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回忆论文范文资料 与老济南回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回忆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9

《老济南回忆》:本文关于回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烧蜂窝的日子

蜂窝煤的推广当年对老百姓是一件好事.这之前老济南家家户户烧煤球或是加上土和成的煤饼.热效率低不说,麻烦.蜂窝煤则更方便更好打理.摞起来,码得整整齐齐,相对整洁干净.可以“引”,自家的炉子灭了,在别家炉子里借一个正在燃烧的蜂窝,搁进去,这炉子就点着了.可以“封”,不用火的时候,压上一个块新蜂窝煤,把炉子盖严,“封”上,几个小时不用管.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市区居民几乎都烧蜂窝.当然,也有个别人家烧“大炭”块,那是真带劲,铲上一小铲,投入炉中,登时轰轰作响,半截烟筒都烧得通红,离近了,脸都烤的发烫,比慢腾腾的蜂窝煤可强多了.但那得有点门路,普通老百姓搞不到,只能老老实实烧蜂窝.

但这蜂窝煤也不是随便买的,不仅需要钱,还要煤票.不能随便买,自然也就不敢随便烧.不光夜里,白天不烧水不做饭,都舍不得,要封炉子,三九天亦如此.这还算不得什么,买蜂窝的过程更麻烦.

我手头上没有当年的资料,说不清济南有多少蜂窝煤店,每家店日产多少蜂窝煤,供求关系如何.只是亲身感受到买蜂窝之不易.

首先,排队.蜂窝煤店前天天都排着长蛇阵,买一次蜂窝煤至少要排多半天,有的时候甚至从夜里一直排到第二天的下午.尤其是三九寒冬大半夜里排队,得需要点革命意志.其次,要有运输工具,必须得借车.汽车是不可能借到的.那时很少有汽车,有辆卡车的工厂就算大工厂,都拿着当宝贝,不可能借给你买蜂窝,即使让你用,小街小巷也无用武之地.大多数单位都只有人力三轮车和“地排车”.三轮车算是半自动,地排车全靠人拉,都可以很方便地穿梭游走于狭窄的胡同街道,是买蜂窝的主要运输工具.谁家买蜂窝,就得千方百计,讨好巴结单位领导,借辆三轮或地排车.有时为了尽量少的占用车的时间,排队时往往先用个小推车,或者是板凳什么的,站好位置,预计差不多快排上时,再赶紧去弄车来.第三,得*帮忙.上千斤的蜂窝煤,我们这些半大男孩子,一个人弄不了,拉不动.怎么也得两三个人,有驾辕的,有拉襻的,有推车的,遇到上坡,需齐心协力,使出吃奶的劲,一个个脸憋得通红.因此,身边的哥儿们不管谁家买蜂窝,都得去帮忙.好在学校管的松,买蜂窝是请假的正当理由.

但买蜂窝煤也有些快乐在其中.漫长无聊的排队,有时会变成社交平台.大家原本素不相识,有人主动搭讪,闲聊八扯中,竟有些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朋友,于是一见如故,仿佛老友相识.有次在林南煤店买蜂窝,排在后面的小伙子,一表人才谈吐不俗,是个美术爱好者,恰巧我的朋友老靳白川也是画画的.于是几个人便胡吹海嗙,一会儿关山月,一会儿李可染,一会列宾,一会苏里科夫,谈得热火朝天.再一细问原来他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儿子,大家顿成老友,话题更加无边无际,排队时间竟不觉得漫长.为纪念此次相识,我还邹了两句诗“相识全凭李可染,老友新交在林南”.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等待终于见到曙光,听得见蜂窝煤冲压机通通地沉重地声响,看见蜂窝煤一个个列队通过传送带送出来,心便按捺不住怦怦乱跳,满身疲惫一扫而光,像战士跳进了战壕,马上开始战斗.待前边的人装满拉走,便赶紧把车推到传送带旁,下手装车.一条传送带往往两边都有车,两家一起装,只能轮流来,要有默契.你一次捡几个我一次也要捡几个,如有一家抢了,或者比另一家一次捡得多了,便会招致不快,很可能互相抢夺,甚至恶言相向.当然多数时间,大家还都能和平相处,文明礼貌,“紧张而有秩序”地拣蜂窝.

