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校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高校教师微课建设现状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校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9

《我国高校教师微课建设现状和》:此文是一篇高校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

微课因其短小精悍、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而成为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以及翻转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要的资源形式.采用内容研究法,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于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的576份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对获奖作品的视频粒度、课程类型、教学设计和制作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我国高校教师微课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在改进微课教学设计、提升微课开发能力和构建微课三维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微课;教学设计;视频粒度;制作技术;三维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7—0067—06

一、引言

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由此拉开了我国微课建设和应用的序幕.微课虽兴起于中小学,但很快得到了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启动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各高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共有1,600多所高校的12,000多名教师参和比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013).2013年3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首次设置“微课组”,进一步掀起了我国高校教师建设微课的热潮.2014年3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首届微课比赛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经历第一届比赛后,高校教师在有关微课的理念认识和设计开发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种提升更多是基于个体的经验体会和借鉴.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教师建设微课的现状还需要进一步的、更为全面的理论分析、反思和总结.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风笑天,2009),该方法通常旨在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性事实和现状进行清晰的梳理和了解,以此对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揭示和挖掘(李克东,2002).内容分析法的实施通常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根据研究问题界定目标总体的范围,然后在目标总体范围中进行筛选,梳理出研究样本,接着选定研究的分析单元和确定内容类目表,然后对类目表进行编码、统计、处理,最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研究结论.本文将按照上述步骤对微课设计和制作现状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来源于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作品,以单个微课作品为研究单元,去掉2个特别奖和1个无法播放的作品,共576个.其中,一等奖20个,二等奖74个,三等奖98个,优秀奖384个,在分析时不区别具体获奖等级.

(三)研究内容

什么是微课?国内学者对此大致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基于“教学资源”的观点、基于“教学活动”的观点和基于“课程”的观点.焦建利(2013)认为,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张一春(2013)提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胡铁生(2014)从课程观的视角总结出微课是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无论是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还是从课程的观点来界定微课的内涵,均可以看出“微课”本身具有较强的接纳性和兼容性.因此,在探讨微课具体建设情况时需从这三个角度综合考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这就要求微课粒度小、制作精良,不然无以为“微”;作为教学活动和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不同的课程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情景化的教学支持.

在分析以往“微课”研究相关论文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以及笔者的微课建设实践,本文从视频粒度、课程类型、教学设计、制作技术四个维度对研究单元进行统计分析.视频粒度的类目主要参考胡铁生(2014)提出的微课时长标准,以5分钟为分组的间距.课程类型的类目,通过对本次参赛作品的分类归总,将其划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和其他型;教学设计的类目,基于国内学者关于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观点,将其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方法四个类目;制作技术的类目,分为技术模式和技术水平两个二级类目.其中,技术模式分为课堂实录型、虚拟演播型、录屏型、软件合成型和混合型五个 类目;技术水平分为图像稳定、画质清晰、色彩和谐、声画同步和语音清楚五个 类目.

三、微课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分布情况

本次获奖作品涵盖全国34个省市的290所高校,省市分布不均匀现象比较突出,江苏省高校的微课作品占22.22%,河北省和山东省分别占6.94%和6.77%,其他省市的微课数量较少.这些微课作品包括公共必修课作品145个(25.17%),公共选修课作品26个(4.51%),专业必修课作品363个(63.02%),专业选修课作品42个(7.29%),见图1.其中,理工类作品286个(49.65%),文史类作品246个(42.71%),高职高专类作品44个(7.64%).

(二)视频粒度

根据EDX的数据统计,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且9分钟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的中位数反倒会下降.胡铁生等(2013)针对2013年“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视频粒度分布比例的调查表明,中小学微课的时长85%分布在10分钟以内,其中75%集中在5—8分钟.由图2可知,本次参赛作品中1个作品视频粒度低于5分钟(0.17%),129个作品视频粒度在5—10分钟(22.40%),386个作品视频粒度在10—15分钟(67.01%),60个作品视频粒度超过15分钟(10.42%).由此可见,高校微课作品视频时长集中在10—15分钟,77.43%的微课视频粒度都高于10分钟(见表1).高校微课和中小学微课在视频粒度分布区间上的差异,除了和比赛评价指标存在差异有关之外,更主要是中小学和高校建设微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同样是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或主题,中小学微课更多是向学生阐述某一个具体的知识内容(如100以内加减法),而高校微课则要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应用进行相应的解析和迁移.梁乐明(2013)认为中小学文科微课视频平均时长长于理科微课.而在本次统计调查中,发现理工类微课平均时长(12分27秒)和文史类微课平均时长(12分21秒)没有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这两种不同的研究结果体现出中小学微课和高校微课在视频粒度上的差异.

高校论文参考资料:

高校招生杂志

高校辅导员学刊

高校辅导员杂志

高校辅导员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结论:我国高校教师微课建设现状和为适合不知如何写高校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高校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