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餐馆论文范文资料 与美国中餐馆追根探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餐馆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2

《美国中餐馆追根探叶》:这篇中餐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关于中餐馆在美国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随着淘金热,大量的美国人涌到加州,在加州的华人发现,不光淘金可以发财,从事与淘金者生活有关的生意和服务,也可以致富.于是,就有一部分华人在淘金者的居住地从事服务业.来自中国的华人对种菜情有独钟,他们喜欢烹调好吃的食物,一些美国人也喜欢他们烹饪的食物.

中餐馆的兴起,跟大量华人对传统中华饮食的需要分不开.除了淘金潮华人大量进入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兴建也带动一批华人进入美国.1872年,纽约旅游作家、《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记者诺德霍夫(Charles Nordhoff)走访建设中的 San Joaquin Valley 铁路,记载了加州华工的食物种类:“这些菜实在让我好奇,包括:干牡蛎、干鳕鱼、咸鱼干、炒米饼、干竹笋、咸菜、中国糖、四种干果、五种干燥蔬菜、粉丝、干海带、中国火腿肉、鳗鱼干、干豌豆仁、干蘑菇、干蔬菜、干蚝、干鲍鱼、大量的茶和大米.他们还买新鲜屠杀的猪肉,休息日他们吃家禽.”他们从一家商店购买这些食物,将食物保存在轨道尽头的几辆汽车上.因为干货储存方便,易于制作且种类繁多,铁路华工所吃的食物,比白人工人丰富得多.

华工加入太平洋铁路建设,虽然工作辛苦,但饮食丰富.根据诺德霍夫的报道,铁路华工被分成约12~20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厨师,厨师由承包商付钱雇,华人有自己的炊具和帐篷.他们吃中国菜,自己购买各种食材,烹制传统中国饮食.食物包括花菇、紫菜、金针菇、枸杞、鱿鱼干、干蔬菜、干蚝、红枣干等.华人也不直接饮用山泉水,每天煮热水,避免了得疟疾.铁路建设雇用许多华人,这些华人在饮食上的家乡风味带动了食品进口.铁路工人称为“南货”的食品由进口商直接从中国进货,旧金山是中国专卖店的集散地.1856年,旧金山有33家店卖“火腿、茶、咸鱼干、干鸭和其他一些古灵精怪的中国食物”.进口商在广州和香港设有“金山厂”的分公司.铁路工人的食品需求带动进口业务.这些进口商成为华人餐馆的供货商,带动中餐馆的兴起.

中餐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甚至可以撼动美国《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为华人移民美国设置了巨大的障碍,限制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安抚了美国白人劳工的情绪.但《排华法案》施行的同时,还有一个例外条款,授予华人特殊商人签证,持这种签证不仅可以自由进出美国,还可以从中国引进华裔劳工.特殊商人签证只适合某些特许行业,美国联邦法院同意将中餐馆纳入例外清单.这个特殊条例,等于在《排华法案》中撕开了一条裂缝.

华人特殊商人签证给一些华人以“商人身份”进入美国打开绿灯,而且还允许商人亲属入境.1915年,当餐馆老板被给予这种特殊身份之后,美国的中餐馆数量激增.中餐馆的年营业额在1920至1930年间翻了一番.

《排华法案》通过之前,华人男子大多在洗衣店工作,因为《排华法案》,他們不敢回国.华人特殊商人特殊签证意味着,他们可以持这个签证自由进出美国、返乡娶妻,回到美国生根落叶,共组家庭.于是,他们干脆改行做起餐馆生意.“炒杂碎”(chop-suey palaces)店超越洗衣店,成为中国劳工的主要雇主.

华人利用这个条例,通过开中餐馆的特殊商人签证,大量引进华人劳工.从1910年到1930年,全美中餐馆增长4倍,而纽约市的中餐馆增加速度更是飞快,单在1910年到1920年的10年期间就增长4倍.特殊商人签证为从事餐饮业者提供了回家探亲机会,越来越多的华人投向中餐馆.

可以想象那时的中餐由这些人烹饪,味道一定不地道.就像今天福州人外卖店的美式中餐,吃真正中餐的人不愿光顾,但美国人却乐此不疲.到1943年《排华法案》被取缔时,中餐已经被美国接受,逐渐成为美国人最喜爱的饮食.中餐馆的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由福州人从中国带来的“夫妻外卖店”.这一波,彻底把中餐普及到美国小镇.而中国人来法拉盛经营餐饮业,距中餐馆进入美国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如果没有当年的《排华法案》打下中餐馆的基础,华人餐饮业今天不会这么兴旺.

