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本位论文范文资料 与让语文教学回归学科文化本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本位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5

《让语文教学回归学科文化本位》:这是一篇与本位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一、听说读写: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这是个万象更新的年代,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学也不例外.随意浏览一下网页,就可看到语文被冠以的无穷的称号.这些无穷的称号似乎都和我们有关,又似乎都和我们无关.在语文世界里,山头林立,每一座山头之上,又有数不清的旗号.我记起朱自清的话:“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我常常想,从前的语文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前的语文只有一个朴素的名字,那个名字叫“国文”.后来,叶圣陶先生建议将“国文”改为“语文”.他对“语文”的解释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两者并重.这是针对当时语文教育重“文”轻“语”的偏颇提出来的.自此,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运用母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惑,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便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方法上,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黎锦熙先生提出把国语教学分为“预习、整理、总结、深究和练习以及发展和应用”五段.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则总结了白话文教学的十个步骤:说明、答问、分析、综合、口头批评、书面评价、演讲、辩难、讲评、札记.这十个步骤就包含了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的种种因素.[1]由此可见,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学科本位,将听、说、读、写、思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继承语文教学重感受、重积累、重领悟、重运用的传统.我想,认清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好好传承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上,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何必非要去另辟蹊径,占山为王呢?

二、文化视角: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向

如果认真研究国语教育的基本经验,就可以知道,语文课程属于文化范畴,语文教材内容闪耀着人类文化的灿烂光辉.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里面包含了许多造字时的“社会意义”或“社会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汉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文教材的选编、课文的教学,都体现出编者、教师、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有学者提出,“作为教材内容的种种人类生活和社会,自然也理应从文化教育的角度给予探讨.” [2]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文化本位.“母语课程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向母语文化传统回归罢了.”[3]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和通常所指的“文化”有所区别,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的教材,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选择——对规范的、稳定的、优秀的文化的选择.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充分挖掘它们的文化意蕴,“课文”的文化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呈现,造成的结果便是“从文本字里行间读出的扑面而来的直觉一到教科书里就变了味或消失得无影无踪”[4],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价值就得不到充分体现.

例如,小说反映的是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每个作家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文化思考的焦点,去关注社会民生.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聚焦着他所关注的辛亥革命前后的国民性问题.如果我们不从这样的文化高度去解读文本,得出的结论自然只是“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提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话语.实际上,我们认识到,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是一套完整的封建礼法关系,闰土就是在这样一套礼法关系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而一旦把这种礼法关系当成一种准则,人和人的心灵就融合不到一起了.社会压抑了闰土的人性,同时也压抑了他的自然的生命,使他习惯了消极地忍耐所有外界的压力,忍耐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痛苦.只有从这一种文化视角去研读文本,我们才能悟出“故乡”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那种物质意义上的故乡和精神意义上的故乡的融合,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5]唯其如此,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作者内心的悲哀.

三、情意价值:语文教学的必然取向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对文本的解读主要是解读文本的文学价值及其教学价值.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一旦被选入教材,它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把那些作品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那么,进入了语文教材的作品,就具有了独特的教学价值.当然,这种教学价值也是多元的,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情意价值、知识价值、智能价值.其中的情意价值是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文性发展方向的.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并没有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相反却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对科学技术的功利性追求和利用,又扭曲了人性,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熏陶[6].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情意价值”.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情意价值”,主要来自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对美的惊讶、赞赏和崇爱——这是人性态度的基础,舍此,人的文明素养的真正培育和形成便不可思议.”[7]不管何种社会体制的国家,在母语教育、母语教材的编制中都十分重视语文教材的美育和道德规范功能.“审美教育着眼于人的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8]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这种美,既包括崇高美,也包括悲剧美),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让语文教学回归其学科文化本位,实现语文教育的情意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重要题材和内容.

执教王鼎钧的《那树》时,我在课堂上提出文章作为一种客体,它负载着作者显露或隐藏的见解、意愿,也就是说文本的意义既有确定的一面,又有不确定的一面,因此,对于这篇散文,我们如果深入下去,也许会发掘出更多更深的意义.这篇文章同时收录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和台湾地区的国文教材中,我出示了两地教学参考书对其所作的不同评价:

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教社《教师用书》)

本位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让语文教学回归学科文化本位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本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社会本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