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西方音乐论文范文资料 与20世纪西方音乐调性的变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西方音乐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9

《20世纪西方音乐调性的变革》:本文是一篇关于西方音乐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二十世纪是一个高速前进,科技不断创新,艺术追求千变万化的时代,此时的音乐在技法、风格、音乐观甚至美学观念、审美上也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形成了创作上千姿百态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其中,十二音体系是二十世纪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也是西方作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十二音技法还影响着许多作曲家.十二音体系可以说是音乐史上的一次革命,给人类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本文以勋伯格十二音体系起源作为研究对象.文中首先对半音化和声的衍变如何影响调性发展进行分析.其次,对勋伯格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行归纳,并总结其带来的影响.再次论述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探索及构建,通过分析将勋伯格作品的主题音乐形态、和声纵横关系等组织逻辑,并将这一逻辑与其相关思维进行联系阐述.最后,总结勋伯格十二音体系为后人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半音化和声;无调性;勋伯格;十二音体系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是个复杂而又奇特的世纪.它既是动荡、倒退的世纪,又是繁荣、进步的世纪.人类对自身的复杂性的认识和感悟,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深刻.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大部分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体现出另类复杂的形态,二十世纪的音乐也就此应运而生.二十世纪之前,音乐的结构基本采用固定通用的形式,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音的音高组织而进行发展.按照这个特点,就可以把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按“前调性音乐”(出现在巴洛克之前)、“调性音乐”(巴洛克至浪漫主义时期)和“后调性音乐”(单一调性中心瓦解后)划分成三个时期.因此,调性成为作曲家们创作改革的第一步,其次再追寻新的音色,节奏和旋律织体等要素.

一、半音化和声语言的发展

半音化和声是在变音使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旋律中的声部进行以半音围绕为基点,其半音化的程度越高,相对于调性的离心力也就越高.半音化和声的写作手法通常采用增加变音和弦的方法,这不仅是对传统调性的延伸,也是对和声进行的扩张,并增强了和声的色彩性与冲击力.

在巴洛克时期,半音化和声的运用就已经显现.有的作曲家在乐段或乐曲的终止处,通过经过半音的解决回到调式主音.有的作曲家则在原有调式的基础上,临时加入半音作为变化音,导致新的音响效果建立.这些都是在调式的基础上进行半音的运用,调式基础的半音化倾向,成为了巴洛克时期典型的半音化运用.

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半音化的运用做到到了新的延伸.由于古典主义时期器乐曲的高度发展,半音化的运用逐渐渗入到织体、节奏、和声等方面,在各式体裁的套曲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此时的半音化运用表现为不协和和弦或变音和弦的进行.半音化的音乐形态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再局限于悲伤和哀痛,在当时的器乐曲或声乐曲中,情感表达的范围被逐渐扩大.

半音化的发展在经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洗礼后,以极具表现力的姿态呈现在浪漫主题时期.此时音乐的调性逐渐被弱化,趋向模糊.音乐的和声进行也朝着不断游离的方向发展,和弦间的功能关系被削弱,织体语言也更加隐蔽.在浪漫主义的晚期,半音化的运用達到极致,传统调性的结构被打破,传统和声的逻辑,也因平行关系的进行而逐步弱化,被非功能性和声替代.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营造出不协和的音乐形态,让音乐的发展走向新的领域.

二、勋伯格十二音体系的演变

(一)浪漫主义晚期对勋伯格的影响

19世纪末期,传统的调性音乐逐渐走到边缘,传统的和声体系与调性思维已无法满足作曲家们的需求.阿诺尔德·勋伯格就是其中一位.勋伯格在他早期的作品里依旧延用晚期浪漫派的音乐语言进行写作,其中交响诗《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在1905年的首演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但过了6年,世人开始追捧这部作品.作品里的各声部通过半音化进行改变,同时掩盖了三和弦和声序进的功能效果,但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还是紧密的,此时的作品并不是完全的无调性音乐.同一时期的作品《第一室内交响曲》里,仍然是半音化声部的组合结果.并且,勋伯格在和弦构成上,采用四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来取代传统的三度叠置,让传统调性思维和集合思维混合运用.虽然作品里没有明显的调性特征,但是和弦间的音高关系里却隐藏着调性发展.这两部作品都继续延用了调性音乐的语言,以夸张的手法加强音乐表现意欲.

(二)无调性音乐思维的过渡

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期,勋伯格在创作实践上,把各种半音化实现途径推向它们的终极,在1909年左右,勋伯格逐渐走向否定调性的创作思维,开始进入无调性音乐的创作.所谓无调性音乐,是让作品的每一个音高都独立而自由,并打破以调性为中心运动的音乐结构方式.这种反传统的音乐概念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勋伯格通过各种音乐手段的尝试,以此进行无调性音乐的探索.但勋伯格从来不愿承认自己的音乐是“无调性”的,他更愿意接受“Non-tonality”(非调性)这个词.

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创作手法,是以固定的音程度数为音乐发展的基本,将音程作为要素,随之分解并展开.这样的创作手法让音乐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在《空中花园篇》op.15的作品里,主题素材就是以四音音组为基本音型,此音组中的音程关系为大三度和小三度.随后,旋律在四音组的基础上变化,转变为原型的下行大二度,音乐随之展开.

在《空中花园篇》的第六首作品中,乐曲开始以三音组为核心音组,其音程关系为小二度和大二度.这组音程关系贯穿全曲,整部作品旋律织体的横向发展都在这样的音程框架中进行,再通过展开性的变奏手法来完成.其次,在纵向的伴奏声部里,大二度和小二度的音程关系以多样性的组合呈现,将这组音程关系隐藏在旋律织体中.这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充斥在整部作品里,可以说这一时期固定音程的运用是勋伯格的重要创作方法.音组里的度数关系,贯穿于整个作品,从而替代了调性音乐时期调性的重要作用.

三、十二音体系的确立

西方音乐论文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论文

音乐论文网

西方美术史论文

北方音乐期刊

音乐刊物

音乐期刊

结论:20世纪西方音乐调性的变革为适合西方音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西方音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