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年味儿论文范文资料 与年味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年味儿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25

《年味儿》:本文关于年味儿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年味儿是什么?

记得幼小的时候,每年刚进腊月,就常听大人们在讲“闻到年味儿了吗?”“已经有年味儿了.”如果按照年龄划分,我觉得年味应该分三段.

孩提时代,年味是那金黄灿灿的黄蒸香.

打刚记事起,每年刚进腊月,有时还会更早一些,母亲就会把父亲当年开荒种得的新玉米和从农村老家买来的粟米淘洗干净,先上笼屉蒸了,蒸至半熟品时,再放到大筛子上,到院外晾晒干了,晒透了后,再背到矿上的磨面房去加工成面粉.在母亲忙活的这段时日里,父亲也不会闲着,他会趁着晚上我们姊妹们做完功课后,把我们几人组织到一块儿,将秋天挂晒在房外的干豆角拿回,按年龄大小,每人分一堆儿,开始剥豆角.

时至今日,儿时的记忆依然犹新.姊妹们在昏黄的灯光下,每人面前摆放一个容器,一边戏笑着,一边将一个个干豆角开膛、破肚、取出豆粒.各自将分配的任务完成后,统一倒入父亲的大盆里,直到听到父亲说:“数量差不多了,孩儿们都先去睡吧.”大家方才去睡觉.把我们姊妹们安置睡去后,父亲会独自一人再忙活半天:淘洗豆粒、沥干,再将干净的豆粒放到蒸锅里去煮.究竟要煮多长时间,只顾睡觉的姊妹们谁也不清楚,只是等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就会看到厨房里堆满了一大盆已被父亲煮好、捣碎的豆沙泥.当年纯有机的豆沙泥芳香,现如今无论如何是从那转基因的大豆里无法找寻到的.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接下来的几天里父亲和母亲仍然是分工合作.父亲负责和面、擀饼,母亲则操持填馅、捏团.

我的母亲是个很精细的人.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做黄蒸也是很有讲究的.玉茭面和粟米面的比例要合适、和的面团要不软不硬、揪剂子要不大不小,特别是填豆沙馅时更要有把握,要保证做到面完馅完,再就是大小要一样、外观要漂亮.只有把这些要领都掌握好了,蒸出的黄蒸才能是既美观又香甜.

儿时的冬天特别的冷,冻在柴房里的两大缸黄蒸足足要从腊月吃出正月.不仅早上熘着吃、晚上煮着吃,有时连中午饭都吃.黄蒸是一种粗粮细做的吃食,虽说食材便宜,但程序繁杂、做工精细.从开始准备到最终做成成品,至少要用六到八天.因此,只有到了腊月,大人们才会费这么大的功夫去准备这独具当地特色的吃食,所以说,闻到了黄蒸味儿,大年就快到了.

这些年来,单元里的几户老人,逢到腊月仍在做黄蒸吃.上下楼道时,每每嗅到那透着别样鲜气的黄蒸香味,都会勾起我儿时的回忆,都会引发我对母亲和父亲的深切怀念.黄蒸,它是我儿时的一段怀想;它是我对父母亲大人的一份哀思;它更是督促我勿要忘本、学会感恩的一种鞭策.黄蒸,就是我孩提时代最美、最香的年味儿.

少年时代,我觉得年味儿当是那白萝卜、大葱、猪肉馅的饺子香.

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大姐已由知青转为工人,虽然收入不多,但也足能自食其力.二姐和哥哥也分别升入了高中和初中,粮食供应本上的定量也由先前的每月每人二十七斤升为三十二斤,由此,不仅家里的粮食总量多了,供应的细粮也相应多了一些.父亲每月的五十三元工资仍未涨,但相对先前,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是好了许多.尽管那时腊月和正月里的早饭仍旧是炒酸菜加熘黄蒸,但腊月二十三、年三十的晚上和正月初一早上的饺子是一定要吃的.

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无论做啥事,她都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包括做饭和炒菜.当年我们大院里住着十二户人家,我妈无论是纳底、做鞋、针线、制衣还是做饭、做菜的手艺那是公认为一流的,特别是我妈调的饺子馅,很多时日成为大院里其它人家推崇的榜样.

应该说,那个时代大院里人家的生活条件虽稍有差别,但都还不算太富裕.为了让自家孩子都能按照年俗吃上饺子,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可谓费尽了心思.那时买猪肉是按人头凭票供应,家家年货里的猪肉都有上限,如何能将非常有限的猪肉进行合理分配,是考量一个家庭主妇称职和否的标准.我的母亲在这方面堪称是位精打细算的能手.她能将全家仅有的五斤猪肉安排得井井有条.非常稀罕的五斤猪肉既要有炖肉、炸丸子,也要留出炒烩菜和炒盘子的所需,特备是剁饺子馅所用的猪肉那可是要经过她再三的拿捏和考量的.多了唯恐占用了其它所需;少了又怕影响了孩子们早已垂涎的饺子香气.面对有限的食材,母亲总是在把握细节上做足了文章,从剁馅、调味儿到和面、擀皮、包饺子,每一道工序母亲都会精工细做.用邻家大妈的话讲:母亲包的饺子,不仅香气四溢,就连饺子的外观和大小都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母亲做的饺子余味留香.因此,打腊月二十三晚上吃了第一顿饺子后,这年味儿就更足了.啥时吃第二顿饺子?啥时吃第三顿饺子?在一天一天的倒计时间里,大年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好吃不过饺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吃着母亲做的饺子,不仅感觉好吃、解馋,我还逐渐从中领悟到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吃饺子仅仅是过年的专利,但是,从母亲一年里少有的几次做饺子的过程中我渐渐得到了计划、统筹、节俭、认真的启蒙;从此我慢慢学到了合理调配、周全精细的思维;我开始悟到了节俭持家、勤能补拙的真谛.饺子不光好吃,饺子给予我的更是一份思念、一份感悟、一份寄托和一份人生的启迪,时至今日,依然荡气回肠.

青年时代,年味儿是那热气四溢的火锅香.

随着我们姊妹四个相继就业、结婚、成家、生子,以往的两代六口人家已变成了三代十几口的大家庭.虽说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生活标准越来越高,可原先急切盼望过年的劲儿却越来越少,早些年全家动手忙腊月的热乎气儿也越来越小了.一些从超市里买回的熟品、半熟品取代了父母亲亲手制作的黄蒸、枣馍、豆包和炖肉、烧肉、酸菜.“忙腊月”的气氛越来越淡,“闲正月”的气氛倒是越来越浓.

由于父母亲的坚守,“初一饺子初二面”的习俗仍在继续,初三炒盘子、初四吃烩菜的传统也在延续.随着家里经济条件的不断富裕,食材逐渐丰富了,数量慢慢增多了,质量也越来越提高了,可终究还是找不回儿时过年的那份浓烈.每年的正月初一、初二总是在惯例中淡淡而过,只有等到正月初三大姐、二姐举家回来拜年的这一天,才是我们家过年的日.每年的这一天,虽然母亲挖空心思、变换花样制做的美味佳肴不胜枚举,但记忆最深的还属父亲亲自下厨做的什锦火锅,这是那几年父亲招待闺女、女婿和外孙的压轴大菜.

年味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年味儿为适合年味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年味儿 烟花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