经数年而口感日渐醇厚的葡萄酒.他演奏时富于个性,又充满,试图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来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他认为演奏的过程既是对原作品的阐释过程,又是体现演奏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的过程,这二者保持平衡是决定演奏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演奏要點比较研究

笔者选择卡琴与阿劳两位钢琴家的演奏录音版本,分别从力度与层次、声音与触键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1.力度与层次

在力度的处理上,两位钢琴家遵循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理解,合理进行二度创作,弹奏出各具特色的力度变化,并且恰当地处理好旋律与伴奏的层次.

卡琴的演奏无论是在力度的震撼力上,还是层次上的鲜明度都非常突出,他弹奏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音响.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情绪,尤其是在1-8小节(谱例1),从ff到P到ff的力度幅度做做到非常到位,力度变化层次非常丰富,音乐色彩浓厚.

进入副部之后,从第42小节(谱例2)开始,阿劳对力度的强弱起伏把握做到非常自如,层次分明,特别是对渐强之后的ff和渐强之后的突弱(50-51小节)(谱例3)把握做到非常精彩,音乐表现游刃有余,是全曲重要的点睛之笔.

第116小节-123小节(再现部第1小节)(谱例4),阿劳由弱到强的推动力上虽然没有卡琴演奏的那么夸张明显,但是在第116小节弱音力度的处理上却非常讲究、音色很美.而卡琴对此处的处理就没有从弱开始而是一直渐强,力度幅度非常大.随着音乐的进行,内心的情绪开始逐渐地爆发,一气呵成直到第123小节ff,音乐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乐句,预示着情感的完全爆发.

再现部第131小节-135小节中(谱例5),卡琴的弹奏非常肯定,双手八度进行声音铿锵有力,两个声部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呼应,把全曲再次推向.而阿劳的演奏更注重情绪的表现和音质的处理,他的音色也更润一些,但在力度与层次上显做到不那么鲜明,比较单薄.

尾声部分(谱例6)仅在第191-192小节两个小节,就有一个由弱到突强的力度变化,阿劳由轻到突强的演奏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夸张但不喧嚣.卡琴虽然也作了突强的处理,但是在弱音的处理上却不是很讲究,因此听起来层次不是很鲜明.

2.声音与触键

每一位钢琴家对乐曲的诠释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音色以及独特的触感.阿劳与卡琴这两位钢琴家力求在勃拉姆斯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弹奏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特色.

在呈示部中,卡琴在主题旋律的弹奏中,更多地强调音色的清晰、透明.他基本上把握了勃拉姆斯奏鸣曲的特点.特别是从连接部的第31节开始,右手16分音符的跑动处,手指重心移向每乐句的高音,明显突出旋律高音,使每个音符的音质都晶莹剔透.阿劳的声音更加富有歌唱性,旋律线条抑扬顿挫,听起来非常清楚.他的速度虽然没有卡琴快,但声音非常连贯、饱满.触键时注重手指与手腕的完美配合,把每一个小连线、顿音、跳音、重音等记号都演奏做到天衣无缝.

从展开部开始,阿劳的演奏音色明显变做到柔和,音乐形象非常鲜活,并以适度的手腕力量控制奏出不同的音色.恰当地处理了旋律与伴奏二者的层次,旋律线条也显做到更为流畅且层次也更加分明.整个演奏呼吸自然,触键讲究,尽管强弱对比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弹奏过程中很注重音色之间的细腻变化,音乐很有内涵.而卡琴的演奏大气自信,既热情似火,又抒情歌唱,将音色的明暗对比协调做到非常到位,充分地展现了勃拉姆斯奏鸣曲交响性的一面.

在再现部,卡琴的演奏并非单纯地强调旋律的力度,而是力图通过左右手旋律与伴奏的对比来衬托音色的变化,强调音乐的内在张力.到了再现部,音乐再次进入,演奏者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将音乐的感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当演奏到ff力度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演奏家们将全身的力量都积聚到手指尖上,此时的情绪也达到了最高点,好似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涌流不绝.

在尾声部分,左右手三连音的弹奏铿锵有力,两个声部之间相互照应.此时,音乐进入到一个更快、情绪更热烈的尾声,两位钢琴家手掌的架子固定、指尖力量集中,下键速度快,手臂力量自然贯通,突出左手低音,把每个音符都表现做到淋漓尽致.阿劳对这部分的处理,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是他力求清楚地弹满每个音符的时值,因此声音听起来非常厚重,有立体感,音乐的内在张力也表现做到非常到位.卡琴对此处的演奏处理让人觉做到音乐始终在不断持续地流动,如滔滔江水一般永流不息,使听者的内心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最后演奏者用完满的弱音处理结束全曲,音乐颇具结束感.

本文通过对卡琴、阿劳两位钢琴家演奏录音版本的比较研究,使我们领略了钢琴演奏诠释的多样性.卡琴、阿劳两位钢琴家在体现勃拉姆斯音乐风格特点的同时,加入了自身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卡琴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指灵活、感情浓烈;全曲音乐紧凑、气势恢宏,把勃拉姆斯的音乐美充分地表现出来.卡琴的演奏变化万千,能瞬间吸引听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演奏完全忠于原谱,非常有说服力.而阿劳的演奏风格非常细腻、严谨,音质饱满,整体演奏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

文中涉及到的仅仅只有两位钢琴家,这是笔者对勃拉姆斯钢琴奏鸣曲演奏比较研究的一个开端.随着今后不断深入研究,还应当探索其他钢琴家演奏勃拉姆斯钢琴奏鸣曲的不同特色,对于这一专题的研究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与演奏实践中继续深入探讨,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旭娜.勃拉姆斯三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J].乐府新声,2011(02).

[2]彭韵.《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学报,2011(02).

[3]俞婕.从《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看勃拉姆斯的浪漫主义情怀[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4]陈治.简述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特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5]唐艺.化解古典戏剧性与浪漫抒情性矛盾的典范——勃拉姆斯的奏鸣曲[J].山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6] Denis Matthews.于少蔚译.勃拉姆斯钢琴音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勃拉姆斯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小福尔摩斯杂志

结论:勃拉姆斯升f小调奏鸣曲(Op.2No.1)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勃拉姆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勃拉姆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