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综述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于中国之谜一个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综述范文 科目:论文目录 2024-02-02

《关于中国之谜一个综述》:关于免费综述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综述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自1993年,麦金农提出“中国之谜”,即在财政下降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和高金融增长以来,国内对此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但问题依然存在,学术上也并没有提出统一认可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文章对以往的研究作了系统性的综述,在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上将以往的相关学说进行了归类,分为:(1)统计偏差说;(2)货币消失说;(3)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说.并发现既往的研究缺陷在于:(1)缺乏一个统一的在逻辑上具备因果关系的货币数量方程,可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甚至包含了货币的传导过程;(2)缺乏准确的数量指标,或者缺乏适当的调整方法,使得现有的指标可以适用于模型.

关键词:“中国之谜” 货币化 货币数量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78-03

一、引言

我国的M2/GDP一直处于国际上的高水平,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如此高的货币供应量势必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我国的CPI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同比上涨1.4%,2016年同比上涨2.0%.这一问题最早由外国学者麦金农在1993年提出,他将其称之为“中国之谜”,后来又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没有随着大家的研究而变得清晰.2003年,伍志文写过一篇“中国之谜”研究综述.在这篇文章中,他把解释中国之谜的已有学说分成几类:一是价格决定的财政理论,首先由国外学者提出,后经邹恒甫引进,邹恒甫认为价格水平由政府债务的实际值和政府财政剩余相等来决定,不仅仅由货币供应来决定;二是时滞效应假说,货币供应的变化要反映到物价变化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三是货币传导机制梗阻假说,这其实就是第二种学说更深层次发展,货币传导机制梗阻使得货币供应变化传导到物价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四是货币化假说,更多的商品通过货币来交易吸收了部分货币供给;五是统计偏差假说,该假说将货币供应量和物价之间的反常关系归因于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等统计偏差和货币供应量指标和物价指标之间的匹配问题.

本文认为从费雪方程式入手,将伍教授之前的相关学说以及之后发展的相关学说进行归类,具体分为:(1)统计偏差说;(2)货币消失说;(3)货币流动速度下降说.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既往的研究缺陷在于:一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在逻辑上具备因果关系的货币数量方程,可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甚至包含了货币的传导过程;二是缺乏准确的数量指标,或者缺乏適当的调整方法,以使得现有的指标能够用于模型分析.

二、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之谜”的研究大致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研究中国的M2/GDP水平为何如此之高;二是研究中国的高M2/GDP为何没有引发高通胀.二者侧重虽有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中国的M2/GDP水平之所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正是因为它没有导致高通胀,所以对这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解释,都蕴藏了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货币数量方程从定义上来说其为恒等式,也就是说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在短期还是长期,它都成立,其微分方程的近似形式■+■等于■+■也大致如此.传统货币数量理论,不一定成立是因为它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和实际收入不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费雪方程式来分析中国之谜,只要我们不对各变量的变化作出假设即可.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高M2/GDP之所以没引发高通胀,是因为:(1)货币“消失”,货币供给增加却没作用于实体经济;(2)货币流通速度下降;(3)可能存在统计的偏差.于是本文将以往对于中国之谜的假说都归于这三类之下,是在一定的挖掘基础上再归类.

(一)货币消失说

这里的“货币消失”并不是指货币退出流通,而是指货币并不作用于实体经济.最典型的可被视为货币消失的学说是货币化,货币化是指原先不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改为以货币为媒介.由于货币化仅仅是用货币改变商品的交易媒介,而对交易本身并没有影响,所以也视为货币消失{1}.易纲教授(1996年)以此来解释中国的高货币供给为何没有导致高通胀,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可的一种理论.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之谜,货币化有一个转折点,易纲教授认为这个转折点在1985年左右,而谢平教授认为在1992年左右.张杰(1997)视国家的金融控制由主动改为被动为货币化的转折点,为1988年.货币化过转折点之后,由货币化过程吸收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减弱,货币供给再以原先的速度增加,就势必会造成高通胀.然而,经验显示,中国的货币供给持续增加,而中国的通货膨胀一直维持在低水平.这说明中国的货币化转折点还没到来,或者还有其它原因使得高M2/GDP并没有引发高通胀.帅勇(2002)认为货币化有狭义、广义之分,易纲教授提到的货币化为狭义货币化,广义货币化还包括资本存量的货币化,其实质是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企业资产资本化,转化为股票在市场发行交易,它和接下来要说到的另一种货币消失说是一样的{2}.所以,帅勇当时认为,中国的货币化既没到顶点,也没有结束.

第二种货币消失理论为资本市场吸收货币说,刘明志(2001)、刘伟、李绍荣、李笋雨(2002)、易纲、王召(2002)、帅勇(2002)、伍志文(2002)、裴平、熊鹏(2003)、伍超明(2004)均认为资本市场具有吸收货币的作用.即资金在虚拟经济流转而没有用于实体经济,所以只要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扩大,实体经济即使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额外的货币供应”也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只是他们对此的解释有所差异,伍志文认为是金融资产的囤积,以及随着新兴金融市场和众多金融工具的问世,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种类大大丰富致使更多的资金在虚拟经济部门而不是在实体经济部门流转{3}.裴平、熊鹏则认为是股票市场发育和投资者行为的不成熟,使得大量“游资”在股市(他们称之为漏斗)中荡来荡去,而没能将货币资金转化为实际投资和消费.例如,认购新股的规定使大量货币作为专项存款和保证金沉淀在一级市场以追逐较高市盈率带来的投机收益;上市公司所募集资金中的相当部分还以委托经营的方式流回二级市场,进行股票的投资和炒作{4}.

综述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

幼儿园文献综述

综述论文范文

论文综述模板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综述范文

结论:关于中国之谜一个综述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综述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医学论文综述范文3000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