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比较法论文范文资料 与系联比较法在文言学习中运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比较法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5

《系联比较法在文言学习中运用》:这是一篇与比较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内容摘 要:中学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文言实词,如古今异词、一词多义、近义词等.为避免所学知识琐碎零乱不成系统,学生应尽量根据认知规律和文言字词自身特点,充分运用系联比较法.在学习中既要看到词义的纵向演变,也要和相关的一系列词作横向比较,把词的用法纳入相关的系统中全面、多向地考察,形成一种网状结构,以提高文言学习效率.

关键词:文言学习 文言实词 系联比较法

文言字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虽然我们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但耗时多而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一是文言字词本身数量繁多、词义繁复,二是只关注词语的单义用法,所学知识琐碎零乱,没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系统.因此,在文言字词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字词的系统性,考虑词和词间的系联和比较,把词的某种用法纳入相关的系统中全面、多向地考察,形成一种系统性的网状结构,以提高文言学习效率.

一、古今异词的系联和比较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对语言词汇的记忆犹如一张网络,网络的一个个结节代表学过的词语概念或事件,网络上的一条条线则表示有意义的联系.”[1]对于文言字词来说,同一词义存在古今异词现象.因此学习中尽量根据认知规律和文言字词自身特点,考查词义的纵向演变,同时和相关的一系列词作横向比较,才有利于牢固掌握文言字词.

例如“再”“复”在古代都是表示动作重复出现的词,“再”字的古今义差别较大,上古单用“再”,是数量词,表示第二次,也可表示“两次”,现代汉语里“再”表示“又一次”,而“又一次”在古代用副词“复”来表示.可见,“再”和“复”之间的古今词义关系错综复杂,学习中最好把“再”和“复”结合起来辨析.如: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3)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例(1)“再”是“第二次”的意思,“再”的今义既可指“第二次”,也可指“第三次”“第四次”等,例(2)“再”表“两次”义.例(3)(4)中的“复”是“再、又”之义,表示动作的再次或多次重复出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再”和“复”的古今义关系复杂,梳理清楚它们之间的词义很重要.

“稍”和“少(shǎo)”是文言易混词,学习中如果把二者系联起来并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古今词义就比较容易掌握.例如:

(5)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黔之驴》)

(6)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7)斷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稍”在上古汉语里常用来表示“渐渐”“逐渐”,而不表示“略微”之意,表示“略微”的意思常用“少”,后来表示“略微”的意思用“稍”了.

综上,掌握古今异词现象,我们个别地考查、辨析是不够的,因为词义是一个系统,某词的发展演变会牵动其他相关词的意义发生变化,通过相关词间的系联和比较,梳理清楚它们古今词义演变关系,从而牢牢掌握文言字词.

二、一词多义的系联和比较

当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逐渐增多,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词义系统,可能会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此时应把分散在不同篇目中的某个词的不同义项进行归纳整理,辨析比较,使之形成一个系统.

例如“谢”在《鸿门宴》里多次出现,学生可先回忆整理学过的文言词语“谢”,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谢”在课文里的用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

(8)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10)则和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引之.(《鸿门宴》)

例(8)(9)的“谢”表示“认错、道歉”义,例(10)则是“感谢、谢恩”义.再进一步回顾课文《孔雀东南飞》里的“谢”,“谢”在文 出现了4次,是不是“道歉”或“感谢”之义呢?例如:

(11)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1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13)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孔雀东南飞》)

(1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例(11)是“谢绝、推辞”之义,例(12)(13)是“辞别、告别”之义,例(14)是“劝告”义.通过以上分析归纳出“谢”在中学课文里的用法,使文言实词“谢”的多个词义条理化、系统化了.

再例如“是”在文言中有指示代词和判断词的用法,用作指示代词和“此”相同,但有一些“是”看起来象是判断词,学生很难辨析清楚.例如:

(15)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伐颛臾》)

(16)巫妪、弟子,是女子也.(《西门豹治邺》)

例(15)的“是”,如果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似乎都可以用判断词“是”的意思去理解它.其实这些“是”字都用作指示代词,作主语,相当于“此”,翻译时都应该有指示代词“这”或“这个”,“是社稷之臣”要译作“这是国家的臣属”,译文虽然有判断词“是”,但是这个“是”并不是原句中固有的,而是翻译时加上去的.例(16)出自汉代的作品,例句中的“是”,既可看作指示代词复指主语,也可以看作判断词“是”,由于《西门豹治邺》是西汉末年的,此时判断词“是”已经产生,因此把它看作判断词比较妥当.不过,也应该看到,这种“是”字还是从指示代词向判断词过渡的一种形式,因为句末还有帮助判断的语气词“也”.只有当帮助判断的语气词“也”不用了,判断词“是”的发展过程才算最后完成.例如:

(17)此必是豫让也.(《刺客列传》)

比较法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系联比较法在文言学习中运用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比较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比较法的定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