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大海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江大海文人记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海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0

《大江大海文人记忆》:这是一篇与大海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近些年,出版界流行话题书.

一本书的内容,如果成了文化界的话题,就有可能畅销了.

2009年以后,在海峡另一侧的台湾岛上,人们在热议“大江大海”的话题.这自然是与1949年那场国共决战有关.六十年了,人们在回忆,在感慨,在反思,这一切,都是由几本书的出版引发的.

有关这个话题,齐邦媛创作了《巨流河》,王鼎钧写出了《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龙应台有《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李敖又出版了《大江大海骗了你》,公开与龙应台论战.

作为编辑的我,自然会及时关注到上述几本新书.在我看来,书中讨论的,原本就是两岸的共同话题,只是由于观照历史的角度不同,不同作者所呈现的“大江大海”面目各异.无论如何,这些记述,连同大陆作者在此时出版的大批纪念共和国建立60周年的作品一起,共同作为20世纪一段重要历史的回顾,其实是相辅相成,互补互足的.因而我极愿把它们介绍给大陆读者,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历史的不同面相.

然而,有时事随人愿,有时遗憾多多.

我首先接触到的是齐邦媛的《巨流河》.

2009年冬日的一天,编辑冯金红拿来一本厚厚的台湾版精装书给我,说是王德威推荐给三联书店的,希望出中国大陆版.

王德威是三联的老作者,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文学批评家.我的直觉是,由他来推荐,此书定不简单.冯金红告诉我,此书作者齐邦媛是王德威的老师.

这本书是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暗红色的封面,以一幅城市遭到轰炸的照片作为背景,左上角印着三个巨大的白字:巨流河.

书的封面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我当时就敏感到它是一部具有厚重历史感的书.周末,我捧起它便不能释手,被它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

这是一个大时代的真实写照,作者以自己一家两代人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勾勒出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历史图景.作者的文笔温婉深沉,含蓄内敛,写人叙事,情貌毕肖.王德威在书末的评论里,称这本书“如此忧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它发出了一种“洁净”的声音,“一个跨越历史,从千年之泪里淬炼出来的清明而有情的声音.”

这真是一部非常典雅的文学作品,但作者自己似乎并没有把它当作文学来看待,她有感于六十年来,“殉国者的鲜血,流亡者的热泪,渐渐将全被遗忘与淹没了”,于是决心要为“生身的故乡和为它奋战的人写一篇血泪记录”.

作者的家国情怀,作品的微言大义,使这部回忆录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部个人角度的20世纪实录.它是感性的,充满着感情,但更是理性的,倾注着深邃的思考.对于我们,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打开了反思历史的另一扇门.

这样的好书当然要出版.三联书店很快便与作者签订协议,向大陆读者介绍这本书.

我们请美术编辑蔡立国重新设计了封面.采用藏蓝底色,以一条乳白色的河流蜿蜒曲折地贯通其间,把封面和封底截成上下两半.以此隐喻作者的感叹:“渡不过的巨流河.”

首印两万册.我们有信心,它定会受到读者欢迎.

果然,出版几个月后,《巨流河》分别获得深圳读书月和新浪网举办的2010年度“十大好书”评奖的第一名.

我和责任编辑刘蓉林代表三联去参加新浪网的颁奖,当时很有几分激动.想起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因为作者远在台北,来往不便,我们连新书发布会都没有开过,几乎是没有做过一点宣传,但是它居然脱颖而出,而且众望所归,名列获奖作品榜首,真是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因而发表获奖感言时,我讲了一通“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闪光”之类的漂亮话,说得同行们难免有些嫉妒和眼红.

然而因为获奖,这本书真的成了畅销书,此后一印再印,连印数版,销量接近二十万册.《巨流河》台湾版封面

不久,齐邦媛又寄来了一本新书,即台湾“中研院”访谈整理的《齐世英口述自传》,征询三联的出版意向.齐世英字铁生,人称“铁老”,是齐邦媛之父.他的故事,在《巨流河》中浓墨重彩,给人印象颇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口述自传,也是一个“大江大海”的主题,可以视为《巨流河》的姐妹篇.

在我心目中,齐世英是值得大写的人物.这个怀抱理想、刚正不阿、铮铮铁骨的东北汉子,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因不满军阀混战,参与郭松龄反对张作霖的军事行动,兵败险遭劫难,后转投国民党,成为该党“辽字第一号党证”持有者,主持东北党务.抗战期间他奔波操劳,救难济民,铁肩担道义;赴台后,他作为“大佬”级别的人物,与国民党专制政治分道扬镳,由于坚持*理念,先是被蒋介石一怒之下开除国民党籍,继而又与雷震等共同谋划筹组“中国*党”.直到晚年,他一直是对台湾*化运动影响甚大的人物.这个人,他从“大江”到“大海”的经历,代表了一代正直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

然而,这本自传的出版却让我很费踌躇.原因是它的内容不完整,作者本人的口述截止到1949年.可能是他对自己后来的经历故意隐讳所致.齐邦媛曾说,她父亲是那种“君子绝交,不出恶言”的人,蒋介石开除他的国民党籍,他仍然称蒋为“蒋先生”,批评蒋的政策,从来对事不对人.基于这种温柔敦厚的个性,他对自己赴台以后的遭遇、内心的苦闷缄口不言.这当然是一大缺憾,因为在我看来,他在台湾的四十年抗争,才是他一生最为辉煌之处,他的人格力量,他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在这里.

尽管齐邦媛已经意识到上述的缺陷需要弥补,她给这本口述自传增加了六篇附录,收录了康宁祥、梁肃戎等关于齐世英参与台湾*化运动的一些片段回忆.然而增补文章大多语焉不详,不仅缺乏对于历史事件的完整描述和记录,而且尤其缺乏当事人自己对于这些事件的所感所思.

大海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大江大海文人记忆为适合大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海解说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