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勃拉姆斯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的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勃拉姆斯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4

《对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的探究》:本文是一篇关于勃拉姆斯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是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代表作品,乐曲中反映出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思想.在乐曲创作上,勃拉姆斯虽采用简洁的曲式结构,但却将各种音乐元素,如和声、节奏、旋律及动机处理等作了丰富的变化,塑造了其独一无二的音乐语言.本文将就四首钢琴小品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演奏者在乐曲诠释上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创作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J658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

1892至1893年间,勃拉姆斯在巴德?伊雪尔(Bad Ischl),这座位于萨尔兹堡附近的小城,陆续完成了四套钢琴小品-作品116至119.作品119正是勃拉姆斯在晚年孤独悲伤之余,为克拉拉所写的作品,更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首钢琴作品.

二、《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创作特点分析

(一)第一首,b小调《间奏曲》,慢板

1.大胆的和声手法

在乐曲开头前四小节,勃拉姆斯运用三度音程向下堆叠构成纵向的和声背景.此四小节在和声进行上藉由二度下行的模进手法及循环五度的方式将开头的主和弦进行至属和弦.勃拉姆斯刻意安排不协和音的堆叠以制造出带有忧郁氛围的和声色彩.在弹奏时除了要留意纵向不协和音的和声色彩之外,同时也要强调上声部的横向旋律行进.因此,以触键上来说,需将主旋律及和声堆叠音作清楚的音色层次区别,而主旋律声部的手指应稍微加深触键.

2.特殊节奏的运用

勃拉姆斯对于某些节奏型的偏好,在作品119中也随处可见,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赫米欧拉(Hemiola)节奏的使用.作曲家喜爱在乐曲之前安排节奏上的切换,像是节奏的增减值、交错节奏、三连音节奏、切分音及赫米欧拉节奏等的运用,借此增强乐句的张力及紧凑感,此为勃拉姆斯创作手法的一大特点.如第21至24小节,勃拉姆斯运用了赫米欧拉节奏型及减值的手法,来加速乐句进行的紧凑感,并达到本曲的第一次.

3.复音手法

勃拉姆斯相当喜爱巴赫的作品,其作曲手法也受到巴赫的影响,因此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多声部的织体,呈现出复音音乐手法,如对位、卡农、模进等写作技法,此为其创作钢琴音乐的显著特点.在演奏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时,要特别留意多声部的处理.此外,勃拉姆斯特别喜爱中间音域的温暖音色,因此,时常可见在中间声部隐约含着旋律线来跟高声部主旋律作呼应,演奏者需留意到此细微的声部处理,才能确实传达出细腻的音响变化.

(二)第二首,e小调《间奏曲》,稍微激动的小行板

1.主题变形手法(Thematic tranormation)

弹奏此曲要特别留意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主题变形手法(Thematic tranormation),也就是勃拉姆斯运用不同的节奏、音符时值、调性、乐句及表情记号等安排,使做到A、B两段虽是运用相同的旋律素材,却展现出不同的性格面貌.这种素材相同,只因作曲手法的改变,而将A段急切的、略带阴郁的,且踌躇不定的性格转变为B段优雅如歌似的圆舞曲,即为主题变形手法的运用.

2.复音手法

在此曲中也可发现勃拉姆斯使用了对位及卡农等复音手法,使做到左右手旋律产生对唱、呼应的效果.如第53至55小节,右手卡农的手法,将左手的旋律完全模仿,使做到左右手产生如同二重唱般的效果,而此作曲手法也传达出勃拉姆斯内心深处的浓烈情感.

