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罪和罚论文范文资料 与罪和罚以与生命记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罪和罚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8

《罪和罚以与生命记忆》:这是一篇与罪和罚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群山之巅》(迟子建)——《南方》(艾伟)——《黑白照片》(东黎)——《文学史微观察》(李洁非)——《三人二足》(鲁敏)——《刺杀希特勒》(娜彧)——《小生命》(盛可以)——]

2015年初,首先进入我们阅读视野的长篇小说,是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载《收获》杂志2015年第1期).一般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总会有若干能够被看作中心人物的人物形象存在.但认真读过《群山之巅》之后,敏感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虽然说在这部篇幅只有20万字左右的文本中活跃着多达三四十位人物,但你却很难做出究竟哪一位或者哪几位方才能够算得上小说中心人物的判断来.由此即不难推断,迟子建在《群山之巅》中实际上采用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叙事策略.所谓“去中心化”,就意味着作家采取了散点*的艺术聚焦方式来面对故事发生地龙盏镇的那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如此一种艺术聚焦方式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作家的多少带有一点“齐物论”色彩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所谓“齐物”,就意味着不仅地位身份不同的人们在迟子建眼里是等量齐观的,而且人与其他各类事物之间也都处于可谓众生平等的状态之中.举凡动物、植物,甚至包括自然风景在内,在迟子建的小说文本中皆不存在等级上的差异.众所周知,迟子建小说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特别擅长于自然风景的点染描写.这一点,在《群山之巅》中同样有着突出的表现.比如最后第十七章中的一段文字:“但霜也有热烈浪漫的一面,它浸入树叶的肌肤,用它的吻,让形形色色的叶片,在秋天如花朵般盛开.松树的针叶被染得金黄,秋风起时,松树落下的就是金针了.心形的杨树叶被染成烛红色,秋风起时,它落下的就是一颗颗红心了.最迷人的要数宽大的柞树叶了,霜吻它吻得深浅不一,它们的颜色也就无限丰富,红绿交映,粉黄交错,秋风起时,柞树落下的,就是一幅幅小画面了.这时你站在龙山之巅,放眼群山,看层林尽染,会以为山中所有的树,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花树.”我曾经一度以为,迟子建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极富感染力的精彩风景文字,乃是因为作家内心中有着一种强烈的自然之爱.现在看起来,这种理解未免显得有些肤浅.自然风景点染描写的背后,固然有着迟子建的自然之爱,但更重要的,恐怕却是作家自己也未必能够清醒意识到的“齐物论”思想.从现代性的角度去理解,迟子建“齐物论”的思想立场,一方面意味着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物的主体性的最终确立.因为“去中心化”叙事策略的采用,《群山之巅》自然也就成为了一部没有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悉数登场的那些龙盏镇人物,可以说都是小说的主人公,也可以说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物,都因此而获得了充分的主体性.伴随着小说人物主体性的普遍获取,《群山之巅》也就成为了一部具有人物群像式展览结构的长篇小说.我们之所以把《群山之巅》判断为一部“北中国乡村世界的生命浮世绘”,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关于小说写作,米兰·昆德拉曾经有过这样一种看法:“小说,是个人想象的天堂,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人是真理的占有者,但所有人在那里都有权被理解.”①非常明显,昆德拉此处主要是针对现代小说发表自己看法的.在他看来,一部优秀的现代小说就应该是“所有人在那里都有权被理解”的一种基本情形.迟子建《群山之巅》对人物群像式展览结构的采用,小说人物主体性的普遍获取,正可以被理解为“所有人在那里都有权被理解”的形象注脚.更进一步,假若超越文学的范畴,联系现代社会理论,那么,迟子建《群山之巅》中人物主体性的普遍获得这一文本事实,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对于现代权利的一种充分尊重.在这个意义上,细品“群山之巅”这一标题,则会有别一种感悟生成.我们注意到,在小说后记中,迟子建说过这么一番话:“辛七杂一出场,这部小说就活了,我笔下孕育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相继登场.在群山之巅的龙盏镇,爱与痛的命运交响曲,罪恶与赎罪的灵魂独白,开始与我度过每个写作日的黑暗与黎明!”依照作家自己的说法,在写实层面上,“群山之巅”的所指自然应该落脚到“群山之巅的龙盏镇”上,因为故事的集中发生地正是龙盏镇,而龙盏镇一个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正是处于巍巍群山的簇拥环抱之中.但是,在象征的层面上,标题中的“群山”是否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对芸芸众生的一种隐喻式表达呢?

要想在一部大约2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以散点*方式同时描写数十位人物,对迟子建来说,最大的考验恐怕就是怎样才能保证赋予这一众人物形象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就我个人一种真切的阅读感觉,《群山之巅》的思想艺术一大成功处,即在于虽然用笔不多,很多时候只是略做点染涂抹,但一众人物形象却大多生动、丰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很多人物有着可以震撼人心的人性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人性深度,我们必须联系迟子建后记中“爱与痛的命运交响曲,罪恶与赎罪的灵魂独白”这句话来加以理解.而这,也就意味着,“爱与痛”“罪恶与赎罪”“命运”“灵魂”,正是我们进入并解读这些人物深邃人性世界的关键词.一旦我们依循着上述关键词进入《群山之巅》,就不难发现,迟子建在塑造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其实特别在意于一种精神分析深度的挖掘.关于精神分析深度在现代小说中的重要性,我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观察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趋势,尤其是小说创作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实,就是举凡那些真正一流的小说作品,其中肯定既具有存在主义的意味,也具有精神分析学的意味.应该注意到,虽然20世纪以来,曾经先后出现了许多种哲学思潮,产生过很多殊为不同的哲学理念,但是,真正地渗透到了文学艺术之中,并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着实质性影响的,恐怕却只有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两种.究其原因,或者正是在于这两种哲学思潮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着过于相契的内在亲和力的缘故.一个不容忽视的明确事实就是,那些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中,有很多都明显地体现出了这样的两种特征.远的且不说,近几年来陆续获奖的大江健三郎、帕慕克、奈保尔、耶利内克、库切、凯尔泰斯、克莱齐奥等作家,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就很突出地体现着我们所说的这两个特征.即使是那些非诺贝尔奖的优秀作家,比如日本的村上春树、加拿大的阿特伍德等,他们的小说也都同样具备着这样的两个特征.”②从这个意义上说,迟子建在《群山之巅》中面对人物时那样一种精神分析式的艺术姿态,就可以说有着极其鲜明的现代性色彩.

罪和罚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罪和罚以与生命记忆为关于罪和罚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罪和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