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左翼文化思潮论文范文资料 与金剑啸和东北左翼文化思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左翼文化思潮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6

《金剑啸和东北左翼文化思潮》:关于免费左翼文化思潮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左翼文化思潮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金剑啸创作过大量的左翼文学作品.他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语境中,以有限的生命时间和无限的革命精神在东北沦陷区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推动中国左翼文化运动在东北沦陷区的形成和壮大做出了表率,既为这片荒寂的土地上带来了抗日救亡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文化的新鲜气息,也使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阵营中又增添了一支坚强的新生力量,表现出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普遍政治关怀和国家认同.

[关键词]金剑啸;沦陷区;左翼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3-0071-05

[收稿日期]2015-02-10

1896年,伴随着沙俄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和大量俄国移民迁居到哈尔滨,孕育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也被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带到了哈尔滨,在中俄的工人之中开始广泛传播.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在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中俄两国工人的“罢工”行动多次发生.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传入哈尔滨[1](p.48),进步的革命思想唤醒了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东北人民的觉悟,使他们成为一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红色之旅.哈尔滨布尔什维克组织“俄国社会*工党工人团”负责人舒米雅茨基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说道:“我们不仅是偶然地保持我们同中国工人的联系,我们在他们中间相当有计划地经常地进行工作,不仅努力帮助他们提高阶极觉悟,而且还培养他们成为中国人民反对清朝专制政治的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先锋队.”[2]

由于“中东铁路”是当时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哈尔滨这座城市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与共产国际联系的重要枢纽.盛岳曾在回忆中谈道,当时大量远赴苏联学习的人员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其中第一条道路,就是“取道哈尔滨”[3](p.2).这些人员大多是先到哈尔滨做短暂停留,再乘车到满洲里,最后进入西伯利亚,到达莫斯科.瞿秋白作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文学领袖,在去苏联的行程中曾,于1920年10月至12月在哈尔滨逗留了两个月.他接触到哈尔滨俄国社会主义者与*员,使瞿秋白对苏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在《饿乡纪程》,说道:“不是须经更深切的资本主义化,就是行‘新式的’无产阶级化.”[4](p.84)也正是在哈尔滨期间的感受和对共产国际联盟的了解,让瞿秋白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哈尔滨体验”.在《饿乡纪程》中,他曾三次提到哈尔滨有*“空气”,有一处“空气”一词下加着重点,词后还附加英语“Atmosphere”,足见他对这里的重视程度.他说:“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吭高歌《国际歌》,纵情地畅谈共产主义,在北京则是根本不可能的.除了哈尔滨以外,当时的全中国,连最激进分子也是无从想象得到的.”[5](p.14)正是如此肥沃而又“红色的土壤”,中国*成立之后,便于1923年9月建立了东北第一个党的组织——“*哈尔滨独立组”,组织“中东铁路青年协进会”,“办起了工人夜校,表面上帮助工人学文化、学技术、学俄语,实际上是利用此机会宣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6](p.20).

历史证明,东北重镇哈尔滨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也是哈尔滨被人们称为“红色的土壤”和“红色丝绸之路”桥头堡的原因所在.在这条“红色丝绸之路”上,无数的共产主义先驱在中国*的领导下,不断寻求着、播撒着抗日救亡、解放中国的革命思想.其中,东北左翼文化思潮的开拓者和领导者金剑啸就是其中的革命者和文化斗士.

金剑啸自幼喜欢文学,17岁时,便开始担任进步报纸《晨光报》文艺副刊《江边》的编辑,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同他一样寻求真理的进步热血青年,也是在这里,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陈凝秋(塞克)后来回忆说:“1928年春,我在哈尔滨《晨光报》当编辑时,认识一位经常给报社投稿的青年,他就是金剑啸.那时他虽只有十七八岁,但从他那笔触锋利的散文和热情洋溢的诗句中,已显露出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艺术上的才华.”[7](p.19)金剑啸逐渐接触到苏俄的布尔什维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他懵懂的精神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早期学习中,他似乎是在不经意间追寻了鲁迅所走过的求学之路.1926年,金剑啸考入了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希望能通过学习医学救治民众的伤痛.然而,在“红色的土壤”中成长的金剑啸时刻感受着日本侵略者对祖国的侵蚀和对民众所施行的暴行,内心中充满愤慨.1927年8月,他在*人的熏陶下,毅然弃医从文,后经陈凝秋的推荐,到《晨光报》副刊《江边》担任编辑.1928年11月9日,在*滨江县委领导中的“反五路”斗争中,金剑啸与其他学生一道参加到游行队伍中,积极投入到反日反侵略的热潮之中.

1929年春,带着“红色丝绸之路”文化背景的金剑啸在陈凝秋(塞克)介绍来到上海,在左翼戏剧家左明的帮助下,加入“摩登剧社”,同时顺利考取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绘画,后又转学到上海艺术大学教育系继续求学.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文化思想最活跃的城市,也是中国*的诞生之地.在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事变)至1931年11月,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之前,**一直以地下方式坚持在上海活动,由此可见,上海对中国*早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而且上海是*领导下的左翼革命文学的大本营,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说:“当从广东开始北伐的时候,一般积极的青年都跑到实际工作去了,那时还没有什么显著的革命文学运动,到了政治环境突然改变,革命遭了挫折,阶级分化非常明显,国民党以‘清党’之名,大戮*及革命群众,而死剩的青年们再入于被压迫的境遇,于是革命文学在上海这才有了强烈的活动.”[8](p.209)

上海求学期间,金剑啸的思想和艺术都日趋成熟.金剑啸原有的报国思想在这里找到了理论的源泉,在频繁地接触上海地下党后,阅读了大量被国民党查禁的进步书刊,引起了思想共鸣.1931年春,金剑啸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便成为一名中国*员.在风云变幻的上海,他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散发传单、登台讲演,以及参与学生罢课等各种革命活动.在“摩登剧社”的剧演活动中,又参与了由左明指导的高尔基剧本《夜店》,以及独幕话剧《到明天》.这些都为金剑啸后来回到哈尔滨开展文艺活动和从事东北左翼文艺运动奠定了基础.

左翼文化思潮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结论:金剑啸和东北左翼文化思潮为关于左翼文化思潮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左翼文学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