装满了,过磅,交票交钱,然后大家吆喝着拉着一车蜂窝上了街,一路上喜气洋洋,像战士凯旋,满载战利品归来,蛮有成就感.转弯抹角地停到了大杂院门口,在家的邻居们一见买回蜂窝来了,便都拿着破盆破簸箕出来帮着搬,七手八脚,一会便卸完.各自打盆水洗洗手,抽打一下衣服,嘻哈着回屋忙自己的事.而帮忙买蜂窝的老靳他们,则觉得居功至伟,常常黏着不走,非得蹭顿饭吃,尽管此时日头还很高,离饭时远得很.

蜂窝煤,大白菜,都在窗下墙根那儿码着,这日子过得才踏实.

倒垃圾,换大米

在我们这座城市,六七十年代的平民街巷里,倒垃圾并不是件特别容易的事.家家要备一个垃圾桶,满了,提溜着去垃圾台.而这垃圾台几条街就这一个,不近便.比如从我们家到最近的垃圾台就有将近一华里.那时家家户户烧煤球,后来烧蜂窝,物质不灭,搬进多少来就得倒出多少去,有时每天需要倒几趟.一般都由小孩子来干,是我们的一个负担.

垃圾台才建起来时,大家对倒垃圾蛮有些兴趣,因为济南市垃圾台不是一般的垃圾站,而是一幢建筑,是“亭台楼阁”之台.远远望去就像战争片里的敌伪炮楼,上面的几个通风孔活像枪眼,和董存瑞炸的那个碉堡有些相似.而且在一抹平房院落群中,垃圾台是这一带的制高点,观景台.孩子们倒完垃圾,可以居高临下,看看周围院子里的西洋景.大胆一点的,经常爬到最顶上放风筝.垃圾台设计的应该说比较科学,底层是空的,可以停卡车.上层是一个漏斗般的大池子,人们把垃圾倒在里面,池子满了,卡车开到底下,把漏斗底盖打开,垃圾便稀里哗啦地漏到车上.但渐渐地垃圾台不那么好玩了,因为人越来越多,家家户户垃圾越产越多,漏斗池常常会盛不下,垃圾便堆在台阶上,再要登高望远,就得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垃圾,黏黏糊糊地弄一脚不说,还得享受一股烂菜帮子味.所以,我们后来都对倒垃圾这活儿挺憷头.

再后来,倒垃圾稍方便一些,就是因为经常有郊区的农民拉着地排车走街串巷收垃圾.过晌午,常听到一声声呼喊“倒垃圾!”于是人们赶紧提着垃圾出来,倒在他们车上,省得再上垃圾台,我们都很感谢他们.但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有时查的紧,垃圾车进不了城,我们只能皱着眉头再去垃圾台.那时不允许农民收垃圾倒不是为了创卫生城,而是因为计划经济,垃圾也是计划内的,分派给哪个垃圾场都要有严格规定,不能自由调节,私自收垃圾显然扰乱了经济秩序.

实行计划管理的不只是垃圾,比垃圾管的更严更紧的是粪便,有计划按比例,全部归公,严禁私掏茅坑.郊区农民有的为了给自留地施肥,有的是为了赚工分,冒险到城里挖粪,那年头被誉为“偷大粪”.白天一般不敢,都是在晚上,经常是一男一女,夫妻俩,拉着铁桶改成的粪车悄悄地进城,男的挖男厕,女的挖女厕.有时挖公厕太危险,便只能到居民院里“茅房”去“偷”.他们提着粪勺和粪桶,小心翼翼不声不响地来到厕所前,压低声音问:“茅房有人吗”,没回声,没人,赶紧下勺子,盛满一桶,便稀里哗啦地倒进车里,偷着几家算几家.如果连车带人被扣住,只能自认倒霉.但纠察人员顾不过来,居民们一般也不管,所以经常可以偷得大粪归.也有“腚厌”孩子故意发坏,见状大喊一声:“逮住偷大粪的!”,吓得他们拉着粪车呼呼地跑,屎尿汤子漾出来,沥沥啦啦一路.

回忆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老济南回忆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回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回忆的句子经典语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