中餐馆的兴起,曾引起抵制.美国的智库卡托研究所在《反中餐馆的“战争”》白皮书中提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长达30年的时间里,美国国内的白人试图利用各种手段抵制中餐馆.白人为主的餐馆工会,试图立法限制中餐馆发展.立法不成,餐饮业工会就推动消费者首先光顾美国人或白人经营的餐馆.这场反中餐馆的“战争”虽然以失败告终,华人却被定位为道德和经济上的边缘人群,而且促成1917年和1924年移民法案出台.两项法案当时几乎完全挡住了前往美国的亚洲移民.

华人餐饮业的龙头当属纽约曼哈顿唐人街.当年孙中山到纽约募款,就住在唐人街勿街一家教堂里.唐人街的餐馆,曾接待过孙中山.光临中餐馆的不止华人,也有白人.虽然说一些白人政治家号召抵制中餐馆,但是,他们的舌尖抵挡不住中餐的美味诱惑,依然光顾中餐馆.

中国人把中餐馆开到美国人的地盘,不能不招待美国人.美国人的口味跟中国人不同,中餐馆因此有两种菜谱.老外喜欢“杂碎、炒面”,口感甜味较重,如果按照正宗的中国做法炒菜,老外顾客会投诉厨师菜炒得不好.华人厨师只好按照美国人口味对中餐进行改良.往往一样菜,两种口味:一种给西人吃,一种给华人吃.菜单也有两套:一套红色,一套蓝色.红色给华人,蓝色给老外.红色用中文,蓝色写英文.按照中国餐馆的“潜规则”,红色菜单“给人吃”,蓝色的菜单“给鬼吃”.唐人街老食客陈家龄说,服务员下单,订单旁用括号注释“人吃”或者“鬼吃”二字.服务员把订单给厨房,“厨师只要问一句‘人吃、鬼吃’就行了.人吃就按中国人的口味烹饪,鬼吃就按西方人的口味做改良菜”.后来觉得说“鬼吃”有失尊敬,便只写“人吃”二字.厨师见到“人吃”或没有注明,心中明了该炒哪种菜.

华人对于享受美食从来不落人后,美食是华人生活最精彩的内容之一.举凡与吃有关的食品超市和各大菜系的餐馆,都在法拉盛落脚.法拉盛堪称美国的美食城.20世纪80年代,首先进驻法拉盛的是来自台湾和香港的留学毕业生.他们在这里置业、开商店和餐馆.法拉盛最早的华人餐馆,是来自台湾的华人开的,最早的华人餐馆只有三家:状元楼、林氏餐厅和功德林.随着台湾人移居法拉盛,台湾风味的中餐馆越来越多.

20世纪90年代初,大批港人移民美国,纽约是他们的落脚点.移民中有粤菜厨师.这批厨师来了以后,带来了粤菜的精华.加上资本雄厚,他们经营粤式大酒楼,装修豪华.其中有些落脚正在兴起的法拉盛.一些高档的粤菜酒楼,抬高了法拉盛餐饮业的档次和品位,使得法拉盛成为粤菜天堂.很多人从长岛、康州和新州开车来法拉盛,就是为了品尝正宗的粤菜.

法拉盛餐饮业的从业者们也不断推出新的菜色和烹饪方法,以刺激食客越来越挑剔的味蕾.一直以来法拉盛华人餐饮业不断吸收其他族裔餐饮的新元素,移花接木,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新菜式.

法拉盛中餐馆的发展,是美国中餐历史的一个缩影.美国中餐联盟副主席钟富华细数中餐发展历程,从100多年前广东人开设的“专卖杂碎店”,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韩国华侨移民,投入经营各种口味多元、融会中西的中餐馆,后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美国中餐馆陆续出现许多福州移民经营的“中式自助餐厅”.钟富华说,近年随着中国移民大幅增加,中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包括川菜、淮扬菜、东北菜、重庆火锅等南北风味,纷纷进军美国市场,口味逐渐接近正宗风味,同时竞争也日益激烈.

近年,随着来自边远地区的移民增加,云南菜和贵州菜也在法拉盛出现.法拉盛的中餐,把海外中餐业带入新的高度,可以说代表海外中国烹饪的最高水平.

中餐馆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美国中餐馆追根探叶为适合中餐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餐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