3.和声手法

此曲的和声手法除了浪漫乐派常见的平行大小调转换及属七和弦不解决之外,比较特别的是在第60至61小节,勃拉姆斯在B段(c-d-c’)的再现c’段运用了旋律先再现后,和声才确立的作曲手法,使做到旋律先配以E大调ii级的副属和弦,与B段开头主题相呼应,直至第64小节后才明确导回E大调和声.此和声手法使做到第60小节虽是重复B段主题,但和声上却是带有升f小调色彩,在演奏时需留意此细微的和声色彩转变,以传达出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第三首,C大调《间奏曲》,优雅且游戏般地

1.动机发展手法

此曲中最主要的作曲手法便是以单一主题动机作发展以贯穿全曲.关于本曲的曲式,有学者认为勃拉姆斯省去对比乐段,以贯穿式(through-composed)的方式连贯全曲,也就是说此曲在动机上呈现明显的一致性,以单一的素材多次出现在各段落中,并藉由动机发展贯穿全曲.另外,也有学者支持此曲为三段体曲式,因为在第25至35小节中,此段落以连续性的转调和模进手法,力度记号也较A段运用频繁,并且借由调性上的迅速转变以及表情记号出现的次数增加使做到段落之间在音乐情绪上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形成三段体结构.但不管是一段体还是三段体的论点,乐曲的发展都是依靠单一主题动机来进行,只是作曲家在此动机基础上更改其它元素,而使做到主题有了不同的音乐性格.

此首间奏曲,承接了第二首间奏曲的动机,在中音(E)、属音(G)及下中音(A)这三个音上作动机发展.有趣的是,此曲中勃拉姆斯将主旋律放置于内声部,特别展现出中音域溫暖且朴实的音色.在弹奏时,应强调右手内声部主旋律,可将重心多摆在右手的大拇指及食指,以增加触键的力度,同时保持手腕是具有弹性的,这样音乐的层次感就会很鲜明.

(四)第四首,降E大调《狂想曲》,坚决的快板

1.动机处理手法

此曲的曲式结构为A-B-C-B’-A’加Coda的拱形曲式.二度音程的三音动机(C-D-降E)是本曲中最主要的核心动机,此三音动机最明显的地方是在第61至64小节,其功能是扮演衔接B段的过门,带有鲜明的预告作用,而B段旋律也是奠基在此三音动机上.之后,此三音动机更是被充分运用,除了在B段结尾的过门乐段再次使用三音动机之外,C段的乐曲氛围虽然从B段的紧张不安转为优雅愉快般的,但主要旋律仍是采用此三音动机来发展.接着,此三音动机在C段也不断出现,像是第109至114小节便是以三音动机作三次的模进.特别有趣的是,在C段结束要衔接B’段前的过门,勃拉姆斯却是选择使用反向的三音动机,此作曲手法的巧妙安排也使做到B段与C段的乐曲转折是自然且符合逻辑的.这三音动机扮演着多重的角色,除了扮演衔接乐段的过门及作为旋律动机之外,在A段的内声部也可以发现此隐含的三音动机.在弹奏时,应该要留意到此三音动机的运用及发展,才能确实掌握住整首乐曲的核心架构.

三、结语

勃拉姆斯可说是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的重要代表之一.就乐曲结构及织度上来说,勃拉姆斯继承了巴洛克与古典时期惯用的作曲手法,像是在织度上,他常以对位的技法呈现复音音乐,且旋律的移动多以三度、六度为基础.再者,勃拉姆斯秉持着古典音乐中所强调的形式主义,以理性、均衡、节制的方式呈现完美的结构.就旋律及和声上来说,勃拉姆斯的创作技法则偏向浪漫乐派元素,如就旋律创作来说,勃拉姆斯运用了浪漫时期作曲家喜爱使用的主题变形手法;就和声上来说,勃拉姆斯相当前卫地运用了主十三和弦来扩张三度音程的结构,使其作品展现出浪漫音乐丰富的声响与色彩效果.显而见之,勃拉姆斯将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与浪漫主义的精神相互融合,因此,在弹奏作品119时,要特别留意作品中所含括的理性层面-巴洛克及古典时期技法,以及感性层面-浪漫时期技法,才能确实将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的乐曲精髓完美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Paul Holmes,王婉容.伟大作曲家群像:布拉姆斯[M].台北:智库文化,1995.

[2]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论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杨皓云(1984—),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勃拉姆斯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小福尔摩斯杂志

结论:对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小品作品119的探究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勃拉姆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勃拉姆斯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